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晚,甘肃省调查组发布了《关于 天水市麦积区褐石培心幼儿园幼儿血铅异常问题调查处置情况通报》。看完通报,让我大吃一惊!
褐石培心幼儿园不仅在食品里违规添加颜料,而且该幼儿园在领证前就开始违规招生,与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存在利益输送,市场监管局对该园食品安全检查流于形式。区、市教育局、市场监管局完全竟然荡然无存,自然爆发了震惊全国的幼儿铅中毒事件。
区、市教育局、市场监管局成了摆设,孩子铅中毒后,医疗卫生部门呢?
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一家三甲医院,在过去一年中反复检测出多名幼儿血铅异常,却无一例报告、预警或上报。甚至将血铅值人为大幅度“降改”——最高值从440ug/L被改成103wg/L,瞬间从严重中毒变成轻度或“正常”。该院此前还存在违规修改血铅数据的问题。
天水市医疗卫生部门失守了,甘肃省呢?
甘肃省疾控中心在接受该重大紧急任务后,检测人员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导致267份样本检测结果“严重失真”!
出了如此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区、市、省三级统统失守,就连甘肃省疾控中心的检验,反而距离真相越来越远,后又通过多种方式逃避责任、阻碍调查。试问,现实中,有多少案件能提级调查?百姓有冤有几个能直达省级而伸冤?
虽然官方通报用了六千字才还原了一点真相,但真正值得追问的,是这种“现象”为何持续了一整年无人阻止?是什么致使当地的教育系统、卫生系统、监管系统、媒体系统集体失职?
如果幼儿园给孩子“下毒”,教育局漠不关心,市场监管局对食品安全检查流于形式,市三甲医院可以随意修改血铅检测数据,省疾控中心的检测结果“严重失真”,媒体又装死,持续一年无人发声,那普通百姓还能依靠谁?相信谁?
根据有关规定:在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须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2小时内按紧急流程上报。可此次天水的校园有200多人发生铅中毒,为什么却并未触发这一机制?
幸亏有网友的火眼金睛,幸亏有公众的呼吁,幸亏有自媒体的监督,如果没有他们,我们能知道天水有那么多可怜的孩子吗?会有后来的“提级调查”和今天的真相吗?
从去年第一名孩子检出血铅超标,到今年引发舆情,这段时间内,孩子家长均在孤立无援地面对一个个“偶发个案”,没有任何系统整合与风险响应机制介入。由此可见,天水幼儿铅中毒事件是一整套体系的失灵与麻木,是整个系统默许、放任、甚至助力的结果!
好在甘肃省已对教育、卫健、疾控、市场监管多个系统进行问责,但愿天水幼儿铅中毒事件不是“地方灾难”的“个例”,但愿每个系统守住“阵地”,不再依靠网友、自媒体的呼吁和监督。否则,这个世界一定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有人不住为那份通报叫好,岂不知甘肃的六千字通报写尽了尴尬与悲凉,我们必须明白:天水幼儿铅中毒事件绝不是“个别人的过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