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939|评论: 0

[龙门阵] 《斗转星移、桑田沧海、难忘印盒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19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法考证它的年代,据说是在观音沟河的中间,有一块叁米高、两米长、壹米五宽的大石头,非常像我们平时生活中使用的私人印章。后来人们慢慢就习惯性地,把它当着了当地地理位置叫做印盒山,也就是今天的印盒村。
                             
印盒村有个长约250米,宽约120米,深约2米的水池塘名叫塘咡坎,是驻该地矿区较为集中的中心地段。每天早晨5~6点左右,附近村民就挑着蔬菜、水果来卖,及其他乡镇商家来贩卖百货、日用品。特别是夏天,池塘沿岸戏水、游泳的人较多;矿区时不是还组织游泳比赛,显得非常热闹。平时早晚也常有人钓鱼,矿区职工家属饭后、闲时也常到哪里休闲聊天,同时也为年轻人谈情说爱提供了场所;是被人常常勾起回忆的地方。
    五十年代由于国家刚成立,一穷二白,白手起家;大力发展能源工业。该矿作为地区能源的支柱产业,国家加大了投资力度,矿区人口增长较快。塘咡坎周边四个山头分别为:一段河对面,二段二五八山,三段干部山,四段学校片区;及小湾儿,黑沟桥等鼎盛时期;居住着有职工、家属几千人。建有幼儿园,小学,中学,技工学校,医院,餐馆,供销社,理发店,职工食堂,茶馆,阅览屋,娱乐室等等。
从出生到哇哇蹒跚学步,从幼年到童年,在上学读书的路上都必须经过塘咡坎;虽然它没有如今的集镇,琳琅满目,车水马龙,喧闹繁华的景象;也没有波光粼粼的高楼大厦,但童年的记忆,始终使人终身难忘!
image.png
师长兄弟梅老大
七零年刚上初中时,就听说我们班的班主任,同时教我们班的语文老师,是从大上海来的,刚大学毕业的大帅哥叫梅老师;他的大学同学也是他女朋友,教我们班数学的王老师,也是个大美女,真是太幸运了!能天天和美女、帅哥见面,那不幸福也难啊!
实际上梅老师也大不了我们几岁,同学们课余时间都尊敬他为梅老大,凭着他渊博的知识,和睦可亲的笑容,认真负责教学的态度;既把我们当学生,又把我们当兄弟姐妹。学习中,同学们有什么问题也虚心的向梅老师请教,他总是耐心细致解答,直至你听懂满意为止。一边是老师耐心教,一边是学生虚心学,当初我们班在整个年级的四个班当中,不管是学习任务,还是组织纪律,及学校组织布置的其他课外活动都是完成的比较好的。
在当时哪个学工,学农,学军的年代,学校先后组织安排:学工——各班搞勤工俭学,学农——参加刘家山村反修水库义务劳动建设,学军——组织野营拉练去乐山等活动。在完成的每项活动中,梅老师都始终以身作则,处处有担当,起到老大哥带头作用;每次都较好的完成了校领导交办的各项组织活动任务。尤其是初中毕业时,带领全班去五通桥丁右君革命烈士塑像前照毕业像,留下了一生当中,最值得回忆的纪念照片!
image.png
梦里惊魂刘家山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为了同学们知道今天的粮食来之不易,农民伯伯种粮食的艰辛;学校不止一次的组织同学们到十五里之外,刘家山村支农——义务劳动修建水库。
一路上都是乡间小道,崇山峻岭,爬坡上坎;当时修水库的坝基,都是用最原始的锄头挖土,箩筐、扁担挑抬,填土夯实。同学们劳动一天下来,不是手磨破了皮,就是脚磨起了泡,非常的难受;晚上躺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腰酸背痛,那时才真正体会到父母赚钱养家不易,粮食的宝贵!
有一次,去修水库义务劳动快收工时,突然,狂风大作,雷鸣闪电,瓢泼大雨;下山走到一半的路程时,天已全黑了。因路全是黄泥巴地,又刚下暴雨,非常非常的滑;同学们只能手拉着手,肩并着肩,脚挨着脚,互相鼓励;抓紧,抓紧,抓紧啊;谁跌倒了,大家赶快把他(她)扶起来再走!
人们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正因为我们是下山,路是特别的难走;四公里的路程,我们走了近两个小时,走到龙洞湾井有灯光的地方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从头到脚都变成了迷彩人,身上,脸上,头上,脚上,都是泥巴;除了头发外,都无法分清是男是女,很难想象,大家是怎样下山的,一脑空白。好在大家团结一心,战天斗地,跌倒了爬起来继续走,心里默默的意念着,坚持,坚持,再坚持;晚上近十点时,同学们才安全的回到了家里,第二天都能准时来上课。真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梦里惊魂刘家山!
image.png
野营拉练嘉定府
  同学们一听说搞军训,野营拉练去嘉定府,都异常兴奋的睡不着觉,别说乐山,很多人连五通桥都没有去过;这次要走100多里的路去看乐山大佛,到嘉定府;哪有不兴奋的呐!
  走的前几天,同学们就忙着收拾准备东西,要带几件衣服,带几双鞋子,雨具,洗漱用具;吃的,用的,玩的等等。还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打好背包,三横二竖,中间插一双鞋。家长们也千叮咐,万嘱咐,路上注意安全,晚上睡觉盖好被子,不要着凉了哈;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学校计划四天三晚的时间,家长们就担心的不得了!
  因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又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家还很贫穷。当时的公路只有6~8米宽,两车道,石子路,尘土较多,坡陡弯多,不注意石子就容易崴脚,非常的不好走。好在当时一般县城没有公交车,更没有私家车,整个县城也没有多少台车。在公路上行走半小时、一小时也见不了几辆车。哪有现在的公路切弯降坡,有20~60米宽,四至八车道,还是油路,非常平坦好走。
  野营拉练出发的第一天,我们就走了约60里路,在牛华镇小学过夜,第二天下午三点达到嘉定府县街小学住下,隔河相望,看到了世界第一的乐山大佛!好大呀,好大呀;老师给我们讲了修大佛的年代、比例、尺寸,工匠们修大佛的艰辛与不易,我们的祖先真是太伟大了!造了这么大的一尊坐佛像。
第三天返回住在五通桥佑君小学,参观了革命烈士丁佑君纪念馆,聆听了丁佑君革命烈士是怎样走上革命道路、怎样与敌人斗争、年仅19岁就被敌人残忍杀害的英雄事迹,使大家深受鼓舞和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第四天顺利回到学校,胜利安全回家。
  第一次出远门,一路上同学们总是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有说有笑,歌声不断;中途吃饭、住宿时,总是互相谦让,满满的师生爱,同学情体现是淋漓致尽!来回约200里的路程,既挑战同学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增长了知识,又增进了同学间的深厚情谊,在为以后的生活、工作实践中,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image.png
勤工俭学学理发
  根据学校的组织活动安排,各班级自由组织搞勤工俭学活动,项目自选,工具自配,自愿报名参加等形式。既要简单易学,又不占用正常的上课学习时间,还要参与人众多;工具也不能太繁琐,便于随身携带,我们班选择了学理发。
刚开始,梅老师教我们认识理发推子,剪刀,梳子,刮刀,围裙等。当时只有半自动推子,怎样使用推子呢?右手手掌端平,小臂不动,而手掌左右转动,五指并用,自然用力,平衡收放,平行推进;左手拇指与食指拿稳梳子,按照理发的不同部位,推子在梳子上面平行推过,剪下的头发既整齐又好看。学理发,就像我们读书写字一样,既要认真听讲,更要细心体会要领,并且反复练习,才能熟练的掌握其技能。
经过梅老师的讲解示范,同学们认真仔细,刻苦钻研,反复练习;基本掌握了理发的操作步骤,基本要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同学们能相互间给对方理发,逐渐发展到给学校同学们理发。
当时学校规定,利用课余时间,给同学们理发一次,收费5分钱作为班费;当时8分钱能吃二两一碗的味精素面,三毛钱下馆子能吃一荤一素一大碗饭,去理发店理发一次两毛钱;那是的5分钱对我们学生娃来讲,已经是很满足高兴的啦!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我们班的男同学,较大部分都积极参与,学会了理发;记得当时有一个周末,我一下午至天黑就理了六十多位同学的发,收了三元多钱;真是兴奋极了!
有了这门手艺,在下乡当知情时,作为一门职业,专业给村民理发挣工分,长达约三年之久;直至后来当兵服役、工作至今,依然还会理发。真是一时学得的手艺,终身的都受益!
image.png
             峨眉杨建军撰文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