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中午,烈日高悬,酷热难耐。但这酷热,并未阻挡来自邛崃各地十几位热爱家乡的文士相聚的脚步。他们身份各异,有文史领域的领导、规划专家、作家,还有田野调查成员和文史爱好者。众人齐聚临邛古城东锦街175号的藕然间酒店,宛如千年前的兰亭盛会,可谓“群贤毕至,老少咸集”。虽无“流觞曲水”的雅致环境,大家围坐长方桌宴席,边用餐边热烈交流,以长远目光、开阔视野,畅聊邛崃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与发展,共同勾勒邛崃文化的美好蓝图。
特别嘉宾王建亭先生原是清华大学某设计院的一名规划师,十年前,四川女婿的他来到蒲江甘溪镇的明月村创业成立了一间工作室,负责明月村文创旅游的规划设计和运营。他秉持“去图纸化规划”、“轻资产运营”、“文化激活生态”等规划理念和操作,备受社会认可。成都电视台的郭月曾对其进行报道。如今,明月村模式已被写入《成都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成为“川西林盘保护修复”的优秀样板。同时,他对古临邛(包括蒲江)的历史文化渊源非常关注和重视。
本次聚会的东道主、联系人及宴席安排者,是从事邛崃地名历史民间调查近二十年的聂保华先生(笔名凡丁),其作品有《邛崃地名历史集》和《古临邛韵文考释》等近三百万字。
本次活动分为介绍嘉宾、个人发言(或才艺表演)和个别交流三个环节。
首先,由聂保华先生按顺时针顺序,逐一介绍参加座谈会的领导和嘉宾:
▼兰花村先生:执着于田野调查,为探寻史前三皇五帝、英雄豪杰的真实面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惜投入数万元。他以狼烟诗影、田子、哥哥在写诗、温柔一剑、老大、风中孤影、风中流浪等多个笔名创作,著有数百篇诗歌、小说、散文及散文诗,古体诗与填词多达两千余首,同时还是兰花种植专家。
▼古代美先生:身兼数职,是四川省诗词协会会员、四川省老年诗词创作研究会会员、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会员、四川省毛研会会员,也是邛崃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他曾担任《水口中学记忆》副主编,是邛崃教育“真的热爱”丛书编委。热衷于地方志、民俗、宗教、书法以及族谱文化研究,还是媒体自由撰稿人。
▼王建亭先生:前文已介绍,此处略过。
▼何鼎康老先生:中国建筑学会会员,高级工程师,担任成都市古建园林学会副会长,在四川润邦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任古建筑专业顾问。
▼李志先生:现任邛崃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文联名誉主席,是邛崃田野调查的发起人。
▼骆德章先生:身兼多职,为中国辞赋家联合会理事、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同时是邛崃市音乐家协会顾问。曾任弘德学校中学的校长,创作了长篇小说《青春放歌》《霜晨月》,中篇小说《邛州烧房》《女状元黄崇嘏》以及《邛崃赋》等众多文学作品。
▼杨炳文先生:曾先后任完中校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热爱写作,擅长小小说、散文创作。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小说集《心海泛舟》《岁月如歌》,主编《水口中学记忆》《邛崃市工商联(总商会)志》《邛崃商会》《邛商新锐》《易林》等书刊,参与编辑《邛崃市志》《百家百年》。
▼王文才先生:常用文学笔名有沈鶠菡、白沫江、沈菡、彩彩、牛犊虎、水寨茶乡夹门关,为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小学数学口算方法指导与检测》主编、《水寨茶乡夹门关》主编,负责《家乡四季》等书籍的统稿工作。其文字被国内十几家出版社出版,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白沫江水弯弯流》,中短篇小说选集《金叶翩翩》,被称为夹关镇的“历史活词典”。
▼陈善兵先生:笔名崃岭鹤影,喜爱写作、垂钓、跑步与摄影,是邛崃田野调查的主要成员之一,有多篇田野调查报告在报刊发表。
▼周小波先生:邛崃固驿镇花园村人,2010年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现供职于成都四川云生堂生物科技公司。自幼热爱家乡的历史文化并实地进行调查,曾与董伟、陈善兵、凡丁合作调查固驿地方地名历史文化的形成,并且自费新修《固驿周氏族谱》。对邛崃方言亦比较感兴趣,尤其是邛崃方言中出现的各种动植物有一定了解。
▼邓中枢先生:邛崃小北街人,毕业于邛崃高级职业中学热电班。自幼受家庭音乐文化熏陶,除了声乐天赋外,还格外喜欢邛崃的地名历史文化,现供职于平原药业公司。
▼吴兆勇先生:微信名;我心永恒。原成都制药六厂团支书记,现供职于成都平原药业公司,业余歌手,还格外喜欢并热心传播邛崃的地名历史文化。
▼周涛先生:笔名:玉霄峰;公众号:玉霄峰上一株草。时有佳作发于微信公众号上,介绍国内(包括邛崃)一些旅游胜迹,正致力于邛崃地名历史的探索和思考。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个人发言(或才艺表演)。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大家各抒己见,或表达对邛崃历史、文学的独特见解,或介绍座中文友的特别贡献,或表达感谢与祝贺。以下摘取部分要点,因作者水平有限,难免有理解不当、挂一漏万之处。
王建亭:
❶高度称赞凡丁老师,虽非专业人士,在工具、手段、资源和人脉有限的情况下,仍踏实地调查、认真记录邛崃历史的精神。
❷ 强调真实的历史才有力量。
❸ 指出邛崃的文化底蕴体现在热爱家乡历史的人身上。
骆德章:
❶倡导文人相亲,而非文人相轻。
❷盛赞邛州人了不起,肯定邛州人的水平。
❸邀请在座文友参加今年在凤凰台举办的茶酒音乐诗会。
邓中枢(才艺表演):
先演唱老歌《誓叫邛崃换新颜》,带大家回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又高歌一曲藏歌,表达对文友的祝福。
李志:
❶他认为大同农民兰花村和邛崃人凡丁等人自费调查邛崃上至史前,下至现代的地名形成历史和古今人物,也许其中有误,但是他们热爱家乡的精神可嘉。
❷他还引用前市委书记王乾的话说:“不了解邛崃的过去,就没法谋划邛崃的未来。”
陈善兵:我觉得我今年最高兴的事是:自己工作了四十多年、并写过的阀门厂厂区被政府收购,用于下一步类似成都东郊记忆那样的商业开发。
杨炳文:因有事,表达感谢后提前告退。
兰花村:
❶感谢李志主席发起田野调查倡议,给予自己田野调查的动力。
❷分享经过多年努力,得出轩辕的出生地在今大邑王泗镇的研究成果。
某文友:调侃称邛崃是一个有“窑子”可逛的地方,当然此“窑子”指的是邛窑。
古代美:
❶表示自己今日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在座前辈的引领。
❷ 呼吁在千年大变局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当下,文友们应抓紧总结、提炼、记录,为后人留存真实的历史。
聚会者有人认为,古临邛县域涵盖现今大邑县和蒲江县等,古临邛的历史即今大邑县和蒲江县的共同历史,由于历史的变迁,古临邛县域不断划与大邑县和蒲江县。
2025年7月,邛崃市已被明确列为成都市域副中心城市,并启动相关建设工作。故建议邛崃市和大邑县及蒲江县,共同挖掘古蜀国历史,共同打造距今4600年历史的今大邑县“高山古城遗址”,以及最后一个古蜀国王朝——蒲江县的战国墓葬群 以及 古邛都国的残城址 和 西来镇的:卓王孙之冶铁遗址等。使邛崃、大邑、蒲江共同成为“成都市域副中心”的组成部分。
如若各自为政的话,都将成为古蜀历史的无源之水和无根之木。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大家各自寻找心仪的文友,添加微信、互留电话号码,私下愉快交流。
此次聚会效果超乎预期。直至太阳西斜,大家仍难舍难分。因家人或朋友电话催促,才依依不舍地握手告别,纷纷希望今后多举办类似的文学沙龙活动,为繁荣邛崃文化搭建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平等交流平台。
特别感谢:
❶感谢东道主凡丁老师为邛崃文友组织此次聚会活动,并为大家准备可口的午餐。
❷感谢凡丁老师带病坚持,四处联络文友,精心安排午宴。
❸感谢《藕然间》的女老板,亲自为文友们敬酒。她很认同在座各位自费的民间调查精神,还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邛崃人,如果不了解邛崃历史的话是一个遗憾!”
❹感谢陈善兵、王文才与周小波等文友,他们以镜头捕捉精彩瞬间,用视频展现美好景象。
❺感谢“藕然间酒店”周到热心的服务,让每位文友心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