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大庙乡锣鼓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骆市区盐井乡胡梁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骆市区小蓬乡桂山村罗氏
罗本刚,乃罗宁次子,罗天祥第七代孙。原籍营山县辅政里鸡山沟,明朝弘治年间,迁居营山县辅政里沙滩河一带。育有二子:腾扬、名扬。后裔繁衍二十二代,未外迁者现居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大庙乡锣鼓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骆市区盐井乡胡梁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骆市区小蓬乡桂山村,达数百人规模,具体字辈不详。
(三)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大城镇顶山村罗氏
罗福,乃罗本织长子,罗天祥第八代孙。原籍营山县万善里官懋山,明朝正德年间,为避鄢蓝屠乱,迁居四川夔州府东乡县梓潼寨、福城寨、大凸寨、罗家坝一带。育有二子:信山、贵山。后裔繁衍二十代,未外迁者现居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大城镇顶山村,达千人规模,议定字辈三十字:
宁(6)本(7)福(8)山(9)三(10)
应(11)文(12)深(13)仕(14)天(15)
崇(16)烈(17)万(18)世(19)光(20)
启(21)元(22)怀(23)远(24)扬(25)
鸿(26)儒(27)宣(28)彰(29)德(30)
轮(31)魁(32)占(33)贤(34)良(35)
(四)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安云乡水洞村罗氏
罗高深,乃罗福第六代孙,罗天祥第十三代孙。原籍东乡县福城寨,清雍正甲辰二年(1724年),迁居四川夔州府达州落花溪、钟家塆一带。育有三子:仕道、仕毅、仕弘。后裔繁衍十三代,未外迁者现居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安云乡水洞村,达数百人规模,议定字辈二十字:
国(36)正(37)邦(38)家(39)兴(40)
文(41)明(42)孝(43)友(44)先(45)
科(46)学(47)应(48)有(49)本(50)
发(51)育(52)广(53)建(54)全(55)
(五)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双河镇罗氏、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罗氏
罗仕洪,乃罗福第七代孙,罗天祥第十四代孙。原籍四川夔州府东乡县二甲塆,清朝乾隆年间迁居陕西汉中府镇巴县一带。后裔繁衍十二代,未外迁者现居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双河镇、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达数百人规模,议定字辈二十五字:
应(11)文(12)登(13)仕(14)天(15)
思(16)成(17)万(18)世(19)光(20)
启(21)永(22)怀(23)远(24)扬(25)
鸿(26)儒(27)宣(28)彰(29)德(30)
伦(31)魁(32)占(33)贤(34)良(35)
(六)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大庙乡白衣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大庙乡古楼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照珠乡柳树村罗氏
罗璧(字:伯玉,号:大亭),乃罗禄之孙,罗天祥第十代孙。原籍营山县万善里官懋山,明朝万历年间,迁居营山县辅政里黄联桥、沙滩河一带。育有一子:为缙。后裔繁衍十九代,未外迁者现居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大庙乡白衣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大庙乡古楼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照珠乡柳树村,达千人规模,议定字辈三十字:
本(7)禄(8)凤(9)玉(10)为(11)
心(12)在(13)忄(14)存(15)大(16)
世(17)德(18)声(19)名(20)远(21)
先(22)宗(23)儒(24)业(25)传(26)
维(27)昭(28)开(29)嘉(30)序(31)
蕃(32)衍(33)庆(34)象(35)贤(36)
(七)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大偃镇万竹村里罗家罗氏
罗心朴(字:抱灵,号:梦章),乃罗为缙长子,罗天祥第十二代孙。原籍营山县辅政里黄联桥,明朝崇祯年间,因担任浙江宁波府知府、宁绍台道,迁居浙江宁波府奉化县连山小万竹。育有三子:明彦、起泰、起豫。后裔繁衍十五代,未外迁者现居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大偃镇万竹村里罗家,达数百人规模,议定字辈二十五字:
玉(10)为(11)心(12)起(13)土(14)
金(15)言(16)懋(17)智(18)良(19)
诚(20)信(21)效(22)忠(23)方(24)
积(25)善(26)希(27)恩(28)厚(29)
存(30)仁(31)致(32)惠(33)长(34)
(八)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大庙乡花冠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大庙乡祠堂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大庙乡鸡山村罗氏
罗忻(字:愈複,号:钝菴),乃罗起豫之子,罗天祥第十四代孙。原籍浙江宁波府奉化县连山小万竹,清康熙丁卯二十六年(1687年),奉旨迁居营山县辅政里黄联桥、梓潼庙、冠帽山、罗家沟一带。育有四子:存㚗、存善、存体、存惪。后裔繁衍十五代,未外迁者现居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大庙乡花冠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大庙乡祠堂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大庙乡鸡山村,达千人规模,议定字辈十六字:
起(13)忄(14)存(15)大(16)玉(17)□(18)新(19)时(20)
怀(21)恒(22)丰(23)吕(24)太(25)永(26)远(27)克(28)
(九)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大庙乡断垭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大庙乡南岳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通天乡高庙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消水区琵琶乡碑垭村罗氏
罗芳(字:简如),乃罗禄玄孙,罗天祥第十二代孙。原籍营山县辅政里鸡山沟,清朝顺治年间,迁居营山县辅政里鸡心岩、断头凹、南阳寨、青龙山、山林坎、大地坝、罗家塆一带。育有二子: 志藻、志衮。后裔繁衍十七代,未外迁者现居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大庙乡断垭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大庙乡南岳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通天乡高庙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消水区琵琶乡碑垭村,达千人规模,议定字辈十八字:
心(12)志(13)京(14)存(15)思(16)氵(17)
文(18)仕(19)映(20)怀(21)恒(22)丰(23)
吕(24)太(25)永(26)远(27)克(28)绍(29)
(十)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大庙乡白庙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消水区琵琶乡思凤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老林区涌泉乡涌泉村罗氏
罗志衮,乃罗芳次子,罗天祥第十三代孙。原籍营山县辅政里断头凹,清朝康熙年间,迁居营山县辅政里打鼓砦、何家岭一带。育有三子:念祖、於仁、於义。后裔繁衍十五代,未外迁者现居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大庙乡白庙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消水区琵琶乡思凤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老林区涌泉乡涌泉村,达数百人规模,议定字辈十五字:
志(13)於(14)玉(15)有(16)家(17)
□(18)□(19)□(20)怀(21)恒(22)
丰(23)吕(24)太(25)永(26)远(27)
(十一)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城西乡兴隆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南桥乡南溪村罗氏
罗为紘(字:敬绳),乃罗禄曾孙,罗天祥第十一代孙。原籍营山县万善里北门望城坡,清朝康熙年间,迁居营山县万善里岐山坝一带。育有二子:心萃、心忠。后裔繁衍十六代,未外迁者现居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城西乡兴隆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南桥乡南溪村,达百人规模,具体字辈不详。
(十二)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法堂乡玄都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法堂乡文笔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法堂乡石垭村罗氏
罗心醇(名:学博,字:抱化,号:懋山),乃罗禄玄孙,罗天祥第十二代孙。原籍营山县普安里白岩寨,清朝康熙年间,迁居营山县辅政里高庙子一带。育有四子:在公、在辅、在弼、在台。后裔繁衍十六代,未外迁者现居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法堂乡玄都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法堂乡文笔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法堂乡石垭村,达千人规模,议定字辈十六字:
心(12)在(13)忄(14)存(15)思(16)有(17)文(18)元(19)
益(20)中(21)恒(22)丰(23)吕(24)太(25)永(26)远(27)
(十三)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枣林镇清溪沟村罗氏
罗镌,乃罗在公玄孙,罗天祥第十七代孙。原籍营山县辅政里高庙子,清朝嘉庆年间,迁居四川川北道保宁府巴州大地坪林岗寺、大地坪一带。育有四子:登第、登奇、登鳌、登朝。后裔繁衍十代,未外迁者现居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枣林镇清溪沟村,达百人规模,议定字辈十字:
在(13)忄(14)存(15)思(16)镌(17)
登(18)元(19)一(20)中(21)国(22)
(十四)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大庙乡木家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城守镇白塔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附乡火箭村罗氏
罗在弼(字:叔槐),乃罗心醇第三子,罗天祥第十三代孙。原籍营山县辅政里高庙子,清朝康熙年间,迁居营山县辅政里纛子坪、坟亭咀、小罗家塆、罗家大塆一带。育有七子:慎、恬、悟、恊、悻、忬、惇。后裔繁衍十六代,未外迁者现居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大庙乡木家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城守镇白塔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城附乡火箭村,达千人规模,议定字辈十六字:
在(13)忄(14)存(15)大(16)有(17)登(18)承(19)时(20)
在(13)忄(14)存(15)大(16)金(17)俊(18)玉(19)时(20)
怀(21)恒(22)丰(23)吕(24)太(25)永(26)远(27)克(28)
(十五)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城附乡芙蓉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城附乡九岭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城附乡天井村罗氏
罗在台(字:季槐),乃罗心醇第四子,罗天祥第十三代孙。原籍营山县辅政里高庙子,清朝康熙年间,迁居营山县辅政里芙蓉山、佛尔寺、罗家店一带。育有二子:懏、㥔。后裔繁衍十五代,未外迁者现居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城附乡芙蓉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城附乡九岭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城附乡天井村,达千人规模,议定字辈十六字:
在(13)忄(14)存(15)思(16)有(17)登(18)元(19)益(20)
怀(21)恒(22)丰(23)吕(24)太(25)永(26)远(27)克(28)
(十六)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新店乡茶盘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新店乡老店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新店乡高龙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照珠乡铧镆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城守镇翠屏村罗氏
罗心浑(字:抱理),乃罗禄玄孙,罗天祥第十二代孙。原籍营山县普安里白岩寨,清朝康熙年间,迁居营山县辅政里铧镆山、响水滩一带。育有五子:在位、在职、元飏、在屏、在舘。后裔繁衍十六代,未外迁者现居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新店乡茶盘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新店乡老店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新店乡高龙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照珠乡铧镆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城守镇翠屏村,达千人规模,议定字辈十六字:
心(12)在(13)忄(14)阝(15)经(16)□(17)
春(18)人(19)时(20)怀(21)
春(18)人(19)玉(20)章(21)
恒(22)丰(23)吕(24)太(25)永(26)远(27)
(十七)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新店乡龙顶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新店乡蓼叶村罗氏
罗元飏,乃罗心浑第三子,罗天祥第十三代孙。原籍营山县辅政里铧镆山,清朝康熙年间,迁居营山县辅政里龙停山一带。育有一子:文广。后裔繁衍十四代,未外迁者现居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新店乡龙顶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新店乡蓼叶村,达数百人规模,议定字辈六十字:
文(14)学(15)世(16)大(17)成(18)
忠(19)良(20)正(21)国(22)民(23)
纲(24)常(25)仁(26)义(27)盛(28)
显(29)达(30)克(31)志(32)宁(33)
道(34)本(35)英(36)吉(37)厚(38)
福(39)德(40)其(41)禄(42)恒(43)
宪(44)章(45)唯(46)攸(47)远(48)
宗(49)恕(50)泰(51)岱(52)春(53)
天(54)开(55)启(56)鸿(57)运(58)
景(59)新(60)庆(61)凌(62)云(63)
朝(64)廷(65)安(66)邦(67)定(68)
继(69)传(70)万(71)年(72)兴(73)
(十八)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李馥镇高硐村罗氏
罗心澹(字:抱远),乃罗禄玄孙,罗天祥第十二代孙。原籍营山县普安里白岩寨,清朝顺治年间,迁居四川顺庆府广安州渠县西坝毛香溪、谢家坝一带。育有三子:在朝、在铨、在筵。后裔繁衍十四代,未外迁者现居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李馥镇高硐村,达百人规模,具体字辈不详。
(十九)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骆市区沿码乡延寿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骆市区沿码乡三溪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骆市区沿码乡五包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小桥区五里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小桥区白岩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小桥区带河乡马包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小桥区铁顶乡铁顶村罗氏
罗心洁(字:抱璋),乃罗禄玄孙,罗天祥第十二代孙。原籍营山县普安里白岩寨,清朝康熙年间,迁居营山县普安里车云山一带。育有三子:在燕、在秦、在子。后裔繁衍十四代,未外迁者现居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骆市区沿码乡延寿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骆市区沿码乡三溪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骆市区沿码乡五包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小桥区五里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小桥区带河乡马包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小桥区铁顶乡铁顶村,达数百人规模,议定字辈十六字:
心(12)在(13)忄(14)存(15)大(16)有(17)同(18)元(19)
时(20)怀(21)恒(22)丰(23)吕(24)太(25)永(26)远(27)
(二十)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济川乡踏水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济川乡黄桷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济川乡六合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济川乡青庙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济川乡济川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济川乡道坪村罗氏
罗为绰(字:裕绳),乃罗禄曾孙,罗天祥第十一代孙。原籍营山县普安里三宝堂,清朝顺治年间,迁居营山县万善里杨家坝、郭家沟、踏水桥一带。育有二子:心简、心易。后裔繁衍十六代,未外迁者现居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济川乡踏水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济川乡黄桷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济川乡六合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济川乡青庙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济川乡济川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济川乡道坪村,达千人规模,议定字辈十六字:
为(11)心(12)在(13)忄(14)存(15)应(16)有(17)肇(18)
人(19)章(20)怀(21)恒(22)丰(23)吕(24)太(25)永(26)
(二十一)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星火区柏坪乡关坪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骆市区双溪乡千佛村罗氏
罗宪,乃罗心易之孙,罗天祥第十四代孙。原籍营山县普安里干坝子,清朝乾隆年间,迁居营山县万善里龙王寨、南天门、罗家山一带。育有三子:存式、存进、存模。后裔繁衍十六代,未外迁者现居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星火区柏坪乡关坪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骆市区双溪乡千佛村,议定字辈十四字:
在(13)忄(14)存(15)大(16)有(17)俊(18)元(19)
章(20)怀(21)忠(22)丰(23)吕(24)太(25)永(26)
(二十二)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法堂乡法堂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法堂乡罗宽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回龙区丰产乡白马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新店乡老店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东升乡桂花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东升乡朝阳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东升乡楼房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东升乡三官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东升乡檬子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东升乡深井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骆市区骆市乡新华村罗氏
罗荣,乃罗本织第三子,罗天祥第八代孙。原籍营山县万善里官懋山,明朝正德年间,为避鄢蓝屠乱,迁居营山县法堂寺、罗宽庵一带。育有二子:鸣凤、灵凤。后裔繁衍二十代,未外迁者现居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法堂乡法堂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法堂乡罗宽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回龙区丰产乡白马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区新店乡老店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东升乡桂花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东升乡朝阳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东升乡楼房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东升乡三官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东升乡檬子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守区东升乡深井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骆市区骆市乡新华村,达千人规模,议定字辈五十七字:
凤(9)玉(10)为(11)应(12)辅(13)
锦(14)仕(15)芝(16)于(17)开(18)
元(19)成(20)正(21)其(22)时(23)
宜(24)举(25)必(26)安(27)常(28)
文(29)明(30)学(31)仕(32)
晏(33)华(34)飞(35)邦(36)
高(26)堂(27)承(28)德(29)泽(30)
先(31)祖(32)耀(33)辉(34)光(35)
世(36)代(37)勤(38)耕(39)读(40)
家(41)声(42)继(43)汉(44)章(45)
春(46)秋(47)兴(48)盛(49)久(50)
忠(51)孝(52)仁(53)义(54)长(55)
文(56)明(57)启(58)吉(59)祥(60)
华(61)夏(62)共(63)齐(64)昌(65)
(二十三)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何舒镇高笋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何舒镇桃花村罗氏
罗秀仕,乃罗荣八世孙。原籍营山县法堂寺、罗宽庵一带。清朝乾隆年间,迁居四川顺庆府蓬安县河舒寺、高笋沟一带。育有二子:芝学、芝葵。后裔繁衍十一代,未外迁者现居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何舒镇高笋村、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何舒镇桃花村,达百人规模,议定字辈十二字:
仕(15)芝(16)于(17)开(18)元(19)成(20)
正(21)其(22)时(23)宜(24)举(25)必(26)
(二十四)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文崇镇文崇村罗氏、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文崇镇学堂村罗氏、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文崇镇下湾村罗氏、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文崇镇石湾村罗氏、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文崇镇庙坝村罗氏、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文崇镇谭坝村罗氏
罗仲,乃罗天祥第八代孙。原籍营山县辅政里鸡山沟,明朝嘉靖年间,迁居四川顺庆府广安州渠县孔溪口、罗江口、罗家坝一带。育有四子:映□、映□、映□、映星。后裔繁衍十八代,未外迁者现居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文崇镇文崇村、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文崇镇学堂村、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文崇镇下湾村、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文崇镇石湾村、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文崇镇庙坝村、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文崇镇谭坝村,达千人规模,议定字辈四十二字:
仲(8)映(9)芳(10)登(11)氵(12)
仕(13)凤(14)德(15)秉(16)儒(17)
世(10)德(11)声(12)明(13)远(14)
先(15)宗(16)儒(17)业(18)传(19)
维(20)昭(21)开(22)家(23)绪(24)
繁(25)衍(26)庆(27)向(28)贤(29)
国(30)正(31)兴(32)安(33)康(34)
官(35)清(36)民(37)心(38)顺(39)
勤(40)义(41)忠(42)孝(43)谐(44)
福(45)禄(46)登(47)高(48)魁(49)
登(16)元(17)天(18)玉(19)锡(20)
学(21)仕(22)万(23)代(24)永(25)盛(26)
智(27)诚(28)弟(29)礼(30)节(31)
本(32)宗(33)富(34)瑞(35)祥(36)
祖(37)泽(38)宏(39)伟(40)大(41)
朝(42)庭(43)选(44)方(45)章(46)
超(18)文(19)仁(20)学(21)
仕(22)万(23)代(24)永(25)盛(26)
(二十五)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张家乡罗氏、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高明镇明滩村罗氏、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高明镇同心村罗氏、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神合乡柏腊村罗氏、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神合乡坛水村罗氏、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石子镇民主村罗氏、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望溪镇堰坝村罗氏、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望溪镇张庙村罗氏、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望溪镇东阳村罗氏、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龙滩镇黄泥村罗氏、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龙滩镇新生村罗氏、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龙滩镇伍山村罗氏、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龙滩镇青杠村罗氏、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小石村罗氏、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竹园村罗氏、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滑龙村罗氏、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大良村罗氏、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砂石村罗氏、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偏岩村罗氏、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广兴镇劳动村罗氏、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广兴镇寨坪村罗氏、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广兴镇柏林村罗氏、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广兴镇光辉村罗氏、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广兴镇来龙村罗氏、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广兴镇茅垭村罗氏、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广兴镇永胜村罗氏、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广兴镇梭石村罗氏、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广兴镇鹤嘴村罗氏、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广兴镇六堡村罗氏、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广兴镇六堡村罗氏、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肖溪镇罗氏、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柑子镇云盘村罗氏
罗凤荣(号“金汉”),乃罗天祥第九代孙。原籍营山县辅政里鸡山沟,明朝万历年间,迁居四川顺庆府广安州大竹县罗家嘴一带。育有一子:罗有猷(名“勲”,号“月建”)。后裔繁衍二十代,未外迁者现居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张家乡、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高明镇明滩村、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高明镇同心村、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神合乡柏腊村、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神合乡坛水村、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石子镇民主村、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望溪镇堰坝村、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望溪镇张庙村、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望溪镇东阳村、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龙滩镇黄泥村、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龙滩镇新生村、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龙滩镇伍山村、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龙滩镇青杠村、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小石村、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竹园村、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滑龙村、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大良村、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砂石村、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偏岩村、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广兴镇劳动村、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广兴镇寨坪村、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广兴镇柏林村、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广兴镇光辉村、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广兴镇来龙村、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广兴镇茅垭村、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广兴镇永胜村、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广兴镇梭石村、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广兴镇鹤嘴村、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广兴镇六堡村、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广兴镇六堡村、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肖溪镇、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柑子镇云盘村,达数千人规模,议定字辈一百字:
万(8)金(9)有(10)文(11)一(12)
之(13)德(14)明(15)礼(16)信(17)
世(18)代(19)显(20)洪(21)学(22)
光(23)田(24)正(25)国(26)润(27)
世(18)大(19)显(20)洪(21)学(22)
光(23)存(24)任(25)国(26)正(27)
共(28)守(29)先(30)贤(31)烈(32)
昌(33)隆(34)展(35)贵(36)荣(37)
绵(38)延(39)富(40)善(41)泽(42)
蔚(43)焕(44)吉(45)旺(46)新(47)
道(48)义(49)贻(50)佳(51)音(52)
诗(53)书(54)训(55)后(56)人(57)
品(58)高(59)期(60)立(61)达(62)
教(63)迪(64)远(65)同(66)尊(67)
辅(68)佐(69)昭(70)梁(71)栋(72)
仪(73)型(74)重(75)玉(76)金(77)
辉(78)煌(79)胜(80)藻(81)采(82)
培(83)植(84)积(85)兰(86)芬(87)
琳(88)瑞(89)资(90)钟(91)育(92)
鹏(93)程(94)庆(95)元(96)开(97)
源(98)长(99)咸(100)锡(101)福(102)
嘉(103)运(104)启(105)崇(106)英(107)
(二十六)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漓江镇五凤村罗氏、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漓江镇龙亭村罗氏、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漓江镇山王村罗氏、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漓江镇山泉村罗氏、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岐坪镇南阳村罗氏、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岐坪镇红光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回龙区丰产县深堂村罗氏
罗瓒,乃罗天祥第十代孙。原籍营山县辅政里沙滩河,明朝万历年间,迁居营山县长乐里升堂寺、礳子街、罗家嘴一带。罗存常,乃罗瓒第六代孙。原籍营山县长乐里深塘寺,清朝乾隆年间,因商业贸易迁居四川川北道保宁府苍溪县李子垭、漓江、玄坛庙、石板坡一带。后裔繁衍十三代,未外迁者现居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漓江镇五凤村、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漓江镇龙亭村、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漓江镇山王村、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漓江镇山泉村、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岐坪镇南阳村、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岐坪镇红光村、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回龙区丰产县深堂村,达千人规模,议定字辈十八字:
玉(10)为(11)心(12)景(13)
忄(14)存(15)思(16)钅(17)
登(18)元(19)万(20)先(21)忠(22)
文(23)云(24)存(25)德(26)锦(27)
(二十七)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大偃镇万竹村外罗家罗氏、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罗氏、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县罗氏
罗田,乃罗天祥第十代孙。原籍营山县辅政里鸡山沟,明朝嘉靖年间,迁居营山县辅政里沙滩河、黄联桥一带。罗有应,乃罗田曾孙。原籍营山县辅政里沙滩河,明朝崇祯年间,跟随族叔罗心朴同赴浙江,迁居浙江宁波府奉化县连山小万竹。育有三子:承泰、德泰、会泰。后裔繁衍十五代,未外迁者现居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大偃镇万竹村外罗家、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县,达数百人规模,议定字辈六十九字:
田(10)为(11)应(12)有(13)泰(14)
文(15)行(16)忠(17)信(18)含(19)宏(20)广(21)大(22)
克(23)守(24)世(25)德(26)贤(27)良(28)振(29)起(30)
景(31)筆(32)家(33)昌(34)才(35)昭(36)俊(37)志(38)
智(39)君(40)泽(41)明(42)福(43)禄(44)永(45)兴(46)
吉(47)祥(48)崇(49)寿(50)瑞(51)起(52)岐(53)峰(54)
文(55)翔(56)武(57)飞(58)经(59)纬(60)乾(61)坤(62)
永(63)臻(64)豪(65)杰(66)裕(67)成(68)祖(69)功(70)
燕(71)腾(72)宇(73)衍(74)洪(75)伸(76)茂(77)盛(78)
(二十八)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临巴镇大峡村罗氏、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临巴镇中道村罗氏、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临巴镇大石社区罗氏、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天星街道罗氏
罗璛,乃罗天祥第十代孙。原籍营山县辅政里沙滩河,明朝嘉靖年间,迁居营山县辅政里圆通庵一带。罗在柱(字:以楠),乃罗璛曾孙。原籍营山县辅政里圆通庵,清朝康熙年间,迁居四川顺庆府广安州渠县云合里、三汇河、古偃河、罗家塆一带。后裔繁衍十三代,未外迁者现居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临巴镇大峡村、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临巴镇中道村、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临巴镇大石社区、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天星街道,达数百人规模,议定字辈六十四字:
光(11)心(12)在(13)腾(14)奇(15)山(16)大(17)士(18)
万(19)代(20)兴(21)文(22)林(23)隆(24)中(25)正(26)
仁(27)良(28)显(29)永(30)传(31)礼(32)义(33)宗(34)
城(35)府(36)怀(37)久(38)远(39)春(40)光(41)润(42)
华(43)年(44)云(45)阳(46)顺(47)江(48)海(49)东(50)
侯(51)惠(52)轩(53)冕(54)棠(55)棣(56)谋(57)福(58)
康(59)明(60)廉(61)合(62)周(63)祥(64)梁(65)台(66)
桥(67)初(68)柳(69)德(70)馨(71)宏(72)运(73)昌(74)
(二十九)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关路镇罗氏
罗大□,乃罗天祥第十六代孙。原籍营山县普安里,清朝嘉庆年间,迁居四川川北道保宁府南江县关路口一带。后裔繁衍十代,未外迁者现居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关路镇,达百人规模,具体字辈不详。
(三十)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金城镇洞岩湾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金城镇高石坎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金城镇华堂村罗氏、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金城镇双盘庙农村社区罗氏
罗在陞、罗在陛,乃罗天祥第十三代孙。原籍营山县辅政里沙滩河,清朝康熙年间,迁居仪陇县大金山、油榨岩、火盆山、凌云寨、青杠林一带。后裔繁衍十五代,未外迁者现居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金城镇洞岩湾村、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金城镇高石坎村、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金城镇华堂村、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金城镇双盘庙农村社区,达千人规模,议定字辈二十七字:
心(12)在(13)忄(14)存(15)思(16)有(17)登(18)元(19)明(20)
自(21)三(22)启(23)天(24)开(25)文(26)运(27)昌(28)诗(29)
书(30)长(31)久(32)用(33)道(34)德(35)允(36)远(37)扬(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