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短视频的人可能都看过这样的画面:外卖员浑身湿透蹲在路边吃冷饭,配文“被顾客刁难超时罚款”;或是拍下变质的餐食哭诉“商家黑心害我赔钱”。 这些视频里,主角“苏星颜”“博哥”靠悲惨人设狂揽流量,结果被美团扒皮——他们根本不是全职骑手,而是兼职摆拍的“戏精”,送单没几趟,演技倒逼真,甚至忽悠网友买课赚钱。
消息一出,网友炸锅:原来我们的眼泪,早被明码标价。 说实话,普通人刷到这类视频,第一反应都是心疼。大夏天汗流浃背送餐、为几块钱罚款低声下气,谁看了不感慨生活不易? 可当真相曝光,最受伤的恰恰是那些真正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员。 我认识的老骑手老王就吐槽:“现在送餐敲门,顾客看我的眼神都怪怪的,好像我下一秒就要掏手机拍段子。” 更糟的是,万一真有骑手遇到克扣工资、商家卫生问题,反而可能被当成“演戏”,求助无门。 而那些被造谣的餐饮店更冤——一碗明明新鲜的牛肉面,硬被说成“蟑螂拌面”,老板欲哭无泪:“找谁说理去?” 平台这次封号虽然及时,但漏洞早该堵住。兼职骑手门槛低,随便注册就能接单,有人钻空子跑两单就化身“苦难剧主角”。 有人可能觉得拍段子无伤大雅,可如果人人都编故事消费善良,下次街头真有人摔倒,你还敢扶吗? 去年老人摆拍“被货车撞”骗捐款,今年外卖员伪造“被欺负”赚流量,套路如出一辙。 当同情心成了流量密码,最终买单的是整个社会的信任感。 不过话说回来,一刀切禁止骑手拍视频也不现实。去年暴雨天,有骑手直播蹚水送餐,网友刷屏提醒注意安全;还有人记录给独居老人免费跑腿,收获满屏点赞。 这些真实记录反而拉近了骑手和顾客的距离。问题不在于拍不拍,而在于“是真惨还是装惨”。 平台或许该学学房产中介的实名认证——拍工作视频必须露工牌、晒当日接单记录,造假直接拉黑。毕竟网友的善意,不该喂了白眼狼。 当卖惨变成一门生意,每一滴虚假的眼泪都在透支社会的温度。 下一次刷到“可怜人”,我们是该点赞还是该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