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809|评论: 0

棒客出自在邛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1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棒客出自在邛州
                                                                                  李旭葵
棒客,又被人称棒为棒老二。“棒客”让人恐怖而胆战心惊的词语在社会上流行了两百多年,但捧客是从何而来呢?
寻根溯源,话得从清道光年间姚莹入川至邛州说起。
在清代和民国时期,“棒客”成为人们谈虎生色的词语。只要一说起“棒客”,都会情不自禁地不寒而栗,脑海里立时会浮现出那些三五成伙,头脸被罩着只露出一双狰狞可怕的眼睛,身着恐惧的青衣黑服,杀人不眨眼的残暴歹徒。还有的就根本不要什么遮掩,赤膊上阵。在伸手不见五指夜深人静的晚上,打家劫舍,或在关隘路口设卡,拦路抢劫,拉“肥猪绑票”的凶残土匪。
姚莹,清朝着名史学家、文学家,安徽桐城人,为桐城派古文主要创始人。姚莹于嘉庆十二年(1807)中举,次年为进士。鸦片战争爆发时,他正在台湾道任上,与镇将达洪阿协力同心保卫国土。清王朝向英国屈辱议和后,却被诬为“冒功欺罔”而被革职入狱。朝廷上下震惊,为之不服而鸣冤。清政府不得己,将其分发四川贬官知州。
已经60岁的姚莹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两次奉圣命以知州官职入藏查处乍雅(今理塘县)两位僧人相争一案,从成都出发,曾两次路经邛州。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廷建立民国政府前的邛崃叫邛州,离成都仅65公里。在1914年撤州置县,邛州才更名为邛崃县。姚莹在道光二十六年(1847年),将在四川入藏的经历,以日记形式记载,撰成《康輶纪行》十二卷。在《康輶纪行》中以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用文字将棒客的由来写清楚了。他在日记中写道:
清道光二十四年十月初一,从成都出发,一路经新津,邛州,百丈,名山,雅州,荣经,越大相岭于初九日至清溪县。时任雅州知州的余小坡与姚莹糸通家之好,一直从雅州陪同至清溪。…“十五里,下山,过二十四盘,即古邛笮山也,峻险逾甚。十里至清溪县。此地西由打箭炉赴藏,南由建昌赴云南,为两路交集之所。往者四川南路多种罌粟花为鸦片烟,近时英夷烟土由哲孟雄经后藏入云南而至宁远,水路自嘉定沿江而下,旱路則由清溪而至成都。故邛州,大邑及雅州匪民所在邀截,贩烟奸民亦聚众行以御之,亦蜀中大患也。”
据雅安知州余小坡所云:“贩烟者曰泥客,抢烟者曰棒客。棒客作俑,始于邛州某剌史。当时烟禁初严,洋烟不至,建昌一带所产烟泥盛行,奸贩如云,号为泥客。官虑兵役之不胜捕也,則大张晓谕,谓泥客本犯法,民能逐捕者听。于是所在游民蜂起,截劫泥客以为利,自称棒客,盖其初固以客自居也。泥客不畏官而畏棒客,則亦结党持械以自卫。相遇則死斗,斗必有一敗,败者无食,則扰及居民,行旅,而患更不可胜言矣。既而内地烟泥不甚行,泥客稍衰,而棒客反日众。既无所得泥,则害及行旅,以搜泥为名,无所不至,于是客之名遂变为匪。今新津,邛州一带所患,固在棒匪而不在泥客,然其弊实滥觞于邛州某刺史也。”
从姚莹的日记文字记载,明确地告诉我们,“棒客作俑,始于邛州某刺史。”
在道光年间,从云南和西藏境外缅甸等国,或由盛产罂粟的建昌(今西昌市)等地区贩运鸦片到内地成灾。这些贩运鸦片的人,被称为“泥客”。鸦片,是用罂粟果的汁烘干制成,因为沒有经过精制加工,呈黑色或褐色,像泥土一样,又叫烟土。客,指来往的商旅。
由于贩买鸦片属于暴利的诱惑,明知犯法,挺而走险,屡禁不止。贩买鸦片的人胆子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清朝廷再三明令禁烟,还多次派兵清剿,但收效甚微。州,县官署虽然在“泥客”必经路道关口层层置关设卡,但因州、县官衙的差役兵力有限,力不从心,屡禁不止,顿感棘手头疼。
邛州,自古以来就是内地出入滇黔西藏的咽喉军镇要地。邛州刺史为了禁贩鸦片,别出新裁地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刺史以州衙名义,发告示张榜,明文规定允许乡民可以去代官府设卡收缴鸦片。有利可图,又有官府撑腰作后台,是不需要本钱的天大好事,是发家聚财的一条生路,公开合法的抢劫,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一时邛州境内临邛、大邑、蒲江三县的那些乡镇贫困,家如水洗,为求生计的人,挺而走险,纷纷手持棍棒刀械防身工具,三五成群,相邀结伙,还美其名,自称“棒客”。是官府允许,合法手持棍棒在路口关隘设卡,拦截劫持搜查“泥客”,收缴来往“泥客”的鸦片。这样一来,贩运鸦片的“泥客”为了防拦截被搜,也三五成群结伙还携带刀具凶器,因此发生“泥客”与“棒客”的械斗凶杀事件不断,但是禁烟也见到了成效。难怪“泥客”说,不怕州县官府,只怕拦路的“棒客”。其他州、县衙见了,便纷纷仿效,“棒客”也就越来越多,而且胆子越来越大。在四川官匪勾结,占山为王,栏路抢劫泛滥成风,商贾行旅苦不堪言。
这就是“棒客”词语的由来。
棒客,亦指土匪、强盗,后来又成了帮会组织之一。以袍哥、棒客为基础,人数众多,遍布全川。
著名作家巴金在他的《家》一书中写道:“现在水灾、兵灾、棒客、粮税样样多。”在《秋》的书中也写道:“这几个月到处都在打仗,棒客没人管,又凶起来了。”
著名作家李劼人写的《死水微澜》第三部:“爹爹今天遭了棒客的抢,连云片糕都遭抢走了。”《大波》第二部第七章中也写道:“他手下的弟兄伙,一大半都是邛蒲大山里的刀刀客,一把泼风刀耍圆了,几十人近不了身。”邛蒲大,是指当时成都出南门近郊的邛崃县、蒲江县和大邑县
李劼人说的邛州刀刀客,就是指携刀的棒客。过去难怪在社会上流传“邛蒲大,鬼害怕!”就是指当年谈虎生色凶神恶煞的“棒客”。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