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披露,曾经繁华多年不衰的上海,如今已变得冷清起来,似乎正在经历一场消费的寒冬。这可从多位网民拍摄的视频中得到印证:商场人流稀少,大量商铺关闭。就连五星级酒店都放下身段,靠售卖亲民小吃艰难为生。 截图:来源社交网站 不过在上海的一些五星级酒店都放下身段,靠售卖亲民小吃艰难为生已成为了旧闻之后,网传最近出现的“假装上班无限公司”,这才是足以刷新社会新闻纪录的一大新闻! 截图:来源社交网站 笔者搜索考证,“假装上班公司”是在今年下半年突然火起来,并在全国许多城市逐渐涌现。其中,当数杭州那家新开张的“假装上班无限公司”,比较具有典型性。 来杭州这个公司“上班”的人不仅没有工资,每天还要支付几十元人民币,才能享受到“朝九晚五”的职场生活。即便是如此的搞笑,依旧有不少人前来“求职”。 百度图片 为什么要选择开这样一家公司?来这里“上班”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基本答案是:用“表演就业”的方式,缓解失业者们内心的焦虑。 据九派新闻报道,“假装上班无限公司”有400平方米的空间,里面有几十个工位和会议室、打印机等。墙上还写着规章制度:“不能迟到、不能在工位打呼噜、不能抽烟喝酒说脏话、禁止办公室恋情。”这,简直与真在上班无二。 而且想要在这里“假上班”的应聘者,不仅要填写申请表,还要接受“假装面试”,才能领取到每天支付30元租金的工牌。据调查,来这里“工作”的人,有的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失业者、创业者;有的是想在这里体验“上班的感觉”者;有想来此“缓解失业的焦虑”者...... 比如,24岁的应届毕业生山南(化名),在这里经历了人生第一次“面试”。他在“面试”时展示了自己的设计作品,畅聊了创业的梦想,最后他拿到一张“面试通过”的牌子。整个过程,充满了仪式感。山南称,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制造一点紧迫感”,让自己有动力去规划未来。 该“假装上班无限公司”的老板称,能来此“假装”的人,就代表着还有上进心。只要愿意假装努力,也许久而久之,就能变成真正的努力。他补充说,开这家公司只是一种过渡方式,希望人们假装久了,会找到真正的工作。 该“假装上班无限公司”的老板还透露,目前有三、四十个人在这里“假装上班”,而在预约群里,人数就更多。他还强调,其中有六成以上都是“假装上班真工作”,他们来此公司租用办公室,办自己的事。 百度图片 至于要问为什么有人愿意花钱来此公司“假装上班”,有分析人士回应道:“这背后折射出的,实际上是年轻人对现实职场的焦虑。” 比如,化名巧儿的年轻女孩儿称,自己以前在上海大厂里上班,工资很高。但她却选择了辞职,去全职从事自媒体。她不想让父母知道,“假装上班公司”就是她的一个很好选择。她在假装上班之后给母亲拍了一段视频,称自己“找到了工作”。母亲看着写字楼里的工位、会议室、接待室,及楼下的保安等,就真的认为她找到了一个好工作。 实际上“假装上班”这种现象,折射出的是时下年轻人普遍的内心焦虑。比如:工作如何与生活并行?自己如何在绩效社会里寻找自洽?在被高度制度化的“社会时钟”之外能否为自己找到新的节拍? 结语: 尽管“假装上班无限公司”及其“假装上班”火起来了,而且看似荒诞不经,亦如《山海经》里的奇异故事。但它或是当代年轻人对社会的一种微妙回应,也就是采用“假装上班”来掩盖他们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困境;抑或,也是对财政部发声“政府过紧日子不是短期应对措施”的一种实实在在的回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