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ic-public.snxw.com/szy/68a65a80e4b0491c1eccb63c.png
《遂宁日报》2025年8月21日06版
遂宁文化闪耀成都世运会——
千年底蕴在国际舞台绽放新辉
8月7日至17日,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举行。这场汇聚全球运动健儿的体育盛会,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舞台。在众多地方文化元素中,来自遂宁的非遗技艺和传统艺术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成都世运会这一全球瞩目的体育文化盛宴之上,绽放出独特而迷人的光彩。
从杂技川剧、民间歌舞到巧夺天工的手工制品,遂宁以多元形式将千年文化底蕴融入世运热潮,让世界在感受体育激情的同时,读懂这座城市的文化密码。
A 杂技与川剧 震撼心灵的视听盛宴
8月8日晚,成都世运会世运广场启动仪式在世博园盛大举行。在当晚的文艺节目展演中,来自遂宁的杂技节目《策马急急风》和川剧《涪涟戏萃》率先登场,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视听盛宴,拉开了遂宁文化亮相世运会的序幕。
https://pic-public.snxw.com/szy/68a65a10e4b0491c1eccb634.jpg
杂技《策马急急风》表演现场。
“蹬人空翻如战马奔袭,叠罗汉似军阵铿锵”——杂技《策马急急风》一开场,便牢牢抓住全场观众的目光。演员身着仿古代将士服饰,在舞台上接连完成令人惊叹的高难度动作,将“新度、难度、速度、高度”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次腾跃、每一次精准配合,都生动再现了古时巴蜀将士出征的昂扬之气与大无畏英雄气概,让现场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金戈铁马的战争年代。
“这个节目改编自遂宁杂技团的经典剧目,经过重新打磨,实现了‘英雄气’与‘体育魂’的呼应。”遂宁杂技团领队牟强向记者介绍,该节目难度在于融合传统杂技的“险”与现代舞台的“燃”,对演员要求极高:不仅需具备扎实的跟斗基础,还要精准把控圈的高度,确保翻转动作零偏差。随着演员矫健的身姿在空中飞舞、翻腾,现场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持续将气氛推向高潮。
遂宁杂技的惊艳绝非偶然。作为拥有五代传承历史的团队,遂宁杂技团早已是中国杂技走向世界的名片——2015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2024年在俄罗斯“偶像—2024”国际马戏艺术节上获得专业评委会金偶像奖和大众媒体评委会铜马圈奖,2025年初更有3名平均年龄仅14岁的彝族演员在西班牙国际马戏节夺冠。此次世运会表演,既是团队技艺的集中展示,更是遂宁杂技人坚守传统、勇于创新的生动实践。
如果说《策马急急风》是“刚”的演绎,那么川剧《涪涟戏萃》便是“柔与奇”的融合。该节目以遂宁母亲河涪江为灵感,将川剧经典技艺与江河文化巧妙勾连,让传统戏曲焕发新活力。
https://pic-public.snxw.com/szy/68a65a11e4b0491c1eccb63a.jpg
川剧《涪涟戏萃》表演现场。
舞台上,演员们手持16米长绸,随音乐舒展如涪江波浪;水袖表演中,“抖袖”“抛袖”模拟江水灵动,“收袖”则展现岸芷汀兰的静谧。最惊艳的是“六头变脸”绝技——主演15秒内连续变换“红脸、黑脸、金脸”等6种脸谱,与剧情节奏精准契合;“吐火”绝技登场时,烈焰喷薄而出,映着舞台背景里的涪江古桥……现场瞬间沸腾。
“川剧已有300多年历史,《涪涟戏萃》是我们‘守正创新’的尝试。”遂宁市川剧团领队彭春燕介绍,为让年轻观众和外国友人理解川剧,团队简化了传统唱腔的复杂唱词,用肢体语言和视觉特效传递文化内涵。此外,该剧团还为世运会吉祥物“蜀宝、锦仔”设计了川剧脸谱,脸谱巧妙融入川剧经典色彩与纹样,让观众在亲近吉祥物的同时直观感受川剧艺术,进一步拉近了传统戏曲与大众的距离。“我们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让传统文化深入大家心中。”彭春燕说。
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的明珠,在遂宁有着深厚基础。近年来,遂宁市川剧团创排的《苍生在上》《青山依旧在》等剧目,以遂宁历史名人为题材,融入家国情怀与家风传承,获多项省级荣誉。剧团还积极开展“川剧进校园”“惠民演出进社区”等活动,推动川剧传承发展。
此次《涪涟戏萃》登上世运会舞台,不仅是遂宁川剧人的骄傲,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让不同肤色、文化背景的人们,都能感受川剧的独特韵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B 民俗与非遗 亲身体验的文化碰撞
除了8日晚精彩亮相的杂技和川剧节目外,遂宁还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和非遗产品在世运会期间陆续登场,持续为观众带来惊喜。
在8月14日的世运广场展演中,《遂州小吃(四川盘子)》闪亮登场,12名演员身着民间传统服饰,手持青瓷盘,以清脆的瓷盘敲击声搭配方言唱词,将遂州小吃缓缓唱出,赢得全场喝彩。
https://pic-public.snxw.com/szy/68a65a10e4b0491c1eccb635.jpg
《遂州小吃(四川盘子)》表演现场。
作为川东传统民间曲艺,四川盘子以演员的“扣、颤、敲、碰”等技法为核心,依托瓷盘与竹筷击出多样音色,借唱词讲述百姓生活。遂宁团队对此进行创新设计,不仅将唱词聚焦“射洪麦加牛肉”“蓬溪姜糕”“遂宁豆腐脑”等本地特色小吃,还融入“揉面”“舀汤”等生活化动作,让观众仿佛置身遂宁街头,直观感受美食烟火气。
该节目以传承地方文化为核心,以省级非遗四川盘子为艺术载体,同时融入清音唱腔,巧妙将遂宁小吃文化与曲艺表现深度结合,尽显浓郁地方风情。领队陈凤艳表示,选择这一节目参与展演,正是希望借助世运会的国际舞台,充分展示遂宁深厚的非遗底蕴与特色文化,进而提升城市知名度,推动“引客入遂”,为遂宁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注入动力。
排练中,清音唱腔的专业性是一大难题。团队通过组织演员学习清音艺术历史、反复观摩经典剧目、细化排练,不断提升唱腔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能代表遂宁站在世运会舞台,我们既荣幸又深感责任重大。”陈凤艳说,借助世运会的全球关注度,遂宁成功展示了非遗与特色文化,通过舞台实现文化对话,推动遂宁文化走出地域、走向世界。“这次展演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更彰显了遂宁文化的持久活力,也坚定了我们传承文化、助力遂宁文化传播的决心。”
在城市文化展示体验区的非遗互动区,来自遂宁市安居区的非遗项目“田氏风车”凭借鲜艳色彩吸引众多观众驻足。风车以竹子、高粱秆为原料,经“破竹、扎架、糊纸、绘彩”四道工序制成,叶片上还绘有向日葵、葫芦、太阳神鸟等图案,皆象征吉祥如意。
https://pic-public.snxw.com/szy/68a65a10e4b0491c1eccb637.jpg
田氏风车展示区。
“我们家做风车已传承到第四代,这次世运会展出了八九种,如向日葵风车、葫芦风车、螺旋风车等,都带着遂宁本土文化特色。”田氏风车非遗传承人田永慧介绍。
现场互动氛围热烈,不少孩子与外国友人亲手体验扎风车,田永慧则耐心指导,教他们“如何把竹篾弯成圆形”“如何让叶片平衡转动”。“世运会让我们接触到世界各国的运动员,他们观察风车、体验制作时都很开心,还竖起大拇指称赞,做好后甚至想带回国,这正是遂宁非遗文化的魅力体现。”田永慧说。
田永慧告诉记者,令他感受最深的是世运会期间与拉脱维亚乐团的交流。乐团成员不仅学习了风车制作,体验传统文化,还与他互赠作品。这场互动,让两国民间艺人实现了深度文化交流,也让田氏风车成为遂宁非遗走向世界的小小桥梁。
此外,来自大英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氏泥彩塑也吸引了不少运动员和游客的目光。其以黄泥、黏土为原料,经扎架、砌粗坯、上细泥、刮灰打磨、上彩贴金等多道工序制成。作品人物栩栩如生、气韵生动,透着古风雅韵,尽显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与创造力。每一件泥彩塑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它们或表现神话传说,或展现民间生活场景,生动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遂宁地域文化特色,令观众啧啧称奇。
C 文化与交流 让遂宁文化走向世界
成都世运会既是全球体育健儿角逐竞技、突破自我的赛场,更是不同国家与地域文化交汇融合的重要平台。这场国际盛会中,遂宁文化元素以多元形态精彩亮相,让世界直观感受到遂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的地域特色与蓬勃的文化活力。
这些文化元素之所以能惊艳全场,不仅源于精湛的传统技艺与独特的艺术风情,更因背后凝结着遂宁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与创新之力,正是这份坚守与突破,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此次遂宁文化亮相世运会,对本土文化传承意义深远。当家乡的非遗、戏曲、民俗在国际舞台收获认可与喜爱,遂宁市民的本土文化自豪感与认同感显著提升,城市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越来越多人主动关注并投身文化传承事业,为非遗活态传承注入民间力量。同时,借助世运会的全球视野,遂宁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碰撞交流:外国友人体验田氏风车制作、感受徐氏泥彩塑魅力,这样的互动既让遂宁文化成功“走出去”,也为其吸收国际文化元素、拓宽创新思路提供了契机。
为推动文旅体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遂宁持续出台针对性政策筑牢保障。《遂宁市“引客入遂”支持品牌演艺奖励办法》明确,对引进国际知名或国内一流大型演艺活动的主办单位,给予100万元至200万元奖励,既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也以高品质活动吸引外地游客;《遂宁市“引客入遂”举办体育赛事活动奖励办法》则对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的市场主体最高奖励50万元,以“体育赛事”为纽带聚人气,助力“赛事+旅游”深度融合。
接下来,遂宁将继续秉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聚焦“引客入遂”推动产业融合。计划投资100亿元的观音湖“未来水世界”项目,依托26.12平方公里湖面,融合本土文化打造集文化体验、水上娱乐于一体的文旅新地标;同时持续举办“跟着赛事去旅行”活动,将体育赛事与景区联动,推动文旅体商消费深度融合。
如今,遂宁文化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在传承中创新、在交流中成长。未来,遂宁将继续以文化为桥,在世界舞台上讲述更多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的精彩故事。
(全媒体记者 姜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