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直播作为深受网友喜爱的娱乐方式,却被一些主播滥用,打着“户外竞技”的旗号,公然直播猎鸟,传授“猎杀技巧”,甚至销售相关工具,引发关注。
在沈阳市公安局浑南分局破获的一起案件中,主播李某利用热成像夜视仪锁定鸟类位置,直播用弹弓猎杀野生鸟类,吸引300万人次流量,非法获利超1万元。他以“89”暗指斑鸠,教授“激光点锁喉”等技巧,猎杀对象包括受《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的“三有”鸟类。类似案例在贵州清镇市也有发生,主播通过暗语售卖狩猎工具,线上教学、线下发货,被判非法狩猎罪。
新华视点调查发现,这类新型盗猎活动呈现三大特点。首先,主播使用暗语规避监管,如称野鸡为“牛”、斑鸠为“89”,并在夜间行动,隐匿位置信息。其次,猎鸟教学从线上延伸至线下,粉丝不仅观看直播,还寻求线下指导,形成违法链条。最后,主播通过“擦边球”方式销售弹弓、粘网等工具,表面宣称用于“特殊行业”,实则为捕鸟爱好者提供装备与教学。
网络平台监管不力则是乱象滋生的根源。主播被封号后处罚仅1至3天,甚至另开新号继续违法,违规成本低。电商平台虽难以直接搜索“捕鸟网”,但以“防鸟”“驱鸟”为关键词,可找到弹弓、激光弓箭等工具。
办案民警提醒,部分群众护鸟意识薄弱,认为“打几只鸟无所谓”,而直播猎鸟以猎杀为噱头吸引流量,易诱导青少年模仿,传播不良价值观。专家则建议,网络平台应实时更新关键词库,引入AI语义分析技术,智能识别违规商品描述,并对多次违规账号永久封禁,情节严重者移交公安机关。同时,加强执法打击与平台监管,同时通过社区共治提升全社会爱鸟护鸟意识,保护野生鸟类及其生态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