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367|评论: 10

沉痛悼念老班长战斗英雄杨国跃:英雄不朽,精神永存

[复制链接]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5-7-21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沉痛悼念老班长战斗英雄杨国跃:英雄不朽,精神永存


惊闻战斗英雄杨国跃因病医治无效,于720日下午3点去世。他的离去,让战友们悲痛万分,纷纷表达怀念之情。

640
640
[attachimg]15667932[/attachimg
   
      上图:沉痛悼念战斗英雄杨国跃

看着战友发来的悼念图片,从昨天得到消息的难以置信,到今天还是不得不面对现实,战斗英雄杨国跃真的离开了我们,他在老山战场上的战斗事迹可歌可泣,英雄不朽,精神永存。


杨国跃的一生,是为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是充满热血与担当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军人的使命,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本色。如今,英雄虽已离去,但他的精神永远不会消失。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更应铭记像杨国跃这样的英雄们。他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和沉痛的心情,向老山战斗英雄杨国跃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愿英雄一路走好,精神永垂不朽!

640
上图:2014年杨国跃(前排右二)与战友参加“老山英雄老山行”在老山主峰合影。
640

上图:2014年杨国跃(前排[color=rgba(0, 0, 0, 0.9)]左七[color=rgba(0, 0, 0, 0.9)])与战友参加“老山英雄老山行”活动


       真正的英雄,在生死考验的危急关头,能够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和面对,在荣誉与享受面前,能够淡然处之,正确看待。杨国跃就是这样一位真心英雄,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危难时刻,我们看到了一个置生死于度外,舍身担当的英雄战士,他和战友们用热血和生命再次唱响了英雄主义的赞歌,为不朽的老山精神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转眼间,边关硝烟散尽,战友们也不再年轻。让我们珍惜战斗友谊,弘扬老山精神。


附:英雄部队英雄战士杨国跃的故事

640

      人物简介:杨国跃,战斗英雄,云南省云县人。198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班长、排长,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4月在收复老山战斗后,坚守142高地。7月12日,在抗击敌人进攻的战斗中排长李海欣牺牲,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奋勇担当,率领十三名战士,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先后打退敌军四次进攻。在我表面阵地被敌突破,我方伤亡较大的情况下,指挥战友转入坑道坚守。在我军反击部队配合下,又带领战士一举夺回了表面阵地。所在排毙敌一百零四人。个人毙敌十三人,伤敌一人,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血火战场:扛起战士的使命与担当

一九八四年金秋,首都北京披红挂彩,沉浸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五十七周年的喜悦之中。在盛大的“八一”招待会上,中央军委的首长和来自全军的英模代表,为我军建设的新成就和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新胜利频频举杯。

一个中等个头,脸庞清瘦的年轻战士刚刚喝下一口庆功酒,看到军委副主席杨尚昆举着酒杯朝他走来。他激动得不知所措。杨副主席走到了他身边,亲切地说:“你们打得好,我代表军委,代表全军指战员和全国人民感谢你们!”

顿时,人们的视线集中到这个年轻战士身上,互相询问,“他是谁?”

“杨国跃! ”有人说出了他的名字。

“啊!杨国跃!不就是老山’李海欣高地十五勇士’中的那个班长吗?不就是在战斗危急的情况下挺身而出,带领战友们打退敌人一个加强营轮番进攻的那个战士指挥员吗?”就是这个新一代的青年战士,以自己的忘我战斗精神,为人们展现了崇高的人生信念,人们不禁在深深思考:一个人应当为什么而战斗?一个人应当为什么而献身?



       “让我照样当个老兵吧,我会象过去一样好好干的!”


杨国跃是云南省云县头道水公社人,汉族,一九六三年五月出生在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里。家里有父亲、母亲和四个弟弟。由于劳力少,负担重,家庭经济状况长期不太好。一九七O年,杨国跃刚满七岁,就进入头道水小学读书。一九七八年,他在头道水中学念完初中,回乡务农,成了父亲的好帮手。一九八—年冬,他不顾家庭生活的困难,毅然报名应征入伍,在云南边防某部炮团三营营部当了有线兵。一九八二年十二月,由于工作需要,组织上把他从炮团调到了步兵团。次年三月,连队团支部根据他的表现,吸收他加入了共青团。四月,他被推荐到教导队参加军事骨干集训。集训回来不久,上级任命他为八连三排九班班长。


没想到,这项任命一宣布,就在杨国跃的脑海里激起了层层波浪:

当班长?凭自己眼前这两下子,能带好一个班吗?自己这个初中生,充其量不过是挂了块牌子而已,要带好文化水平比自己高的那么—些人,实在是太困难了!要是带不好,将会给连队造成多大的损失!何况自己来当兵,做梦也没有想过要当什么“官”,杨国跃越想越感到不安。几个月前父亲来了一封信,信中说:“儿呀,家乡实行了生产责任制,隔壁邻居都一家家富起来了。只有我们家变化不大。这不怨别人,只怨我们自己。你奶奶年老体弱,做不动什么事。我和你母亲身体都不太好,干不了重活。你的几个弟弟年纪都还小,又在上学,帮不了什么忙。家里承包的田地,不能老是等着别人来帮忙种。人家倒是好心优待军属,可帮忙多了,我们自己过意不去。你能退伍就尽快退伍吧,要不然。只有让你弟弟退学……”信中提到的问题,时时在牵动着杨国跃的心。几天以前,家里来了封电报,它带来的也并非什么好消息,而是奶奶病故的噩耗。


    家中有困难不能不管,可是此刻部队有打仗的任务,一个共青团员,革命战士,能在这样的时刻躲到家里去吗?边境形势这么紧张,临战训练刻不容缓,在这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个人的一切都应当置之脑后,他忍住心头的悲痛,一声不吭地把信和电报藏了起来。


   他不怕打仗。为保卫祖国而战,他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只有一个心愿:打完仗,一定要回家去看看,看看奶奶的坟,看父母亲的病,看看幼小的弟弟和家里承包的田……


可是,领导上偏偏要叫他当班长。当得了当不了是个问题,能否在打完仗以后抽得开身回去看看,能否在年底实现退伍的要求也是个问题呀!他思前想后,终于打定了主意:决不当这个班长!

“让我照样当个老兵吧,我会象过去一样好好干的!”他这样去恳求指导员,可指导员不同意他的要求。

“给我把班长职务免掉吧,我当不了!”他找到连长,连长把他“刮”了一顿。正在这节骨眼上,他们班的一个战士违犯纪律,被连长当着全连同志的面批评了一通。杨国跃感到既恼火又高兴,恼火的是连长批评的虽然是那个战士,可实际上是在批评班长没有尽到责任。高兴的是,这一下,可以证明自己不是当班长的料,更有不当班长的理由了。他坐下来,正儿八经地写了“辞职”报告,并且从排长、连长,一直找到营长、副团长,一个劲地吵着不当班长,任凭谁劝说也无法使他改变主意。最后,领导上从工作考虑,免去了他的班长职务。

杨国跃离开了班长的岗位,这无疑是他的一个过错。但是,他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象往常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决心当好一个老兵。


     决心只是一种愿望,只有行动,才能催开英雄的花朵

敌人的挑衅活动日益加剧。杨国跃在边境线上耳闻目睹敌人的累累罪行,仇恨填满了胸膛。在准备还击入侵敌军的日子里,他找遍了连里的干部,见一个就提一次要求:“让我到尖刀班去吧,我要亲手打死几个敌人,为边疆死难的父老兄弟报仇,我要亲自拔掉敌人插在我们领土上的旗子,让我们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接着,他给连队党支部写了一份决心书。他在这份决心书中写道:“我是个共青团员,时刻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我决心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狠狠地打击侵略者。在保卫祖国的战斗中,我‘宁愿前进一步死,不愿退后半步生’。在战斗最艰苦最激烈的情况下,我一定做到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请党支部在战斗中考验我吧!”

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八日凌晨,我收复老山的战斗打响了。

二十九日,八连接受了战斗任务。杨国跃所在的一班成了尖刀排里的尖刀。他作为突击组的一员,一马当先,为连队开辟通路。突然,部队被敌人的一道铁丝网挡住了去路。杨国跃迅速倒身躺下,一轱辘滚到铁丝网下,用冲锋枪对准一根粗铁丝“哒哒哒”就是一梭子。枪声响处,铁丝断开’了,铁丝网被他撕裂了。战友们沿着他开辟的道路,跟着他冲了上去,仅九分钟时间,就收复了预定的高地。战斗结束后,杨国跃荣立了三等功。

可是,在他戴上军功章的时候,听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接替他担任九班长的申建益触雷牺牲了!

杨国跃一下子愣住了。一连几天,他内心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羞愧、内疚、难过,搅得他吃不香,睡不宁。他觉得,自己对申建盆的牺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是自己不辞去九班长的职务,身为一班副班长的申建益是不一定会触雷牺牲的,自己不是有点象“逃兵”了吗?

他找到指导员,谈了自己的思想和心里的不安。指导员在肯定他英勇作战的同时,严肃地批评了他“撂挑子”:不当班长的错误,鼓励他发扬成绩,改正错误,在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建立更大的功勋。指导员郑重地宣布,“杨国跃,组织上经过研究,决定让你重回九班当班长,相信你决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

“指导员,你放心好了!我知道自己的责任,请组织上看我的行动吧!”杨国跃噙着激动的泪花,向指导员敬了一个军礼,转身跑了。

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杨国跃认识了自己的错误,重新当了班长之后,干劲倍增,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弥补损失。在防御战斗中,他率领全班跟随代理排长李海欣,和机枪连五班一道坚守在142号高地上。

640 当年142高地所处的战场环境。
640
142高地。

      “142号高地是我老山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制高点,东、西、南三面受敌,距敌人最近处仅二百米,是敌人炮击和进攻的重点目标;杨国跃和战友们上高地后,白天有敌人炮击;晚上遭敌人袭扰。晴天烈日曝晒,气温高达40℃;雨天由于土质松软,防炮洞经常倒塌,大家只好裹着雨衣,靠在堑壕边上睡觉。送饭、取水要通过四道敌人火力封锁线。阵地上大家一天有时只能吃上一餐饭,喝上一壶水。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杨国跃以忘我的精神,全力投入了防御战斗。他逢事严格要求自己,为战士们做表率。站哨、挖工事,他积极带头;缺水、缺粮时,他把自己节省下来的水和干粮送给战士,自己嚼甜草根充饥止渴。在阵地上,哪里有情况,他就争着到哪里去。没多久,他就变得又黑又瘦,双眼深陷。班里的同志们说:“我们班长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坚决把敌人打下去,就是只剩一个人,也要守住阵地!

七月十二日凌晨四时许,老山还没有天亮。群峰仍被黑沉沉的夜幕笼罩着,万簌俱寂,静得出奇。敌人的偷袭,往往就是在这种时刻。杨国跃已经有过这样的经验了,他和战友们都在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四时五十分,担任观察哨的机枪班班长彭明林和担任阵地警戒的战土周忠烈发现山脚下有轻微的响动声,其中有依稀可辨的枪托碰撞声、脚步声。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内,两个战士都向代理排长李海欣发出了敌情警报。  

“进入阵地,准备战斗!”排长的命令才一出口,杨国跃就一跃而起,提着冲锋枪直奔自己的射击位置,迅速作好了战斗准备。

天,仍然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大家看不见来了多少敌人,只听到响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打!”排长一声令下,杨国跃的手榴弹接二连三地投了下去,冲锋枪也向着发出哭喊声的地方猛扫。

战友们一齐开火,支援的炮弹也准确地落在敌群中爆炸。敌人成片成片地倒下去了,侥幸活着的慌不择路,丢下大批死尸和伤兵,夹着尾巴败退回去。  

敌人偷袭失败后,立即转入强攻。空前密集的炮火,一齐倾泻在142号高地上。在疯狂火力的掩护下,敌人叽哩哇啦地叫喊着,兵分三路,趁着烟雾冲了上来。杨国跃正在抗击从高地南侧冲上来的敌人,突然发现二十余名敌人从东北方向突入我堑壕。他大吼一声:  “背后有敌人!坚决把他们打下去!”四个同志在他的带领下扑向立足未稳之敌,一阵猛打,敌人丢下十具尸体,狼狈地退了下去。

与此同时,李海欣排长率领四个同志迎着从西南侧冲来的敌人扑去,把敌人赶下了山。当他正要返回来的时候,敌人的两发高射机枪子弹穿透了排长的胸部,血如泉涌。

“排长!”杨国跃发现这一情景,吃惊地喊了一声,跑过去为他包扎。李海欣抓住杨国跃的手,断断续续地说:  “九班长,我不行了,高地交给你了,告诉全排同志,就是只剩下一个人,也要守住阵地,绝不能给祖国丢脸!”说完,他忍痛爬向定向地雷的发火点,按下了电钮。敌人被炸得东倒西歪,鬼哭狼嚎。而他却含着微笑闭上了眼睛。

“排长——”杨国跃抱住被鲜血浸湿了的英雄的身躯,眼睛血红,声泪俱下。

猛然间,他放下排长的躯体,霍地站起来一声呐喊:  “同志们,为排长报仇,坚决守住阵地!”他边喊边端着冲锋枪向着敌群猛扫。

“为排长报仇,杀呀!”十三个战士同声呼应,纷纷扬起手榴弹、机枪和冲锋枪,把仇恨倾泻到敌群中。

640
1984年7月12日我军抗击敌人进攻。
640
640
1984年7月12日我军歼灭的敌人。
640
1984年7月12日我军缴获的敌人武器。

      “我只是战友们的代表,我自己算不了什么英雄。”

“八一”建军节前夕,杨国跃作为英模代表,应邀赴京,参加首都的“八一”庆祝活动,受到了中央军委领导同志的接见。

640
       左   邓小平接见战斗英雄杨国跃

  一九八四年九月四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发布命令,授予杨国跃“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昆明军区授予坚守142号高地的英雄集体“老山十五勇士”荣誉称号。人们还把他们坚守的142号高地誉为“李海欣高地”,把他们称为“李海欣高地的十五勇士”。十五勇士中,有两人荣获军委授予的“战斗英雄”称号,有一人荣获昆明军区授予的“战斗英雄”称号;有八人荣立一等功,两人荣立二等功,五人荣立三等功。

九月十五日至十九日,杨国跃光荣地出席了昆明军区老山、者阴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庆功大会。在庆功会上,他代表十五勇士,作了题为《我们战斗在“李海欣高地”》的发言,向与会的首长和同志们汇报了坚守142号高地的经过。十月一日,他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之后,作为“两山”作战英模事迹报告团的成员,在兰州和乌鲁木齐两个军区作巡回报告。

鲜花向着英雄开放,颂歌向着英雄咏唱。但是,杨国跃却谦逊地说:  “我只是战友们的代表,我自己算不了什么英雄。”

640
       2014年杨国跃(前排右二)与战斗英雄原明(前排右一)、韦昌进(前排右三)、史光柱(前排右四)、 张茂忠(前排右五)、马玉革(前排右六)、安忠文(前排右七)及“英雄指导员”钱富生(前排右六)等参加“老山英雄老山行”在老山主峰合影。

      辞官还乡:英雄本色永远闪光

      “个人家庭再困难,也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2011年初,担任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人武部部长的杨国跃找到临沧军分区政委徐延东,汇报了打算提前退休的理由:“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作战时多次受伤,至今体内还有弹片,行动不便,与部队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
  军分区党委尊重了杨国跃的意见,但根据他参战受伤的实际情况,“一班人”形成共识: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帮他治好伤。为此,他被“逼”进医院取出了4块弹片,还有1块因钻入骶神经,只得永远留在他的身体里。
  当年4月1日,杨国跃穿好军装,拍完最后一张戎装照,在领导和战友的欢送下,踏着歌曲《驼铃》的旋律,满含热泪离开了心爱的部队,回到老家云县。
640

战斗英雄杨国跃离队前检查武器装备。



  为了永不割舍军营生活,为了方便在县人武部当职工的儿子,杨国跃拿出全部退休金和积蓄,在离云县人武部不远处购置了一小块地,自己动手建房子。他上有年近80岁的老母亲,下有嗷嗷待哺的小孙子,一家四代挤在不到100平方米的屋子里。孙儿出生没多久,老母亲因嫌住处太挤太吵,执意回山村老家去了。

       杨国跃从军30余载,没尽到当儿子的孝心,本想退休后能让母亲进城过上好日子,可这个心愿成了他心中说不出的苦楚。
  当时,杨国跃其实生活得挺艰难的。他的儿子杨建患有强制性脊柱炎,犯病时每周必须治疗,一次需要花费1000余元医疗费,全靠他的退休工资支出。儿媳张丽是独生女,其父中风常年瘫痪在床,其母患有脑溢血长期药不离身,而在南河电站车间上班的张丽月薪仅600多元。杨国跃的爱人桂绍琴是下岗工人,全家人的开销总是精打细算。
  看到老英雄生活不宽裕,上级领导心里很是不安: “家里有困难可以向组织反映,你是带伤英雄,日子不能过得太艰难啊。”没想到杨国跃说:“坚守阵地那阵子,随便抓一把泥土,里面就有数不尽的弹片,每天吃的是干粮和罐头。而现在,住的是新房子,每天都能吃上新鲜肉食,已经满足了。即便家里有点困难,也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战功是过眼云烟,不是索取好处的筹码”

       从成为全国战斗英雄,到当上人武部主官,他不骄不躁,一步一个脚印,不摆架子、不张扬,甚至只字不提打仗的事。遇到熟悉自身经历的人说起时,他也只是莞尔一笑:“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我都记不清喽!”

     杨国跃退休后,县委曾请他出任县人大、政协或者关工委的领导职务,他婉言谢绝:“需要为社会做的事很多,我会做力所能及的,但关乎名利的事我就不参与了。”
  当年,他按照组织安排到北京等省市作报告,一时错过了评残时机。此后,他没有再向组织申请评残。军分区卫生所所长张德甫说,杨国跃至少可以评为六级伤残军人,每年可享受近万元的特殊抚恤。即便如此,他还是选择了放弃,坚持在沉默中自强、拼搏、奋进。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杨国跃的妻子从国有农场下岗,独自带着儿子在老家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对此,有亲戚劝他,你是老英雄,应该请求政府给予关照,帮助妻子在县城再找一份工作。杨国跃却严肃地说:“战功都是过眼云烟,不是索取好处的筹码!正因为我们打过仗、立过功,更应该珍惜荣誉,绝不能给国家添乱!”
  随后,他把妻子接到了部队,一直随军到离开部队。为这事,亲朋好友至今还责怪他是个“不开窍的‘方脑壳’"。

     “想想那些长眠于大地的战友,我是最幸福的”

       尽管家境紧张,可他始终坚持用爱心温暖别人。30年来,他每年都用探亲时间去探望同班牺牲战友的父母,给他们买礼物、送“红包”。战友和乡亲们有困难,他总是解囊相助。2010年,为救助一位生活窘迫的老战友,他汇去了一个月的工资;为资助一个贫困学生喜圆大学梦,他捐出了2000元……从1987年,他就开始资助一位孤儿上学,直至大学毕业。

     早在10年前,杨国跃就感到年轻一代国防观念不强,缺乏优良传统和革命人生观的教育熏陶,于是义务当起国防知识宣讲员,协助驻地学校、企事业单位搞好国防教育,还担任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他和战友的英雄壮举,让不少听众感动得热泪盈眶。

   “参军报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光荣责任……”多年来,在征兵工作中杨国跃常常主动加入征兵宣传队,他走进临沧市高等院校宣讲,用亲身经历鼓励大学生踊跃报名参军,以实际行动影响周围的人拥军爱国。他的儿子杨建,因身体原因未能报考军校,2007年从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后,本可以报考国家公务员,可他坚持要求儿子报考县人武部职工岗位。上岗第一天,他就对儿子说,仓库保管员职责重大,你要认真工作,当好国防装备的“铁门闩”。

杨国跃总是说 “战争的洗礼让我更加珍爱生命,懂得真情,心怀爱心才美好,看到党和国家给予自己这么多,想想那些长眠于大地的战友,我是最幸福的。”


我的老班长,一路走好!


真正的英雄,在生死考验的危急关头,能够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和面对,在荣誉与享受面前,能够淡然处之,正确看待。杨国跃就是这样一位真心英雄,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危难时刻,我们看到了一个置生死于度外,舍身担当的英雄战士,他和战友们用热血和生命再次唱响了英雄主义的赞歌,为不朽的老山精神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转眼间,边关硝烟散尽,昔日战斗历程早已深埋英雄心底,他功高不居,有苦不言苦,透过这位“老山精神”的主人和传人,我们追寻到一位战斗英雄永恒的本色。






640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5-7-22 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盘溪的月光,照过他带伤的手掌

谢歌说事

接到战友电话那会儿,广安的雨下得正急,屋檐水砸在青石板上,像极了当年142高地上密集的枪声。电话里的声音带着哭腔:“老杨走了......”我握着手机站在窗前,望着云南方向的天空,追忆玉溪市华宁县盘溪营房那面早已爬满藤蔓的围墙,恍惚间,仿佛又看见那个穿着洗得发白的作训服的身影,正弯腰给新兵系鞋带,掌心的伤疤在夕阳下泛着浅红。
第一次见杨国跃,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军营,深秋的麻栗坡前线阵地。他刚从142高地下来,军帽檐下的脸被炮火熏得黢黑,只有眼白亮得惊人。那会儿他刚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可在猫耳洞的煤油灯下,他给我们讲7月12日的战斗,说的不是自己毙敌十三人的战绩,而是反复念叨:“李海欣排长最后按下定向地雷时,手指都磨出血了......”他解开领口,露出锁骨处一道深沟,“这是那会儿被弹片划的,不算啥,班里小王腿上的伤比我重多了。”说着就摸出揣在怀里的压缩饼干,掰了大半给旁边咳嗽的新兵,自己嚼着甜草根,说这玩意儿比糖还润喉。

转年春天,我们随部队从文山方向移防到华宁县盘溪营房。滇中的阳光格外烈,晒得营区外的凤凰花和木棉花红得淌蜜。老杨成了我们的班长,后来他升任特务连指导员,可没人喊他“杨英雄”,都叫他“老杨”。他总说战场的功过该埋在阵地上,回到营房,就得把兵带得像模像样。清晨出操,他永远站在队列最前面,步伐比年轻兵还稳;午休时,他带着我们在菜地翻土,说“手里有锄头,心里才踏实”;晚上紧急集合,他总能在三分钟内打好背包,背包带勒出的印子在肩上久久不散。

我从师部下到团里,在特务连警卫排三班。有次我半夜发烧,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人用毛巾擦我的额头,睁眼看见老杨坐在床边,手里攥着个铝制饭盒,里面是他用煤油炉煮的姜汤,飘着葱花。“趁热喝”,他声音有点哑,“当年在142高地,有个新兵发烧,我们轮流用体温给他焐脚,这点病不算啥。”我接过饭盒,触到他手掌的粗糙,那些深浅不一的伤疤像地图上的河流,刻着当年的硝烟。

盘溪的三年,他很少提军功章,却总在晚点名后,带着我们在操场边的老榕树下坐会儿。他说老家的玉米快熟了,说四个弟弟现在都能扛锄头了,说等退伍了要回去种果树。有新兵问他“怕不怕打仗”,他沉默半天,捡起块石子在地上画142高地的轮廓:“怕过。但看到李排长倒下时,就忘了怕了,身后是阵地,退一步,就把弟兄们的命搁进去了。7·12那天,越军大反扑,15人的142阵地上,牺牲了12人,击退了越军轮翻9次进攻,剩下我和另三个战友被抬下阵地,这就是后来用李排长名字命名的最著名的‘李海欣高地’”。月光落在他脸上,那些伤疤像镀了层银,竟显得格外温柔。

转眼到了30年后的2014年“老山英雄老山行”,我们在主峰合影,他站在前排右二,两鬓已有些斑白,可腰杆依旧挺得笔直。散场时他拉着我的手说:“盘溪的营房不知拆了没,当年种的那棵凤凰树,该长得比岗楼还高了。”我那时没多想,只说下次一起回去看看,却没想这成了未了的约定。

前几日整理旧物,翻出一张泛黄的照片:盘溪营房的晒谷场上,老杨正教新兵拆枪,阳光透过他的指缝落在枪机上,亮得晃眼。照片背面是他的字迹,歪歪扭扭写着:“当兵的,枪要擦得亮,心要放得正。”

窗外的雨停了,月亮从云里钻出来,照在盘溪营房的方向。我知道,那片土地上,有他带我们种下的树,有他教我们叠的“豆腐块”被子,有他手掌的温度留在无数个清晨的训练场。老班长走了,但142高地上他喊出的“人在阵地在”,盘溪月光下他说的“心要放得正”,会像军号一样,永远在我们这些老兵心里响着。

风穿过檐角,带着草木的清香,像极了那年盘溪的夏天,他站在队列前喊“稍息”,声音穿过阳光,落进我们心里,成了一辈子的念想。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5-7-23 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山的石头,记得他的枪托
https://bbs.mala.cn/thread-16772700-1-1.html
(出处: 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5-7-23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国跃和嫂子有一个儿子,在部队,这小子常围着战友们转,大家也经常带着他出去玩。有一次记者采访老英雄,问他儿子一个月喝几斤牛奶,他儿子很迷茫地反问牛奶是什么、长啥样啊?军报的记者沉默了,在场所有的战友都流着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哪个农家的孩子能够每个月都有牛奶喝呢,即使是这位战斗英雄的儿子也没有。一是没有那么多的钱,二是在部队那么艰苦的环境也没有那个条件。这件事也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记忆。杨国跃对军械很熟悉,经常和我们一起擦枪,一丝不苟,他的射击技能也是一流的,毕竟是个亲手毙了13个敌人的。和杨国跃相处了差不多两年的时光,记忆最深的就是军报记者采访他和他小儿子的场景,特别深刻。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5-7-21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在云南的那些旧时光,忍不住泪目。老班长,伟大光荣的一生!老班长,一路走好!

发表于 2025-7-21 17:5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25-7-21 18:3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敬礼!向英雄致敬,一路走好!!!

发表于 2025-7-22 07:5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班长,值得敬仰,中国军队需要不断传扬这种精神!

2020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5-7-22 10:2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5-7-22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临沧市的战友深切悼念老英雄!
Screenshot_20250722_103359_com.tencent.mm_edit_47872684779673.jpg

发表于 2025-7-22 11:5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致敬老山战斗英雄!愿杨国跃老兵一路走好!

发表于 2025-7-22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班长,一路走好

2022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5-7-23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路走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