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246|评论: 6

[原创] 冷冰冰的机器因何渐渐融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3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影《窃听风暴》观后
    德国电影《窃听风暴》上演多年,其交口称赞的口碑,无需更多饶舌。因为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客观真实的反映了民主德国一段严酷的历史,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电影通过对主人公秘密警察维斯勒前后立场巨大转换,深刻剖析了那个特殊年代特殊国家个人人性光辉闪烁,揭示了极权时代个人悲催无助的悲惨命运,给后世深深的警醒与反思。
    从电影情节上看,整部电影没有更多悬疑,只是平铺直叙,看似平淡无奇却冷峻惊悚的描述那个令人窒息的政治生态环境下,个人毫无隐私可言,纯粹透明人,一举一动,即使个人私生活也被一览无余偷窥殆尽!
    而执行这个偷窥任务的特工秘密警察维斯勒便是极其出色优秀的代表人物。
    出身秘密警察的维斯勒,对个人职业堪称尽职尽责,绝对合格甚至优秀。从他身上你看不到人性的柔软与理性。他在监控个人言行职业上的表现,冷酷、无情、严苛、木纳,任何思想上的独立运行和人性的良善都与之绝缘。准确的说,他就是效忠于那个特殊国度政权的一部冷血机器!冷冰冰的没有温度没有血肉,当然也不可能有独立思考与逻辑推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铁板一块冷冰冰的机器维斯勒,居然在一次窃听过程中,如同冰山融化,他不但没有尽职尽责完成监控窃听任务,反倒被监听对象——德瑞曼夫妻所作所为感染感动,最后叛变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再忠于臭名昭著的秘密警察机构史塔西。
    起因于文化部长看上德瑞曼之妻美丽的女演员克丽斯塔,意欲攫为己有,便利用手中职权,下达指令24小时全天候监控德瑞曼夫妻一举一动,以便抓住把柄,最后达到占有克丽斯塔罪恶目的。
    在整个监听过程中,本来维斯勒也是一如既往,恪尽职守,严密监听德瑞曼夫妻一举一动。但窃听过程中,随着人性逐步复苏,他不仅悄悄潜入其卧室,带走剧作家德瑞曼书桌上一本布莱西特诗集,并被那些诗句深深打动,还在监听时听到德瑞曼饱含深情钢琴演奏时忍不住流下热泪。为此,他表面冷酷冷漠一面开始慢慢松动。
    当他发现德瑞曼向西德媒体秘密匿名撰写揭露东德人自杀状况报告时,他不再是秘密警察的特工,也不是一个冷漠无情的看客,而是主动站到了被监听者德瑞曼夫妻一边。他为此隐瞒了这个至关重要的细节,主动帮助其行为不被上司发现,同时关键时刻他还借故遣走另外一个值班警察,自己一个人独自监听,并杜撰虚假监听报告,让德瑞曼夫妻躲过一劫!
    当然,最感人肺腑的还是特务机构史塔西隐约察觉德瑞曼夫妻行为不轨,一定有什么重大情况被隐瞒,比如他家中是否隐藏了打印机?在秘密警察的追问与胁迫下,克丽斯塔坚持不住全部招供实情——于是秘密警察进入家中十拿九稳搜查,但结果却一无所获。原来是维斯勒提前潜入德瑞曼家中将打印机转往他处——至此,原本特务机构史塔西成员维斯勒完成了个人职业身份的彻底转变!当然,他也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他不是原组织倍受信任一员,被罢黜成为一个普通邮差,远离秘密警察机构权力中心。
    看到这一幕,银幕下的观众无不为维斯勒的人性苏醒感慨:原来,人之所以作恶行善,并非一成不变。尤其是那些高居权力地位,有蹂躏践踏他人尊严乃至褫夺生命权柄之人,他们可以有多种选择。他们可以以执行命令为自己罪责开脱,也可以枪口抬高一寸放过他人,还可以反戈一击转换立场,背叛邪恶组织,帮助被压迫者避免厄运。
    可以说,电影《窃听风暴》最为成功之处就是深刻刻画了维斯勒这个身居极权实际执行者的人物形象。同时,也揭开暗无天日极权社会下个人处在透明人状态的悲剧黑幕。
     编剧将故事发生时间定格在1984,想必深思熟虑,煞费苦心。懂的人都能够会心一笑,他们知道有一本书的名字就叫《1984》。两者间不是偶然巧合,应该是编剧刻意为之。
    虽然电影《窃听风暴》没有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作为依托,但那个特殊年代极权社会的东德对民众无处不在的监控却是铁板钉钉的事实。编剧依据这个历史的真实,虚构出被监听者德瑞曼夫妻和监听者维斯勒人物形象,还原历史的真实,让人们联想小说《1984》中的种种情形,给观众极大震撼!
    电影《窃听风暴》上演于2006年,反映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但其警示效应却神奇的跨越多个时间段!可以断言的是,民主德国被联邦德国统一后,极权社会也随之崩塌,消弥于无形。但在世界其他角落,这种极权社会,这种监听民众的方式不见得全部销声匿迹,甚至有可能随着科技发达,网络的便利,更跃升一个新的高度。因此,电影《窃听风暴》社会意义远超其他影片,这,大概也是该电影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好评,一直位列评分居高不下的真实原因之一吧!
    一部电影,她不但反映过去一段历史,更彰显当下社会现实,《窃听风暴》由此可以获得更高评价,其他电影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不会太多!也难怪,该片获取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5-8-4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发表于 2025-8-5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俄监控人民邪恶,美监控人民正常,俄搞暗杀邪恶,美以搞暗杀代表正义,俄收故土,报护被屠杀的东乌俄族是侵略,美入侵23国,分裂肢解南联盟,以在加沙种族灭绝代表文明?
你们的无耻令人发指。

发表于 2025-8-5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蓝轮的矛盾。
蓝轮说曾被英殖民的各国都感激英国带来的“文明”,进而说被美英殖民的日台港很幸福,落后被文明征服很幸福。
但奇怪的是,为何被英殖民的埃及,中东,阿尔及利亚等国不惜流血奋战多年也要独立呢?印度甘地更声称:让他们杀,杀2亿人,什么时候杀不动了印度独立就成功了。这就是非暴力不合作。
按蓝轮的说法,英国这么“先进和文明”这些国的人民还要闹独立,这就是野蛮愚昧。但这就给各国都感激向往英国论重重一击。

发表于 2025-8-5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美,中国也会胜日的原因。

   三大主因;

   1),中国已非满清时的中国。2,中国地大人多资源丰富远非日本可比,日本缺油缺粮根本无法支持长期战争。3,日本兵力不足。

   1930年代的中国,虽很弱很穷但已是民族主义觉醒的中国,和当年清时民众不把国当为自已的国完全不同。

   这就是甲午时清民对国麻木而抗战时全民奋起抵抗的不同。

   2),中大日小,日资源不足无力吞华。

   日当时虽比中强(强在装备科技比中强)但国小而中国地大人多,日无论人力,资源都远不如中国。

   日利于速胜而非长期战;

   如不能一二年内灭中国,战争如长期化日本的资源和人力根本负担不起。(日自身不产油,油都从美进口,而美却拒绝再出口石油给日本,到1941年日油储已不够一年之用,这才逼日对美开战以抢夺美荷的东南亚油田,日本都快没油啦还谈神马征服中国?)

   你那100万兵武器再强,一样会败给中国。

   油和粮这两大日本软肋,日本就根本不可能征服战胜中国。

   没有油(日自已不产油,美又对日禁运石油和钢铁,到1941年日油储已不够一年之用)。

   又无粮食(日本自身产粮就不高,再加隔海路远,侵华日军根本无法靠本土补给粮食(初可以长期不行),日军只能在中国筹粮,但中国到处都是战区(占领区也有游击队活动),且中国军民尽可能和日军争粮不让粮落入日军手中。。。

   如此,日本能抢到的粮必竟是少量且不稳定。

   日本要油缺油,要粮缺粮。。。再加中国军民无时无刻的袭击,日军连自身都难保还怎能吞华呢?(以华北为例,到抗战后期,日军只能占着孤立的城市据点,连出门都胆战心惊,袭击无处不在)

   3)日军兵力不足以占领全中国;

   日军虽占了半个中国但因兵少,占领区只能占着省县城等城市,广大农村顾及不了。

   成无主地,这正为G军发展提供了空间,在某县日军只有一个小队20几人就是明证。

   这种占领,时间一长,后勤补充,减员的补充都是问题,战争拖的越久对日本越不利,(到后期日军只能困守孤立的城市据点,连吃饭都成问题)而想速胜又不可能;

   前有蓝军靠西南高山据险坚守,后有G军在广大农村的游击运动战,如此日军进进不得,退不可能,最后只有被拖死在中国。最后的胜利必是中国,只是时间要长。

   这从日军侵华苦战八年而不能胜更看出日军无力吞华。如有可能怎会八年不胜?

   所谓日军强必胜论不过是蓝日的梦吟意淫,这只是亲日傻弱的愿望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25-8-5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认同!!!

发表于 2025-8-6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日鸿 发表于 2025-8-5 10:16
没有美,中国也会胜日的原因。

   三大主因;

狗屁不通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