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123|评论: 15

重庆通报2名患者使用临床研究抗癌药调查核实情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14 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13日,重庆卫生健康和药品监管联合调查组发布关于对患者使用临床研究抗癌药调查核实情况的通报,全文如下:

近期,重庆市2名患者使用临床研究抗癌药情况引发社会关注。重庆市卫生健康委、重庆市药监局、沙坪坝区人民政府等单位迅速组成联合调查组,采取走访调查、现场检查等方式开展调查核实。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经查,患者李某美于2013年6月被诊断为宫颈癌并进行手术治疗。2016年8月起,李某美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下简称肿瘤医院)进行后续治疗,主治医生为李某。此后,患者李某美多次就病情及检查治疗有关情况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咨询医生李某,李某给予相应指导。2023年8月,患者李某美病情复发并转移,经肿瘤医院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建议进行PD-L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检测,结果为阳性。医生李某向患者李某美推荐使用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该药品已于2022年6月上市,以下简称卡度尼利单抗)。患者李某美通过其他人员获取康方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方药业)销售人员冉某元联系方式,并于2024年4月17日开始自行在院外购买使用该药。

患者唐某莲于2017年6月被诊断为宫颈癌并进行手术治疗。2024年1月,唐某莲因右下腹隐痛在肿瘤医院就诊,诊断为宫颈癌术后复发并转移,经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建议进行放疗+化疗+免疫联合治疗,其中免疫治疗方案推荐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患者唐某莲经医生李某推荐选择了价格相对便宜的卡度尼利单抗,并于2024年1月30日开始自行在院外购买使用该药。

二、核实处置情况

(一)关于医生李某医疗行为的核实处置情况

联合调查组于2025年6月9日现场询问患者李某美,其称“李主任(医生李某)推荐了卡度尼利后,我通过朋友联系上了冉某元,知道他在做这个药”。2025年6月20日,现场询问冉某元,其称“李某美通过她的朋友加了我的微信,我们约好在肿瘤医院外科门诊大楼外见面,她向我咨询卡度尼利单抗的效果、价格、援助政策、用药流程、药物副作用等”。经查询冉某元与李某美的微信聊天记录,证实2024年2月27日李某美通过朋友联系上冉某元,之后自行联系在院外购买使用该药。

联合调查组于2025年6月9日现场询问患者唐某莲,其称“2024年1月我在重庆市肿瘤医院住院期间,医生申请的专家会诊意见是帕博利珠单抗,但是李主任(医生李某)说卡度尼利是双靶点药物,比帕博利珠效果更好,且费用也更低,所以推荐我用卡度尼利。1月29日,李主任就向我推荐了医药销售冉某元,我同意和冉某元见面,李主任说冉某元一会儿会主动来病床找我”。2025年6月10日,经现场询问,医生李某承认上述情况。

经联合调查组调查,医生李某自诉在推荐治疗方案时口头告知了患者李某美用药可能引起的相关风险。卡度尼利单抗药品说明书明确有“导致免疫相关性肺炎的可能”,并载明单药治疗的患者发生免疫相关性肺炎的比例为1.7%。销售人员冉某元于2024年9月18日通过微信向患者李某美发送了卡度尼利单抗药品使用说明书电子版。患者李某美从2024年6月1日至2025年1月21日,先后1次在肿瘤医院、2次在巫山县人民医院进行胸部CT或胸部X片检查,均未发现肺部明显异常。直至2025年2月,患者李某美在巫山县人民医院先后进行胸部X片、胸部CT检查,提示肺部感染、间质性肺炎可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师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可按照有关规范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依照《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宫颈癌诊疗指南(2023版)》,帕博利珠单抗、卡度尼利单抗均为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治疗方案的推荐药物。医生李某根据患者病情,并结合诊疗指南,向患者推荐治疗方案和已获批上市的卡度尼利单抗,属正常诊疗活动范畴。

医生李某向患者唐某莲推荐销售人员冉某元的行为,违反了《重庆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调查发现,医生李某存在应患者要求补开处方的违规行为。按照《医师法》《重庆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行为规范》《重庆市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给予医生李某警告、约谈、暂停处方权等处理。对肿瘤医院存在的行风教育不到位、处方管理有漏洞等问题,市卫生健康委对肿瘤医院进行了约谈,并责令限期整改。

关于医生李某与销售人员冉某元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商业贿赂等行为,经联合调查组对李某、冉某元初步调查,暂未发现双方存在利益往来行为。目前纪检监察机关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

(二)关于患者获取药品的调查情况

卡度尼利单抗于2022年6月28日作为Ⅰ类创新药获批上市,市场销售价格13220元/支。患者可通过到药店自费购买、申请康方药业“医药筹卡度尼利单抗患者救助项目”慈善赠药(买1送1,2支起赠,累计购买满12支可获赠1年的用药)、入组临床研究项目等3种途径合规获取该药品。经查,冉某元为提高销售业绩,于2024年2月向李某美承诺购买6支药品即可免费获得1年的用药,2024年4月至2025年2月,李某美共获取药品70支,其中以13220元/支的价格自行在药店购买市售药品6支(共计79320元)、获慈善赠药5支、免费领取临床研究药品59支(标注有“仅供临床研究使用”字样)。唐某莲获取药品方式与李某美类似,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共获取药品90支,其中以13220元/支的价格自行在药店购买市售药品6支(共计79320元)、获慈善赠药6支、免费领取临床研究药品78支(标注有“仅供临床研究使用”字样)。

通过国家医保谈判,该药品于2025年1月1日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根据地区医保报销比例不同,患者实际支付费用300-1000元/支。经核查购买记录,2名患者自费购药行为均发生在该药品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前。

(三)关于临床研究药品来源渠道的调查处置情况

针对2名患者领取的临床研究药品标注有“申办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申办方:重庆市中医院”等字样,经调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市中医院伦理审查记录,并查询“国家医学研究登记备案信息系统”,该2家医院均未开展卡度尼利单抗的相关临床研究。经查,2024年5月8日、6月19日,康方药业重庆销售人员通过伪造上述2家医院研究立项文件、医院伦理审批文件等材料,从企业套取临床研究药品,并经冷链配送至重庆和平新健康欣特健康管理连锁有限公司沙坪坝药房、重庆关怀直达都市花园药房有限公司、国药控股关怀直达重庆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新桥店等3家药店,再由李某美、唐某莲免费领取。经公安机关调查,康方药业销售人员实施了伪造印章、伪造医生处方签的行为,综合其违法事实、产生的直接危害及获利等情况,其行为尚不构成刑事犯罪。公安机关已对相关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和批评。康方药业临床研究项目管理问题线索,已移送企业所在地药品监管部门调查处置。

上述3家药店为与康方药业保持合作关系,免费为其储存发放临床研究药品,未收取患者费用。但该行为不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百六十条“不得放置与销售活动无关的物品”的规定。属地沙坪坝区市场监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的规定,对3家药店给予警告处罚。

(四)关于涉事药品质量的核查情况

“临床试验药品”通常是研发过程中尚未通过注册上市的药品,需要通过试验验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研究药品”通常是已经批准上市的药品,主要用于探索拓展药品适应症范围等方面研究。

经相关省市协查,卡度尼利单抗于2022年6月28日经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药品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S20220018”,患者李某美、唐某莲使用的标注有“仅供临床研究使用”字样的药品,属于“临床研究药品”,不是尚未批准上市的“临床试验药品”,与正常上市销售的药品均按照国家批准的药品标准及处方工艺进行生产,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未发现上述药品存在质量不合格的情况。

(五)关于涉事诊所的调查处置情况

经查,2名患者领取药品后到沙坪坝区刘某芬诊所输注,该个体诊所具备合法资质,可以开展输液服务。该诊所为患者输液依据的处方,系销售人员冉某元伪造。该诊所存在医务人员对输注药品未认真核查、未规范书写医疗文书等违规行为,属地沙坪坝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已立案调查,责令立即整改,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第四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未按规定填写、保管病历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的规定,对涉案诊所给予警告,并从重处罚4.1万元,对涉事医生给予警告,罚款1.5万元,纳入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信用监管。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9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5-7-14 09:00
到底是患者自行院外购买,还是医院里买不了,只能通过医生联系外面人员购买呢?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5-7-14 09:15
利益关联大事化小,伪造文书,地下渠道,医生失信失德,事关生命应予严惩否则的患无穷。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5-7-14 10:00
披着羊皮狼,为自生利谋财害命,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5-7-14 10:12
这种药医院里应要100多万1支吧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5-7-14 10:34
没看懂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5-7-14 11:27
康方药业销售人员实施了伪造印章、伪造医生处方签的行为,综合其违法事实、产生的直接危害及获利等情况,其行为尚不构成刑事犯罪。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5-7-14 11:28
康方药业销售人员实施了伪造印章、伪造医生处方签的行为,综合其违法事实、产生的直接危害及获利等情况,其行为尚不构成刑事犯罪。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5-7-14 11:54
饶来饶去,没搞明白

发表于 2025-7-14 15:0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5-7-14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了解,不评论。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5-7-14 17:08
看不懂,究竟是医疗,医院,医务人员,药代,生产制药,患者那个的错。反正现在医院,医生都不是人民医院,人民医生。一个感冒只要去诊所,医院没有千二几百你是出不来的。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5-7-14 17:08
看不懂,究竟是医疗,医院,医务人员,药代,生产制药,患者那个的错。反正现在医院,医生都不是人民医院,人民医生。一个感冒只要去诊所,医院没有千二几百你是出不来的。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5-7-14 19:30
先有康方药业人员伪造研究文书和医院资质文件、印章等合规资料,欺骗医生和药店,才有后续的药店购物、诊所帮助患者治疗用药等情况发生。所以关键点在康方药业人员身上!

发表于 2025-7-14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真实案例,亲人也使用过这类“临床研究用药”,与文中讲述的几乎完全一致。当时,近80高龄确诊癌症中后期,对治疗已基本绝望。医院推荐用的免疫疗法新药,自行联系药厂销售人员,单支价格也较高(一两千左右),但有什么援助行动,大部分可享用免费赠药。最终实际花费不算大高,就几万元,在确诊绝症时想能治好病拿出全部家当都行,也与一针几百万的特效药比算不了什么。
      完全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经过差不多一年的用药,真是奇迹般让癌病消失了!!!五年过去,一切都还好。不管以后如何,都要感激新药给予亲人生命的延期!!!
      我也好奇这个事怎么有点偷偷摸摸、神神秘秘的,为何不在医院光明正大的推广呢?医院、药厂、销售肯定有些违规做法,看来这些治癌新药还在试验阶段,也听说这个不是对所有人都有好效果,只是给绝望者多点希望和选择,我们这个小白鼠撞好运了、值了!!!
     所以没经历过的多数人看不懂。是求万无一失还是冒险一试,是谋财害命还是暗送福音,是对还是错,只有自行判断了。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5-7-16 06:35
没看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