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非遗”被第13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保护”与“发展”并重的思路,既延续了系统性保护的传统要求,又通过文旅融合、科技创新、国际传播等路径探索非遗的活态传承,进一步推动非遗在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四川省推出“非遗传承发展工程“,建立起“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传承、创新性发展”的三维体系。在这片承载三千年古蜀文明的热土上,非遗保护已从文化命题升华为城市发展新动能,让蜀地儿女的指尖绝艺,化作联通古今的时代之钥。兴业银行成都分行特别推出「指尖上的非遗川艺」系列报道,带您共同探寻“现代金融+非遗技艺”在新时代擦撞出的全新生命力。
天府云锦处,丝路焕新声。展开历史长卷,蜀地织绣的经纬间藏着半部华夏文明史。早在西汉年间,著名思想家扬雄在《蜀都赋》中就描绘出了“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道尽了蜀绣“穷天下之丽”的风华。从老官山汉墓出土的蜀锦提花织机模型,到三星堆青铜器印刻的桑蚕纹饰,无不共同印证着四川与丝绸文明的千年羁绊。作为四大名绣中历史最悠久的门类,蜀绣以“针脚平齐、线片光亮、车拧到家”的工艺精髓,将芙蓉锦鲤绣得“远看是画,近看是花”;而冠绝四大名锦的蜀锦,则以“经锦”技艺织就《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传奇,针线交错间流淌出中华文明最绚丽的手艺基因。
为了进一步织出传承与创新的锦绣图景,成都市接连印发《成都市促进蜀锦蜀绣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成都市蜀锦蜀绣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助力蜀锦蜀绣企业在传承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成都大慈寺内,由刘茜、胡丹两位蜀绣非遗传承人执掌的“绣兰道”品牌正盛开出传统与创新相互交融的新时代并蒂莲。据刘茜介绍,自品牌2007年创立以来,一直围绕“传承蜀文化,回归绣文明”的核心理念,致力于蜀绣产品研发、艺术价值提升、生产流程再造、技法工艺创新、蜀绣人才培养、蜀绣旅游纪念产品开发等领域工作。“我们在传统蜀绣技法精髓上,融入了大量新技法和表现形式,形成了多种艺术风格交融的新古典艺术风格,不仅突破了传统蜀绣在用色和布线之间的最大极限,还将现代艺术中的光影和立体质感巧妙融于其中,将其打造成为皆具古典内涵和符合现代审美意识的高端艺术作品;同时,我们还借蜀绣DIY制作与佛教文化开展共创,让传统技艺在体验中传播,在共创中传承。”胡丹介绍道。
非遗传承既有广阔机遇,同时也面临商业模式挑战。针对蜀绣产业普遍面临的产品跨界融合能力不强、营销渠道不畅等发展瓶颈,兴业银行成都分行精准捕捉非遗企业的“成长诉求”,从创意、产品、渠道给予全生命周期支持,并于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正式推出“个人经营贷(非遗传承人专属)”,通过定向给予国家级、省市及区县级非遗传承人或非遗项目经营者灵活贷款形式,客户经理全程上门服务,打造产品绿色审批通道,仅需3个工作日便可实现贷款申请到放款的全流程办理,让千年记忆传承不再因资金周转压力而犯愁犯难。最终,绣兰道作为成都分行首批“个人经营贷(非遗传承人专属)”500万元授信支持对象之一,实现快速审批放款,更快更好满足企业线上推广、新品研发、门店经营等资金需求。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兴业银行成都分行正以创新性金融产品持续满足非遗技艺传承人的多元化金融需求,让文化遗产在市场经济中焕发生机,让针线蚕丝之间续写出中华文明传承的新时代诗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