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25|评论: 0

[百家争鸣] 话说“捧角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1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话说“捧角儿”


梨园张三  2025年08月01日 13:53 安徽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角儿通过其个人魅力与艺术程式的规范魅力,成就了戏曲艺术的魅力。只有保持优秀戏曲创作表演者人才辈出,戏曲这棵参天大树才能长青。戏曲的守正创新和繁荣发展,必须围绕培养“角儿”、成就“角儿”、多出好“角儿”多做文章。这一点,与打造“流量明星”是一个道理。所以,当下的剧团,也要高度重视“捧角儿”的工作,着力打造戏曲的流量明星。
      一个剧目,要有“角儿”。有人气、火出圈的“角儿”,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将个人的热度传导给作品,不仅为戏曲演出市场带来了人气,也令更多人走进戏曲故事,对传统戏曲传播产生积极意义。观众往往就是冲着“名角”的声望走进剧场的。就像陈丽君、李云霄的迅速走红,带火了《新龙门客栈》等诸多越剧剧目。名角的演出,总是能够吸引大量观众排队观看。戏曲观众“捧角儿”的巨大热情,曾经是传统观演市场火爆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个院团,要有“角儿”。在以前,一个剧团要想生存发展,需要有“角儿”来做领头人。现在剧团里,往往也是以“角儿”为中心的,排演的剧目要为“角儿”量身打造,其他演员也都是为“角儿”服务的。就像最近非常火爆的民间秦腔艺人安万,一曲《潼关》震陕甘,他率团演一地火一地,在线上线下掀起阵阵热潮,谱写了戏曲演出史上新的佳话。
      一个剧种,也要有“角儿”。在谈到一些剧种时,我们首先想到不是它的唱腔戏词,也不是服装道具,而往往是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这个剧种的名角们。可以说,每一个广为流行的剧种,都有许多名家和名角作为支撑,缺少“角”的剧种,就不能称之为大剧种。特别是一些横空出世的名角儿,甚至可以力挽狂澜,改变一个剧目甚至一个剧种的低迷处境。
      好的演员,都是通过经典的角色塑造,才走进观众心中的。没有好剧目,就难有好角色,更难捧出好演员。多年来,戏曲创作有高原、少高峰,新戏数量不少,但鲜见巅峰之作,几出老戏反复演,年轻演员很难有出彩的机会,更难被观众记住。要想捧角儿,必须加大剧目创作力度,不断打造好剧目、好角色,给予演员更多发挥自己个性、专长的空间和舞台。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没有流量的演员,谈不上火爆,也谈不上成“角儿”。一定要集中流量做好宣发工作,用好网络的聚光灯,用好推送算法等技术,针对目标人群,进行精准投放。以流量带流量也是很好的办法,过去捧角儿讲究以老带新,也是这个目的。让年轻演员与名角儿搭戏,甚至让名角儿给年轻演员配戏,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年轻演员登台曝光的机会,让观众熟悉和认识演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办法。
      最后想说的是,“捧角儿”最终还要靠真本事。演员要想在舞台上立足,让观众认可喜欢,最终还要凭能耐说话,还得在“唱念做打”上下苦功夫,还得在舞台上真出彩。没有真本事,即便拥有一些网络的流量,受到一时关注,往往也都是喧嚣一阵,很快就会归于沉寂。所以,演员要想成“角儿”,决不能有投机心理,必须从一招一式做起,必须把汗水挥洒在舞台上,才能在舞台上闪耀光芒。
      真切地希望戏曲发展越来越好,祝愿越来越多的戏曲演员成“角儿”,为更多地观众所熟知和喜爱。也希望有关主管部门和戏曲院团更加注重“捧角儿”的工作,在演员培养上给予更多关注和资源,为戏曲发展的美好明天,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