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048|评论: 4

许龙/文 南丝路上的平乐一江分三水水利工程

[复制链接]

      平乐古镇位于南方丝绸之路关键节点上,号称南丝路西出成都第一镇。至今镇南一公里的骑龙山山脊上,尚有古驿道保存完好的遗存一处。这段古道平均宽约1.5米,两外侧有高1米左右的鹅卵石砌的挡墙。考古证明,这段古道西汉时开通,宋代以卵石铺筑路基,明初采用卵石修砌挡墙,其规格规模并不多见,有人写文章赞其可与古之国道“五尺道”媲美。
      南丝路分陸路和水道,平乐既有陸路东接邛崃、成都,西连雅安、芦山;也有白沫江水道贯通邛崃东西,与外地通航河流相联。白沫江上游来水主要分两股,一股来自邛崃天台山及其周边山岭,一股来自雅安蒙顶山和其它山脉。蒙顶山古称蒙山,蒙山水进入邛崃后在夹关地段汇入天台山流淌下来的白沫江,从平乐镇中心穿过,在下游纳入邛崃的母亲河南河,贯穿邛崃大地从羊安出境,经新津入岷江,汇入千里长江最终流归大海。由于古代天台山、蒙山一带山高林密,郁郁葱葱,水源充足,过去的白沫江水急浪高,又间接或直接与成都锦江和岷江、长江相通,自然而然成了南丝路水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邛崃市(县)第一任文管所副所长(主持工作)、旅游办公室主任、多次参与临邛古城古建筑保护、维修、提升工程设计施工的何鼎康先生,曾走访白沫江沿岸与平乐的多位高龄老人,从他们口中得知,共和国成立前在平乐多个码头停放运送货物的中小型木船,不下四、五十艘,川流不息地驶进驶出,将收购来的山货送出去,又从外地运回邛崃山区需要的各种生产、生活必需品。
      邛崃古称临邛、邛州,西部山区盛产茶叶、盐巴、粮油、纸、铁器及竹制品,就是靠白沫江上的木船从平落运送出去的。这些山货大部分运往成都,又从成都分送全国各地;或直接从新津经岷江、大渡河、长江运出送往祖国的四面八方,甚至出口中南亚国家。
      仅古临邛西部山区利用丰富竹资源制作的生料纸和熟科纸,大部分是从平乐上船运往成都的,成都因此成了川西最大的外销纸品市场。由于需求量浩大,平乐和邛崃西部山丘地区的古造纸作坊甚多,至今仍保护较好的,仅平乐就有芦沟(明代,邛崃市文物保护单位)、钟灵村(明代,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黒凼子(清代)造纸作坊遗址。
      据1993版《邛崃县志》记载,火井县治宋开宝三年(970年)迁至今平乐镇,当时人们便利用丰富的竹资源和水资源开纸坊,搞航运,(将各类纸品运往成都),史有“成都草纸半平乐”的美誉。我上邛崃一中时,同年级同学中就有白沫江畔下坝、平乐、道佐、夹关的人。据他们讲,除了家乡纸坊造的纸,他们祖上制作的天台山老腊肉,喂的道佐羊,手工编的平乐竹编,大山里的玉米包包,听老人们讲都有成都老板来家中收购,带到平乐上船运出去卖钱。平乐人说,大宗货物一般走水路,不通水道的地方外地生意人马帮才选择走骑龙山古道。
      南丝路陸路和水道经过平乐和临邛古城,把平乐、邛崃和成都及外地及至中南亚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促进了成都的繁荣,也造就了古临邛汉唐盛史的繁华。
      为了确保水道的畅通,平乐很早就修建了黄金堰水利工程。老一辈平乐人告诉我,之所以修建黄金堰,让流经平乐的白沫江水分成三股向下游流去,是有原由的。
      大家都知道,邛崃西部山区山高林密,水气蒙蒙,滋润出数不清的泉水、瀑布、湖泊、沟渠,加上蒙山来水汇入白沫江穿平乐而过,既给平乐人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也因古代白沫江水势浩大,炎炎夏日常会洪水泛滥,给生活在平乐低洼地带的人们以水灾祸害。于是,平乐的子民们众志成城,集资出力,兴建了黄金堰“一江分三水”水利工程,为这一带和下游的子子孙孙创造了“化害为利,水从人愿”的幸福生活和家乡的繁荣昌盛。
      可是黄金堰“一江分三水”水利工程究竟是什么时间修建的,邛崃旧志上没有文字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从此经过筑黄金堰的故事,只是平乐人的一种美好愿望而巳,绝不能当真。我查了一下,最早提到黄金堰的是2010年出版的《平乐镇志》,该志记载:“黄金堰从白沫江兴乐桥上游处取水,往北转西,在关帝村黄坝一带合入芦沟河,至萧公庙,部分堰水入白沫江,全长3公里,流量0.3立方米/秒,灌溉面积500亩。堰埂原为卵石堆砌,春汛期常被冲垮。1965年,建成黏土心墙干钉卵石堰埂。1977年,浇筑水泥砂浆胶结堰坝砌体,纳入顺江堰灌区,部分堰水沿建在山麓的堰渠流往下坝,灌溉下坝场周围的农田,灌面有所扩大。2004年,再度维修堰坎,疏浚河道。”2011年出版的《邛崃市志(1986~2005)》上只记载了一句:“黄金堰配套整治工程,1990年干支渠衬砌2247米。”这两本地方志,记载了黄金堰水利工程的存在,但对其始建时期没有说明。
      何鼎康老师曾经负责平乐黄金堰和安乐堰的保护、维修和旅游打造施工任务。他眼中看到的施工前两个堰使用过的石材制作年代起码有千年历史了。他在给我打的电话中与我交流了一个多小时,他认为由于各种原因旧志上没有记载,并不能说明黄金堰水利工程当时就不存在,也许当时它的名字不叫黄金堰呢?试想千年古镇及经过平乐历史悠久的南丝路陸路和水道,没有适当的水利工程并发挥作用,怎么可能实现如此水旱从人、市场繁荣、交通便利的景像呢?仔细分析他的话,我认为是有道理的,平乐有古堰将白沫江水一分为三至使古镇繁荣富强应该是历史悠久的。但此事我觉得尚需进一步求证,寻找依据,揭开黄金堰一江分三水水利工程的起始年代之谜。
      不论黄金堰水利工程始建于什么时候,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黄金堰将白沫江一分为三,形成一条外江(黄金堰以西)和三条内江(黄金堰以东),形成“一江分三水”格局。内江左右两条,应是两条支流。南面的一条爬坎上岸,送一股白沫江水穿古镇南岸的一段路程后进入镇区,解决了平乐居民的生活用水问题;北面的一条上岸后沿北岸流淌一段后流向北面的大片农田,给肥沃的平乐、下坝农田以灌溉之利。左右两条内江将白沫江多余的水带走,既造福了平乐人民,又起到了夏季分洪作用,过了古镇街区后又或近或远流回到北沫江中,继续完成这条河的历史使命。
      内江主水道即黄金堰下游的白沫江老水道,江水由外江翻黄金堰而下,按照原来的河道向下游流去。实地观察,黄金堰坝后面是一大片梯次排列的滩涂水凼,将从西而来的滔滔江水变得缓慢流淌,流经古镇街区时江水充足而又不多余,显得平稳而文雅。
      就这个水利工程的诸多疑问,我咨询原平乐镇党委书记、今邛崃市老科协副会长王兴祥,获得了诸多信息:一是黄金堰是老堰名,名称存在很久很久了;二是黄金堰往东过乐善桥(建于清同治元年,今仍是四川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石拱桥),还有古堰名安乐堰,两者的作用是相同的;三是该水利工程始建年代虽然无从考证,久远是肯定的,但说其与大禹治水有关系纯系民间传说,不能当真。
      前几天我去平乐实地观察了一次,映入眼帘的黄金堰呈“冂(音jiōng)”字形布局,经匠人精心打造,引导江水形成了“一江分三水”的独特格局,除了保障平安的安全和人民生产生活的方便外,还为平乐增添了独具一格的一处旅游资源。那天,几百游客在堰后大大小小的梯级滩涂和水池中戏水,有的乘竹筏在堰与乐善桥之间的水面上漂流,有的坐在两岸吊脚楼下的竹木桌椅上品茗打牌斗地主,欢声笑语不时响起。那些对古代水利工程感兴趣的来客,沿着外江、内江的水道两侧漫游考察,让思绪回到千百年前,在他们的思索、点头、再思索、再点头之间,我们猜想他们心中一定有了答案,正在默默地向创造这一切的平乐人表达自己深深的敬意。     
      如今,黄金堰“一江分三水”水利工程仍然满足着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减少了古镇的水患威胁。在上下游不远的清代乐善挢和新打造的廊桥映衬下,古老而稳重的黄金堰和一江分三水的清清河水,白沫江两岸砖木结构的吊脚楼民居,已成为古镇旅游的主要网红打卡地。
      当你围坐在江畔茶老板摆放的竹木茶桌旁的靠椅上,喝几口平乐自产的花秋茶,搓搓麻将斗斗地主,带着自己的孩子到飞沙堰滩涂上戏戏水,在平乐两桥之间划划竹筏子,欣赏一下古代水利工程之壮观,那种静谧地享受生活的体会一定会让你心旷神怡,乐不思家。
      注:图片来自网络。
20250714050944front2_0_7417959_Fgirddy7Dqh9y2Hg6PTpMde9uPvg.jpg
20250714050944front2_0_7417959_FiRyPHKKSunC1G7RA6LMAgkjMVkH.jpg
20250714050944front2_0_7417959_FkAgP3kqgOvv6GJGJfvbaLlYmhhR.jpg
20250714050944front2_0_7417959_FoNceqJ5xt_8hQNO9tMQCQ1sNAs4.jpg
20250714050944front2_0_7417959_Fto2L1X0AKLAhsRQcOrXzknJXwe8.jpg
20250714050944front2_0_7417959_FlFuN16Ancab35_lPp_8-7tvlt_J.jpg
20250714050944front2_0_7417959_Fib5WtEch-xZGz2r11yUFRCAq7bC.jpg
20250714050944front2_0_7417959_FmW7i4kfqdcQEY2f5B5OVevdcVzp.jpg
20250714050943front2_0_7417959_FlRw9OQ7r-lela_DQjn2dlfKKd2m.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5-7-14 11:1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平乐有古堰将白沫江水一分为三至使古镇繁荣富强应该是历史悠久的。但此事我觉得尚需进一步求证,寻找依据,揭开黄金堰一江分三水水利工程的起始年代之谜。

 楼主| 发表于 2025-7-14 11:1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丝路分陸路和水道,平乐既有陸路东接邛崃、成都,西连雅安、芦山;也有白沫江水道贯通邛崃东西,与外地通航河流相联。

 楼主| 发表于 2025-7-15 08:0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钟春桥/《感谢许龙老师》
        许龙老师原《邛崃市志》主编,对邛崃历史文化非常了解,因宣传采访工作需要,我们新闻科经常邀请许龙老师出马,许龙老师每次答应的都非常爽快。
        记得有一次央视节目组临时要求当天下午三点,找一位邛崃历史文化专家带节目组介绍临邛古城,我联系到许龙老师,不巧许老师下午有场麻将,但是许龙老师听说是宣传邛崃,马上就把下午的麻将推了,陪到节目组在城里边转边介绍2个多小时。我们邛崃人莫得天大的事,是绝对不会轻易扯垮麻将搭子的,许龙老师把宣传邛崃当成了天大的事情,那期节目也大放光彩。                                       
        7月4日,央视《人文名镇》节目组来邛采访,需要了解平乐古镇一江分三水的相关历史,我们科室又联系了许龙老师,节目组还到家中拜访了许龙老师,许龙老师坦言对这段历史了解不深,不敢轻易发言,但为了宣传好邛崃,愿意做相关史料的调研工作。在接下来的10来天时间里,许龙老师又是查阅资料,又是联系走访相关知情人,还冒着酷暑到平乐实地调研,并形成这篇《南丝路上的平乐一江分三水水利工程》,文章是今天早上5点零9分发的。这么早,我想许龙老师对这篇文章应该非常满意,内心一定非常开心,我也打心里感谢许龙老师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25-7-15 08:0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钟春桥同志的鼓励,我还做的很不够。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