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490|评论: 0

邛崃古城的火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12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邛崃古城的火灾
                                                                                             李旭葵
被列为巴蜀四大古城的邛崃城,在历史上曾遭十次战火被毁,后来都是在原地址上的重建。四个古城中的那三个,早己灰飞烟灭,荡然无存,历经千年风雨沧桑的临邛古城,就是在近百年来,也曾在政治运动中险遭被毀,特别是从大拆大建的城市化运动里死里逃生,现在像一个满身伤痕累累的老人,战战兢兢地仍然挺立在古老的巴蜀土地。临邛古城,近百年来还曾经发生过惨不忍睹的重大火灾。
翻阅史料,仅凭记忆,回头瞧瞧走过的岁月,看看过去那个年代邛崃曾经发生过的火灾,回忆那段曾经有过的惨不忍睹,记住乡愁,珍惜生命。
火灾无情,人有情。火灾关系着人的生命安危,自古以来就是历代政府的头等大事。
消防,就是预防和消除火灾的发生,保护民众房屋住宅和公共基础设施及活动场所的安危,因此自古官衙政府都非常重视。
在民国时期,即在1949年以前不到四万人口的邛崃县城,民国政府曾经设置有由公安负责的消防机构并配置有专门管理人员。在县城内以街道保为单位曾经组织过有义务消防队,其组织成员都是城内街道自愿参加的居民小商小贩,手工业工人和部分种菜蔬地的农民,约有五六十人。都是年轻力壮的男性,但属于义务公益性质。消防设备简陋,配备有小量水枪、火钩、火叉、水桶、梯子等。火灾灭火用水,全靠各条街道在街口路道或商铺外,在规划安设的石头雕凿盛水的“太平缸”和街道上的公用水井取水。由于属于自发义务公益行为,
其组织十分涣散,人员缺乏专门训练,因此城内多次发生火灾,均无
力及时制止灭火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民国八年(1919)冬月三十,城里北街上段“大夫第”处房屋发
生火灾,烧毁古式庭院十三间。该房后面紧靠县警察局,警察人员乘救火之机,趁火打劫发财,越墙偷走寇姓大皮箱十余口,还有衣服、钱财、铅锡器皿等私宅贵重物件。
在民国十年(1921)邛崃县城的西外瑞云街,下半段民房因临靠西河岸边而遭大洪水被淹冲毁。瑞云街上半段又遭火灾,全部化为灰
烬,真是祸不单行,应验了水火不相容。在两年之内,瑞云街就连遭
水灾、火灾,造成街上灾民无处安身,流离失所。
民国十一年(1922)农历正月,邛崃县城内原文庙街文庙侧的“孝节义词”内,储存着大量传为清代咸丰年间遗留下来的黑色火药。但由于年经日久,五、六十年的长期存藏,无人知晓过问。直到房漏雇人翻捡瓦房,才被人发现,但也未及时地引起当局政府和人们的重视。
就在当年的一天,县城南街做鞭炮店铺的一炮匠去“孝节义词”取火药做炮。又是寒冷的冬天,炮匠身着旧长衫,一手提着烤火取暖的烘笼,另一只手用衣襟包做炮的火药,不小心衣襟包的火药末掉入了烘笼着火。顿时轰隆一声巨响如雷,震惊全城。当时在现场看热闹的和取火药的十多人,全都被炸死或炸成重伤,血肉横飞,其状惨不忍睹。
民国十一年(1922)冬,临近新春过年,县城北外街下段,发生火灾,烧毁街道两旁房屋三十余家,受灾人家难度年关。邛崃中学校的吴良臣老师带头捐赠灾民数百吊钱,带动慈善机关及商贾富户,发起募捐,才使那次受灾市民,度过难关。
民国二十二年(1933)8月,军阀混战,驻防邛崃八年之久的国民党刘文辉的24军与刘湘的国民党21军为争夺地盘在邛崃县城发生战火,24军被刘湘联军击败出走雅安。因军事失利,24军的王元虎师长率部从城内败退顽战于北门外,仍难抵抗,不顾百姓生死,即点燃北门外场口的私宅房屋,以掩护其军队退败。在战火中群众不敢去救火,因此民房二十余间被烧毁。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夏,南街中段(现为市委隔璧宿舍),
发生火灾,七、八户人家的房屋受牵,烧成败瓦颓垣。幸好有老当铺的两堵封火墙将火阻隔,火势才未能扩大。
    民国二十七年(1938)南街上段,“张福兴隆”店铺(现在新华
书店处),发生火灾。从后院起火,造成前后烧毁房屋二十余间。
民国三十三年(1944)农历七月初四日,县城内东街北面上段“双盛源”糖果店,赶制中秋月饼,因熬猪油不慎引起大火。幸好是发生在大白天,民众闻讯从四面八方急忙赶来,救火者甚众,火势猛烈无法扑灭。火灾惊动了桑园军用飞机场官兵,及时开来汽车,机场的消防人员投掷灭火弹二枚才扑灭了火。此次火灾,烧毁了东街北面商铺近四十家,相连的棉花街,大同街,县府街,飞龙巷一带居民住户深受其害,被拆毁私人住宅房屋达一百多间,损失惨重。
民国三十五年(1946)正月十五,在新公园(今瓮亭公园)内,邛崃县城著名大户人家、曾任宝兴县县长的张石如送童子,其部下大放花炮捧场,引燃了新公园内的临时川剧院。临时川剧院被烧毁,相连的三步石街居民住宅也遭秧受害,被拆毁三十余家。
民国三十六年(1947)农历九月十四晚,南街下段曾麦坊,某家在烘烤迷信用纸锭引起火灾,烧毁街房铺面十二家。
1950年1月15日成立邛崃县人民政府,同吋成立了邛崃县公
安局,随即也建了城关派出所,把消防成为公安机关日常重要工作职责之一,并分工有专人负责。城关派出所派人到各街道居民中多次宣
传防火意义,并组织各街巷群众经讨论每户并签订《防火公约》,街
道设置防火义务值日牌,在巷道墙壁绘制消防墙画,普及防火知识。
1952年,城关地区建立义务消防中队,下设4个分队,分驻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受东、西街公安派出所管辖。公安局派出所,派员到各区建立“消防组”并评选青年积极分子,为义务消防队员,造册登记。
1954年,在各主要街道上并规划建立了义务消防室,配置防火工具,水枪、火构、水叉、水桶等。经常开展防火教育,节假日各消防组发动群众互相排查水缸,灶脚,严禁小孩玩火。对义务消防队员定期培训,进行防火实战演习。平时检昼水源,备好蓄水池,眚悉各居民住房情况,掌握火险隐情。并在县城中心十字口的钟鼓楼楼上,设了望台值班和警钟等火情报警设施。
1955年,城关派出所遵照上级指示贯彻“以防为主,以消为辅”方针,在城关各机关各企业单位,建立单位的消防组织,开展单位的防火工作。1957年公安局专门作出决定,配备安排专职消防工作人员。
1976年,县财政拨专款给城关派出所购置消防专用三轮柴油车一辆,因无倒档而被称为“永向前”,还新建了望报警台一座。
1977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从各大公司,厂矿工抽调十二名青年,组成义务消防队,半年轮换一次,先后轮换三次结束。
1979年公安局决定增设消防股,配备专职消防股长,还招收专职消防队员八人,成立专职消防队,正式列入每年财政编制预算。在1983年,按中央指示精神,该股纳入武警序列。
1981县公安局专门设置消防科, 1977年县财政专门拨33500元在成都购消防车一台(水灌车)及配套设备,增强了防火的机械设备,先后安装消防樁28个,方便了防火水源。
从1950年至1985年的三十五年中,城内还发生过几次火灾。
1952年冬,县城北外街口住户刘XX因烤烘笼不慎失火,烧毁五户居民房屋,因抢救及时被扑灭。
1960年春,南街中段中共邛崃县委机关内,县妇联办公室失火,烧毁了旧四合院办公室及相关文件资料。
1973县城东门外刘店子,有一辆运小麦汽车停放在公路上一侧,几个当地农民见汽车油箱在漏油,汽油流在地上。那个年代汽油相当紧缺不好买,分别从家里拿碗和玻瓶去接漏下的汽油,准备拿回家作打火机油。其中有一个愚昧无知的农民陈开君,从衣袋里掏出火柴,想擦火柴试点汽油。轰的一声巨响,震天动地,烈火腾空。在场人员,身陷火海,当场就烧死四人,烧伤二人,汽车被烧毁,还烧毁了车上装载的近万斤小麦。肇事者陈开君即被逮捕并被判刑。
1975年,县城东门外汽车加油站不慎失火,汽油库房被烧毁,库内仅存的汽油被毁尽,经济损失很大。
1977年2月县城内天庆街口,居民胡国华以汽油当作煤油作燃料,引起燃烧。火刚燃,幸好临近不远的县上消防队和驻南街解放军部队闻讯,立即出动人员赶到,迅速将火扑灭。但也烧毁三家民房,拆垮五户,才未酿成南街成片街房被烧的严重火灾后果。
1977年8月11日,县城东外东安乡文星村二队失火,柳银生、任全福农民两家房屋被烧毁,扯垮私房六户,因抢救及时火被扑灭,才未造成重大损失。
1980春,县城内城关粮站内的打米厂,因机器磨熟悉生火,造成火灾,烧毁古式院房。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扩大,人口的增加,消防不仅设置有
专门的管理机构,还不断更新配备现代消防车,还按军人标准条件组
建了专业消防应急队伍,大大减轻了火灾发生率。
风雨沧桑,回首往昔走过的历程,用生命换来的火灾教训深刻。在今天我们要不忘乡愁,远离火灾,热爱生命,但愿今后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