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扩大会:找准定位,务实前行
近期,巴中的一次扩大会议引发广泛关注,这次会议以接地气的务实风格,为巴中未来发展指明了清晰方向,极具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在经济发展路径的选择上,巴中的探索历程充满曲折。过去,巴中在工业经济发展方面遭遇诸多困境。巴中既无丰富的铁矿、煤矿等资源,也缺乏发展工业的先天土壤,仅靠培育难以形成稳固且可持续的工业经济。尽管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成效却不尽人意。从实际数据来看,巴中工业经济规模较小,2023年规上工业企业户数348家,总产值仅139.7亿元 ,营业收入133.30亿元(2022年276亿元),仅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的2.7‰ 。全市10亿元以上企业仅有1户,工业对税收贡献率低,如巴州区2024年上半年,工业税收5662万元,仅占全部税收总额的5%,其中制造业税收2563万元,仅占全部税收总额的2.3%。
不仅如此,巴中产业集群未成,工业企业链条较短,未形成完整产业链,企业“两头在外”较为普遍,成链发展不足。以巴中经开区建丰林业为例,其生产的高性能刨花板,原材料从外地运回,生产成型后拉往成都压贴,再返回经开区输送到家居企业、建材企业进行定制生产,成本贵、时间长,类似企业在经开区占比达68%。而且,工业企业融入成渝经济圈尚有差距,巴中临港产业园25家电子信息企业中,仅7家企业参与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链配套,参与率仅28%。
反观文旅、生态环境、康养等产业,巴中却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巴中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是“中国气候养生之都”。文化底蕴也十分厚重,拥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2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还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红色文化资源。“十三五”期间,全市接待游客人数年均增长14.1%、位居全省第二,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61%、位居全省第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符合巴中实际,也顺应市场需求。
此外,部分国有企业参与商业活动也存在问题。国有企业缺乏经商经验,却套用国家资源贸然进入商业领域,不符合实际情况。国有企业应回归自身定位,发挥好公共服务、战略投资等作用,避免盲目参与不擅长的商业竞争。
巴中扩大会及时调整发展思路,重视文旅、生态环境、康养产业,是对巴中发展实际的深刻洞察和精准把握。未来,巴中应集中资源和力量,在文旅、生态康养等优势领域持续发力,打造特色品牌,完善产业配套,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同时,规范国有企业经营活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发展大局。如此,巴中才能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