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276|评论: 0

[四川教育] 萌翻全网的大熊猫学院第二年招生,你“上岸”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15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正式挂牌、2024年启动招生,因为“来四川和熊猫做同学”“上课一人发一只熊猫”“合法持证撸猫”等调侃,西华师范大学大熊猫学院曾在去年同期冲上热搜。
又是一年大学新生入学季,这个“最萌”学院今年招生情况如何?首届学生第一学年学了哪些课程?和大熊猫近距离的机会有哪些?作为国内首个以“大熊猫”为名的专业学院,又究竟有着怎样的顶配行业资源?……带着疑问,四川教育新观察进行了探访。

>>>招生:报考热度前所未有
作为西华师范大学与四川省林业与草原局共建的新学院,大熊猫学院去年首度招生,“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以下简称“野保专业”)为唯一开设专业。
随着相关文章、视频火遍全网,“国内首个”“大熊猫学院”的盛名之下,早在2010年就设立在西华师大生命科学学院(以下简称“生科院”)的野保专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报考热度。
野保专业负责人黄燕教授透露,野保专业作为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之前招生相对冷门,很多同学都是被动调剂到该专业的。
但随着该专业影响力不断提高,特别是2019年成为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2022年成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招生质量有了明显提升,2024年尤其火爆:计划招生50人,后来根据志愿填报情况增加为实际录取62人。第一学期结束,学院教务部门又收到多份同校转入野保专业的申请,所以到第二学期,人数进一步增至72人。
到今年,野保专业更是成了“香饽饽”,不仅80人招生计划轻松完成,还在四川“新高考”第一年以物理类最高581分、平均分超特控线的收分,远超不少热门专业!

>>>教学:细分动物学为核心课程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四川省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充。发轫于抗战时期内迁至四川省三台县办学的国立东北大学,抗战胜利后,国立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师生于1946年在三台原校址创建私立川北农工学院,学校办学文脉由此发端。七易校名,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
全校29个学院,以生科院首屈一指,生态学、生态学与生态治理入选四川省一流学科,并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与其学术声望匹配的,是强大的师资队伍:生科院教师团队近140人(其中专任教师117人),专任教师高达94%的博士及以上学历的比例高居全校第一。
按照国家标准,野保专业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后者又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之分。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动物疫病诊断与防控”“动物营养学”“保护生物学”“野生动物管理学”等等,其中动物类相关课程涉及“无脊椎动物学”“脊椎动物学”,“之后有两栖爬行动物学、鸟类学、兽类学……划分得非常细,基础打得非常牢。”
黄燕介绍,这几年的口碑课程还有“自然教育设计与实践”——近年来由于自然教育行业蓬勃发展,本专业学生因动物、植物、生态等方面基础扎实,加上有师范院校天然优势,学生在授课老师引导下,已经能活跃在南充本地和受邀到外地参与自然教育培训。
新建 DOCX 文档1266.png
(↑学生毛志豪组织小学生及市民参与观鸟活动)
等等,网友们眼巴巴的“发熊猫”体现在哪儿呢?
每年6月,野保专业大一学生都会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开展生物学综合野外实习;到大二,将开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智慧化监测”课程,传授无人机、红外相机、遥感技术的操作使用,以及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动物园等机构进行野生动物饲养繁育见习;大三还有专门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综合实习等,如果想和大熊猫近一点、再近一点,需等大三下学期的专业实习环节。
但是,别看野保专业当前人数不算多,但以“园(动物园)-区(自然保护区)-所(科研院所)”为核心的实践体系已非常成熟,其签约实践基地多达超30家:省内几乎所有大熊猫国家公园片区都可以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都对学生敞开大门,当然也包括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动物园、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广州长隆集团、深圳野生动物园等圈养大熊猫常驻地。网友们眼馋的“近觑”圈养大熊猫的机会,他们中不少人完全可能因为对自己毕业后的规划不同、选项太多而放弃。
新建 DOCX 文档1737.png
(↑学生开展自然保护实践课程)
新建 DOCX 文档1756.png
(↑学生张环<右三>、虞笑<右四>、王萍<右六>在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实习期间与课题组师生合影)
新建 DOCX 文档1807.png
(↑学生范欣蕊在清远长隆森林王国实习)

>>>实习:让不同梦想照进现实
那么,在读学生真与大熊猫“零距离”,又是什么样的体验呢?
野保专业大三学生锁贵梅今年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实习了5个月,在3月2日的实习日志中,她这样写道:
“实习让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大熊猫的日常生活。它们憨态可掬的动作、黑白分明的毛发、对竹子的执着咀嚼,每一帧画面都生动地展现着自然的奇妙。尤其是在喂食时,看着它们用前爪灵活抓取竹笋,或是慵懒地蜷缩在树梢休憩,这种真实的存在感让我真切体会到生命的独特魅力。”
新建 DOCX 文档2051.png
(↑锁贵梅实习期间,每天都会被大熊猫“可爱到”)
曾只在纪录片出现的场景成为每日工作内容,锁贵梅形容,有一种“梦想照进现实”的震撼,成为了她实习中最珍贵的记忆。
初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锁贵梅总因怕动作重了惊扰大熊猫而手心冒汗,连给圈舍添水都蹑手蹑脚。饲养员师傅一句话点醒它:“你看它们的眼睛,圆溜溜望着你时,其实是在等你懂它呀!”
慢慢地,锁贵梅学会了从大熊猫甩尾巴的力度辨喜怒、从啃竹子的节奏看状态、从凑近栏杆的姿态读需求……课堂上曾反复研读的野生动物行为学、营养学理论因而有了具象的落点。
锁贵梅认为,这种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认知” 的循环,可以让专业技能在反复打磨中扎实起来,更让她对 “野生动物保护” 有了从 “知道” 到 “懂得” 的深层跨越。
锁贵梅的同学王凯,则到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实习了5个月,其中在动物幼儿园实习4个月、在国宝熊猫村实习1个月。他选择广州长隆,看重的是专业的野生动物保育团队、成熟的濒危物种繁育实践和科普教育体系,“能跟着那些保育专家学习实际操作,从管理到行为观察,都是课本上学不到的经验。”
王凯的任务之一是清理消毒大熊猫笼舍,并按科学标准和熊猫喜好投放定量食物。但如果熊猫笼舍有熊猫,大熊猫饲养员是不允许实习生进入其中的,这一方面是从安全考虑,另一方面,是因为大熊猫对不熟悉的气味,离得太近会有抵触。
王凯说,如果喜欢这份工作,毕业后成为长隆一份子的可能性较高,那么就有机会作为“奶爸”负责大熊猫的各种保育工作、如此真正实现与大熊猫的“零距离”。而他大学期间最喜欢的课程是“动物疫病诊断和防控”,未来志向是继续深造,“争取考上动物保护、动物医学方面的研究生”。
至于大熊猫学院首届学生,毕业于新都一中的王雨涵说,她从小就被自然、动物类纪录片种了草,“填了志愿才知道野保专业在大熊猫学院,内心还是窃喜的”。大一期间,她有两三个同学根据自己意愿去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都江堰熊猫谷体验,而她参与了期末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的实习。
据悉,野保专业科研实力非常强,老师们都有很多科研项目,要求学生自大二起进入科研团队,参与大熊猫及其它野生动植物相关的科研训练。平时上课中,老师也会将科研项目、科研进展融入到教学中,实现“项目式”+“沉浸式”的教学体验。
新建 DOCX 文档3018.png
(↑袁施彬教授<右三>和吴邦元副教授<左三>带领学生在陕西佛坪采集野生大熊猫粪便样品,用于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研究)

>>>展望:看到个人成长更多可能
综上所述,大熊猫学院学生或许可以平时“云吸猫”或实习期间近距离观察大熊猫,但上课“发熊猫”或“撸猫”只是一句调侃。
“连我们胡老师在野外接触野生大熊猫的机会也屈指可数,更多是通过大熊猫的踪迹、粪便等进行研究。”黄燕口中的“胡老师”,便是“中国大熊猫研究第一人”,自1957年在西华师大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的胡锦矗先生。
在胡老的带领下,西华师大先后培养了分别以中科院院士魏辅文、现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泽钧、西华师大珍稀动植物研究所所长韦伟为代表的几代大熊猫研究领军专家。
青藏铁路藏羚羊迁徙通道的设计者杨奇森、研究鲸豚的杨光、研究黑叶猴的黄乘明、研究蝙蝠的吴毅、研究穿山甲的吴诗宝、研究四川山鹧鸪的付义强……这些国内动物研究的权威专家,都曾是胡老师的学生。
新建 DOCX 文档3433.png
(↑中科院院士魏辅文与大熊猫学院首届学生入学合影。呼应大熊猫形象,学生自己设计的班服为黑白配色)
几十年来,四川大熊猫保护繁育水平不断提升,但大熊猫生存繁衍仍然面临许多风险和挑战,迫切需要以科技创新解难题、促保护。“保护大熊猫,除了人工繁育的圈养种群,更要保护它们的家园。”以多年学术沉淀,大熊猫学院致力于在生态环境保护、栖息地生态修复与管理、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大熊猫种群复壮与野化放归、大熊猫文化研究与传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服务大熊猫国家公园政策研究、规划建设、生态保护、科研监测、社区共建和国际合作交流。
新建 DOCX 文档3697.png
(↑大熊猫学院首届学生入学即收“熊猫大礼包”)
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所长、大熊猫学院老师韦伟认为,通过让学生更早更多接触与大熊猫保护相关的知识,以及拥有更精细的学习计划、更明确的目标导向,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综合素质和能力,让他们在毕业后进入大熊猫保护领域更好地一展身手。
大熊猫学院首任院长、西华师大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廖文波则透露,以“问题导向”“学科深度交叉”“产学研用一体化”为核心思路,大熊猫学院将聚焦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需求,打造“中国标准”的濒危物种保护教育模板、培养更多致力于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的专业人才。(四川教育新观察采写,图据西华师范大学大熊猫学院)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5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