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融媒记者 何佳倩 文/图
“这道菜摆盘太精致了,先别动,我拍张照发朋友圈!”近日,东兴区一家主打“高颜值”菜品的餐厅里,市民陈范睿举着手机,对着面前一道色彩明快的沙拉仔细调整角度。如今,在“颜值经济”与社交媒体的推动下,“漂亮饭”正成为内江餐饮市场的新潮流——它们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镜头前的主角,用精致外观和独特设计,俘获着食客的目光。
餐厅里的“视觉革命”:
从“吃味道”到“晒颜值”
记者走进位于东兴区清溪路的一家料理店,原木色餐桌搭配绿植,墙上悬挂复古装饰,每个角落都透着精心设计的“氛围感”。更吸睛的是端上桌的菜品:百香果酸汤牛肉以其独特的风味圈粉无数。砂锅端上桌时,橙红透亮的酸汤咕嘟冒泡,肥瘦相间的黄牛肉片在汤中轻轻翻滚,撒上一把翠绿的香菜,光看卖相就让人食欲大开。
“我们光是研究摆盘就花了3个月。”料理店老板喻晓倩告诉记者,“现在年轻人吃饭,先看‘能不能出片’。食材新鲜是基础,店里20多种酱料都是手工熬制的,菜品造型则精心设计,另外美食的色彩搭配、餐具选择都得花心思。”比如这道苹果鹅肝饭是妥妥的人气王。餐盘里,煎得金黄的厚切鹅肝配上鲜红脆嫩的苹果片,点缀着海苔丝和薄荷叶,再配上晶莹米饭,单是看着就让人忍不住拿起手机拍照。入口时,鹅肝的绵密丰腴与苹果的清爽酸甜相互中和,颜值与滋味双双在线,成了年轻人打卡清单上的必选项。很多客人说“舍不得下筷子”。“希望来店里用餐的客人,都能在三餐茶饭里享受到平静又温暖的小美好。”喻晓倩说。
正在用餐的情侣小周,已经连续拍了5分钟。“刷小红书看到这家店的推荐,特意过来打卡。”小周翻着手机里的照片笑着说,“菜好吃是一方面,拍出来的照片发朋友圈,朋友都问在哪儿,这种‘被羡慕’的感觉也很开心。”据老板喻晓倩介绍,餐厅开业以来,80%的顾客是20-35岁的年轻人,其中超六成会在社交平台分享用餐照片,“相当于帮我们免费宣传了”。
老板的“颜值经”:
好看的背后是成本与巧思
“漂亮饭”的颜值并非凭空而来。在市中区圣江路的一家美食店,店主阿媛正在为一份“水果冰淇淋布丁船”摆盘,中间放上干冰,上桌时倒入热水,瞬间腾起的“白雾”让整道菜仙气飘飘。
“为了这些好看的摆盘,我们专门定制了各式各样的餐具,一套比普通盘子贵5倍。”阿媛算了一笔账,“食材也要选颜值高的,比如进口的彩色蔬菜、可食用花瓣,成本比普通食材高30%。但定价不能太离谱,一份‘漂亮饭’比普通套餐贵一些,客人能接受,我们也有赚头。”
她坦言,做“漂亮饭”更考验细节:米饭捏成什么形状、酱汁挤成什么图案、配菜摆成对称还是错落造型,都要反复试验。“有次为了让水果沙拉的颜色更和谐,我们把草莓、蓝莓、猕猴桃的比例调整了十几次,就为了拍出来好看。”
社交时代的饮食新解:
吃饭成了“分享仪式”
“漂亮饭”的流行,离不开社交媒体的助推。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搜索“内江 漂亮饭”,能看到上千条相关笔记和视频,不少网友晒出自己拍摄的美食照片,配上“颜值爆表”“打卡成功”等文字,无形中带动了餐厅的客流量。
“我家店能火,真的要靠客人发的朋友圈。”位于东兴区兆信附近新开的一家云南美食店的老板说:“开业初期生意一般,后来有位客人把店里的‘柠檬芥末虾’发到抖音,视频点赞量过万,第二天就来了几十位慕名打卡的食客。现在我们特意推出了顾客们拍照发朋友圈就送一道菜的活动,不仅促进了客人拍‘漂亮饭’的兴趣,也帮我们做了宣传。”
从街头小吃到精致料理,内江的“漂亮饭”正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饮食文化。它们在餐盘里勾勒色彩,在镜头前绽放光彩,最终在食客的味蕾与社交圈里,留下属于这座城市的烟火与新意。
记者手记:
“漂亮饭”是内江饮食文化的缩影,它的流行源于“美好”的特质。从传统味道到新派创新,内江“漂亮饭”的故事还在继续。它不仅是果腹的食物,更是一份关于美丽与生活的记录,在升腾的热气中,温暖着每一个内江人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