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苏州一起电动车剐蹭事故引发广泛关注。网传视频显示,一名小伙在绿灯起步时,与逆行女子发生碰撞,对方立即掏出手机拍摄,言语咄咄逼人,质问“你撞了人还揍人是吗?”“你是怎么活到现在的?”小伙全程保持冷静,仅重复“我听交警的”,坚持以交警判定为准,不多争辩、不乱接话。
据最新报道,交警最终认定女子逆行全责。然而,剧情并未就此结束。女子在前往交警队途中“跑路”,随后疑似将视频上传网络,并未对小伙的面部和手机号进行打码,导致他个人信息被曝光,生活受到影响。小伙表示,已报警并联系律师准备追责。
报道刊发后,网民一边倒力挺小伙。“这小伙太牛了!就一句‘我听交警的’直接把讹人的女子整破防!”“这波操作堪称教科书级别!全程不吵不闹,证据留得足,维权稳稳的。”“现在好多人一有事就掏手机拍,想靠流量断案。希望大家学学这位小伙,遇事找法律!”“这小伙让我看到啥叫对规则的信任!不跟对方吵架,也不怕镜头,直接让交警定责,后面还依法维权。五个字胜过千言万语,法治社会就得这样。”“这事告诉我们,遇纠纷别比谁嗓门大,也别想着拍视频造受害者人设。”还有网民呼吁追究平台责任,“不打码的手机号都能发出来,是怎么审核的?”“随意泄露他人隐私,平台必须负连带责任!”
媒体也评论认为,小伙的应对之所以被赞为“教科书”,在于他守住了两层底线:一是拒绝“私了式”的情绪化妥协,坚持将争议纳入法定解决渠道,这是对规则的敬畏;二是不被对方的拍摄行为干扰,既不抢夺设备激化矛盾,也不畏惧镜头刻意辩解,这是对程序的信任。如果遇事就想着拍视频甚至言语攻击对方,甚至试图通过曝光视频来搅动舆论,这种让道德口水断案的风气不可助长。愿这场剐蹭事故留下的,不只是一张责任认定书,更有一种清醒。在法治社会的图景里,最有力的“辩解”永远是事实,最可靠的“后台”永远是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