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033|评论: 1

[生活资讯] 卓王孙“水鞲鞴法”冶铸处的民间调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19 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卓王孙“水鞲鞴法”冶铸处的民间调查

凡丁

       2017年3月21日,笔者游览南河南岸新修的栈道时,发现疑似古代冶炼熔炉一座,位置在原邛崃制药厂大门——即古金牛庵之北西侧约30米处的南河岸边。此段河岸过去皆用卵石加石灰砌筑而成,因坚固异常而成为年青人跳水比赛的跳台。
       据村民黄树明(注)讲,此处历来就高出地面,过去被当地人视为一处土堆,由于土层稀薄而无人耕种。
       此熔炉圆锥体,高约2.5米,顶部直径约1.5米、基脚直径约1.9米。炉体结构基本完好,有近一半炉体裸露岸边,临河一面的炉壁向炉膛内塌陷,上有一大块凝结的卵石团,但炉膛空腔显而易见,旁边即当年新修的栈道。
       炉体周围的文化堆积层厚约1.1米,其中裸露有宽约27厘米、厚约1.1厘米的古代青瓦、残砖,以及疑似的冶炼残渣,近处有黄泥堆积,凉亭下面的菜地中还有耐火石粉堆积。
       熔炉通体烧结坚硬呈黄褐色,明显区别于周边以及下部的灰黑色土质,并突出于现代的地表,乍一看,如山岩般孤峰兀立于河岸。
       笔者在观察过程中曾向一位老者请教,老者见惯不惊地脱口而出反问:“那不是古代的熔炉吗?”
       按
       距离此处的上游约70米处,即经专家考证的汉代冶铁遗迹——铁牛。往上为邛窑遗址。
所谓“铁牛”下尖上大,形状与熔炉空间完全一致!
       半边坍塌的熔炉体      熔炉的顶部             铁牛形状与炉腔吻合
     
1755557950567.jpg        1755558030780.jpg           1755558123778.jpg
       史载
       铜官山麓—即现称土地坡一带的山,曾被卓王孙“买为陶铸之所”进行陶器的生产和冶铜、冶铁与钱币的铸造,在金牛庵以北留下诸如铁牛坎、铁牛、金牛坎、金牛、金银坎等老地名和冶铜、冶铁残渣或遗迹,笔者认为,此处应即当年卓王孙采用“水鞲鞴法”冶铸的地方。
       据村民赵家忠及黄树明等人说:此处突出物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出现在岸边了,由于当地的炉窑众多,而且随时随地都有出土物和窖藏(注)出现,大家都习以为常地见惯不惊。何况原先河岸陡峭险峻,路人难瞻其容,故而不识其真面目。
       当时河岸栈道刚刚修成,游人络绎不绝,可是却都留心河道美景去了,故而对此珍贵遗存视而不见。不知笔者当年的发现和探索,是否引起过邛崃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继而进行过考古发掘,并加以保护、研究、开发、利用?!
       当时,我发现这一带的熔炉遗迹远不止包括所谓“铁牛”在内这两处,另有几处残存不明显的烧结土,有的上边还长了树,公社时期的烧瓦窑旁边也有类似的烧结土。如果系统发掘,可能会有意外收获。
       1993版《邛崃县志.文物》733p载:“铁牛坎冶铁遗址,位于南河坎十方堂附近,铁牛坎一带山地到处呈现有古代遗留的冶铁炉渣和混杂的木炭屑。南河岸边还遗留有一块重达一吨多的炉渣铁,陷入土中,俗呼铁牛。”
       以上,为笔者当时的“疑似”发现和粗浅探索,因笔者手机拍摄效果不佳,希望感兴趣者亲自前往实地观察,得出自己的结论!

       关于疑似熔炉体的成分和比重
       笔者从熔炉下方拾得两块掉落并生有青苔的炉体残块,仔细观察如下:
       残块黄褐色,其颜色和成分完全与炉体一致,由粗砂粒、细小石块、粘土、耐火石粉组成,烧结坚硬,比重较大。
       残块经过多人察看,其中几位从事过铸造的工作者认为:此与熔炉成分结构靠谱。还认为经过两千多年的风化水蚀后,仍然有如此大的比重,应是在冶炼过程中渗入了金属成分。
       比如
       绵阳九院一位姓高的工程师观察、掂量后说:“有这么大的比重,说这是熔炉残块就对了。”
       从事翻砂的模具工邓大友(注)说:“现在邛崃地方的熔炉制作,依然采用砂子、石头、耐火石粉、白墡泥,此外还要加燃烧过后的煤炭花,烧结后与所采样品形态质地相同。”
       看来如今的冶铸翻砂工艺,是自古传承下来的!
       另外
       家住老制药厂西侧的赵家忠说:“上世纪80年代中,曲酒一厂(注)为扩建新厂房,拆除了大跃进时期始建的片剂车间时,挖掘出一排数座像河边一样的熔炉遗迹。”证实了1993版《邛崃县志》对“铁牛坎冶铁遗址”现象的记载。
       据此
       笔者认为:金牛庵(坐北向南)背后的河岸,即西汉卓王孙的“水鞲鞴法”冶铸之处。
       赵还说:“1995年前后自家修猪圈时,挖出一块小碗大的金属块,黑色,很沉,能用锯子锯开,内部显白色,自认为像钓鱼用的材质——锡,或者铅。”
       我说:“锡,或者铅都说得去,冶铸铜器都需要适量参入以改变铜的脆性,特别是铸造青铜器,离不了这两种金属。”
       赵又说:“这一带地方过去常有东西出土,以后若有新发现,我第一时间通知你哈?”
       我说“好!”并记下他的手机号。

       〔注〕
       黄树明:公社化时期的十方大队大队长。
       曲酒一厂:原是1958年所建的地方国营邛崃制药厂的片剂、酊水车间和检验室。
       1962年“工业下马”时期邛崃制药厂下马,之后成为邛崃县酒厂的“曲酒生产车间”和原材料及成品库房;另一半成为赴川支援三线建设的:辽宁汽车队。
       1971年3月,邛崃医药公司在前辽宁车队位置复建制药厂。
       改革开放后,为支援乡镇企业,邛崃县酒厂的“曲酒生产车间”由县政府划拨给南河乡政府成立:曲酒一厂。
       窖藏:因邛崃制药厂前身为《金牛庵》,分析该陶罐为《金牛庵》的佛像窖藏。
       据村民赵家忠说:1973年,生产队开辟制药厂门前之空地种红薯时,在距地表深约40公分处挖得一个大陶罐,罐体形状极像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罐口有盖子,罐身装饰八条龙,龙口内含珠,珠能活动。底脚一周有八只张着口的青蛙。罐内藏有八个不同造型的陶塑佛像,此罐被一社员独得后到河边淘洗,之后出售。
       黄树明还说,1938年前后,《金牛庵》之处还出土过他认为形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铜箸(八双)、铜匙(八把);建国初期,陈巷子人挖土筑墙时,还出土过两个上下扣合的铜盆中之铜官印,印文为秦篆不识;至于古代的铜钱,常在老鼠洞中发现而见惯不惊。
       邓大友:土地坡人,原制药厂木工,后在社办翻砂厂任模具工。

       〔摘录〕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新都和邛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批复

川府函〔2018〕61号

       “邛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调查、研究邛崃市历史文化资源,明确重点保护项目、内容和范围,制定可行的保护原则、方式与措施;建立有效的科学保护管理体系及机制,切实维护和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文化风貌与特色,充分利用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发挥其传承、启智和教育的作用;合理协调城市改造和建设,提升城市品质与形象,构筑和谐城市环境;助推邛崃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据此,凡丁再次向相关部门报告:班固《后汉书》所记“惟蜀中独用”的卓王孙之“水鞲鞴法”冶铸处的民间调查!

       说明:
       2017年3月23日,笔者以【群众呼声】形式将《十方堂惊现疑似卓王孙冶炼熔炉》发表在邛崃论坛上,当前阅读9781人次。
       该文链接:https://bbs.mala.cn/thread-14441491-1-1.html
                                                                                               2025/8/19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5-8-19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
       水鞲鞴法:简称水鞲法。为 卓王孙的发明。即利用水力往复运动推引鼓风机拉杆,使风箱中的皮质鞲鞴一张一闭,不断向熔炉鼓风,用于冶炼金属。此技术代替了当时普遍采用人、畜为动力的人排和畜排,故又称为:水排。
       (参考图)
        
1755601507626.jpg
       (图片来自网络)
       东汉班固《后汉书》载:“水鞲法,此法唯蜀中铁冶用之。大略似盐井取水筒。”
卓王孙还同时将水鞲法应用于深井取盐水煮盐称为:卓筒井。
       唐.虞世南《北堂书钞》之〈益州记〉载:“益州有卓王孙井(火井县在唐初曾划属益州),旧时常于此井煮盐。”
       鞲鞴:《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活塞的旧称。”
       东汉的河南人杜诗为水鞲法(水排)的推广者。
       《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参见《震古烁今的邛崃发明》文
       该文链接:https://www.mala.cn/thread-16254065-1-1.html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