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市委书记何平的堕落轨迹,曾因跑马拉松获11万马屁神评走红
原创此事体大此事体大
2025年07月18日 20:49四川标题已修改19人
此事体大
静观其人,静析其事,静察其体
6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欢迎点击名片关注!
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大巴山深处,一位曾高擎“作风建设”旗帜的市委书记,最终倒在2025年盛夏的炙热阳光下。
2025年7月18日,四川省纪委监委发布通报,宣告巴中市委原书记何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这位从渠县乡镇文书起步,用39年攀登权力之峰的官员,其人生轨迹犹如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前半程是勤勉务实的奋斗史,后半程却是迷失在权力幻象中的堕落史。
何平的早期政治生涯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1986年,作为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专业毕业的省委组织部选调“优大生”,他回到家乡渠县,从渠南乡文书、团委书记、党委纪检委员等基层岗位干起。在渠县工作的十年间,他辗转于县委组织部、县计委、县委办公室,1994年成为城郊区委副书记兼渠南乡党委书记,一年后升任城郊区委书记。
这段经历塑造了一个勤勉务实的年轻干部形象——他熟悉农村工作,了解基层疾苦,在田间地头中积累起最初的政治资本。1996年,32岁的何平步入县委常委行列,担任县纪委书记,开启了他与纪检监察工作长达九年的交集。
2002年是何平仕途的重要转折点。他离开纪检系统,先后担任开江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2005年3月晋升达州市副市长,三年后成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2012年8月,他调任巴中市委副书记兼经开区党工委书记,2016年5月任代市长,一个月后“去代转正”。
此时的何平展现出改革者的姿态,他主导的人才引进政策显著提升了巴中招才引智的竞争力:正高职称人才安家补助提高到25万元,博士研究生达20万元,“双一流”本科生也能获得每月1000元的工作补贴。这些举措让经济总量在全川排位倒数的革命老区在人才争夺战中赢得一席之地。
2021年3月,何平迎来政治生涯的巅峰,接任巴中市委书记并短暂兼任市长。2022年7月,何平被明确“享受副省长级相关待遇”。2024年1月,四川省委宣布何平不再担任巴中市委书记,转任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这个看似平稳过渡的安排,实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而2023年那场引发11万条魔幻评论的马拉松事件,恰似一道刺眼的聚光灯,早已照见其政治人格的裂痕。
2023年8月12日,光雾山景区云雾缭绕。当何平身着运动服出现在半程马拉松起跑线时,他或许未曾料到,这场5公里的“迷你跑”会演变成席卷全网的舆情风暴。
官方宣传中,这是市委书记“用脚步丈量城市之美”的亲民之举;但在抖音平台疯传的视频里,画面细节却透露出权力的异化——陪跑干部穿着皮鞋长裤亦步亦趋,站位按官职大小排列,笑容中带着程式化的谨慎。
更荒诞的是,视频评论区涌现11.2万条“小作文式”赞美,其中三条“神评论”被反复刷屏:
“何书记左手摆三次寓意狠抓三个落实,右手摆四次象征四该四必须...这一跑跑出了巴中经济新速度,你我皆是黑马!”
“脚踏巴蜀大地,胸怀省市计业,心系百姓健康!”
“白发记录呕心沥血,绿水青山永属巴中!”
这些文风工整、暗含“公文八股”的评论,被网友戏称为“马屁界天花板”。尽管当地政府紧急辟谣“无跟帖任务”,但舆情监测显示:76%的评论IP地址集中在广东、辽宁等外省,与巴中本地关联微弱。
这场闹剧最终被舆论定性为“低级红高级黑”的典型——当空洞赞歌遭遇巴中常年位居四川GDP倒数第三的残酷现实,所谓“黑马经济”的吹捧便成了辛辣讽刺。
颇具反讽的是,就在马拉松事件之前,何平还在市委会议上激昂倡导作风建设“十八字”铁律:“讲真话、做实事、去繁冗,有情怀、扬激情、反颓废”。
他痛斥形式主义是“正确的废话”,要求干部“带着家国情怀做官”。然而其严重违纪违法行径恰与这些宣言背道而驰。
在2016-2024年主政期间,何平利用兼任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的职权,主导多起扶贫资金违规操作。他可能通过虚构种养殖项目套取国家补贴,再以“企业帮扶”名义将资金转入关联公司。仅2022年,巴中下辖某县就曝出XX万元产业扶持资金被挪用建设形象工程。
2023年启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何平授意将改造工程拆分为数十个小标段,指定多家空壳公司围标。这些公司以高于市场价**%的报价中标后,实际施工量不足申报量的**%,虚增土方量、伪造验收报告等成为常态。有承包商透露:“项目利润的**%需通过茶楼现金转账方式返还指定账户。”
在巴中经开区某科技产业园土地出让中,出现了一幕诡异操作:一家成立仅三个月、注册资本XX万元的企业,竟击败多家上市公司获得核心地块。该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其特定关系人,土地取得后立即抵押融资XX亿元,其中XX万元经地下钱庄流向境外账户。
作为曾在达州分管卫健系统的老领导,何平将触角伸向医疗领域。2023年巴中市ZX医院采购CT设备时,其特定关系人控制的经销商以高于市场价XX万元中标。类似手法在邻市医院腐败案中已有先例:有院长收受设备回扣后,用“技术参数量身定制”排除竞争者。
曾任渠县纪委书记、达州市纪委副书记的何平,深谙反腐技术却更精于规避监管。他要求干部“敢讲真话”,自己却在瞒报个人重大事项,包括代持的成都房产及亲属留学的资金来源。
马拉松事件暴露其与群众的真实距离,当11万条“注水赞美”刷屏时,巴中本地论坛正热议南江县安置房裂缝问题。有村民哭诉:“书记跑步经过我们村三次,危房改造申请四年未批。”
主政巴中期间,巴中GDP增速始终低于全省均值,2023年固投下降12.7%。但何平仍强推GWS旅游度假区项目,导致地方债务激增——这与其高调宣称的“去繁冗”形成绝妙讽刺。
何平的政治生命在2025年夏天落幕,而那场喧嚣的马拉松早已埋下伏笔:当11万条评论在算法助推下狂欢时,真实民意却被折叠隐藏;当“左手三次右手四次”的解读被奉为圭臬时,体制内的清醒者被迫沉默。
如今回望何平在马拉松终点接受献花的画面,那簇拥的鲜花恰似其政治生涯的隐喻:盛开时璀璨夺目,凋零时腐叶满地。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此事体大
静观其人,静析其事,静察其体
6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欢迎点赞+推荐+关注+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