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成都,总是想起陆游:“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也总会想起杜甫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应该说,陆游李白的诗,从态度的积极性上来说更胜于杜甫,主要是后者开心的诗词太少,大多都是愁眉苦脸哭哭啼啼的。当然这和杜甫经历有关,生于乱世,颠沛流离,遇到的不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就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临到老了,还“茅屋为秋风所破”!最后还饿死了!太惨了!读杜甫的诗让人沉重沮丧,一点也不喜气。
更让人不喜欢的,是杜甫的面对人生苦难的态度太消极,面对百姓的苦难,除了含蓄的同情,屁都不敢放一个。李白遇到“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情况会怎么样?“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当然李白不一定敢杀人,但你用笔泄愤总可以吧?可老杜是怎么做的呢?“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你至少安慰一下,愤怒一下啊!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茅屋为秋风所破”了,他想的不是对不起妻儿,想的不是怎么让妻儿免于冻馁,而居然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天下寒士居然比自己的家人重要!没有几十年脑血栓怎么会有这么奇葩的想法。这搁欧美特别是大漂亮那,妥妥的白左圣母婊。自家满大街流浪汉,却让非法移民住酒店。
面对背井离乡的苦难,杜甫又是怎么样的呢?就说很多人推崇的杜甫那首七律吧,那是被推为唐诗七律第一的诗。这可是非常多的专家的推崇哦。标题记不住(我从不记标题),全诗如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眼界壮阔是吧?气势磅礴是吧?气魄沉雄是吧?且慢夸奖,公鸡屙屎头节硬。且看后面半截:“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有够倒霉的吧?那老杜是怎么对待的呢?“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就是抱怨,喝烂酒,麻醉自己!
同样是背井离乡,陆游并不沮丧悲苦。“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如此美好!在异地他乡,怎么安排时间?“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都没有一点沮丧不适吗?“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充满希望,没有沮丧。这让人怎么不爱!
杜甫与陆游李白相比,就人生态度而言,完全不在一个档次。陆游李白比杜甫高了不止一个层次。我认为,这就是为什么今人虽然承认杜甫的艺术成就,但现实生活中陆游李白更受欢迎的原因。
喜欢陆游李白的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