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营经济逐年衰落的今天,我们很有必要重温2024年3月28日《人民日报》在第18版专栏“民主政治”里发表的文章片段。
片段一、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是提振经营主体信心的关键。3月1日,《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共10章,96条,内容包括企业开办运营、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等方面,将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兴业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法治保障。 片段二、《条例》共10章,96条,内容包括企业开办运营、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等方面,将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兴业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法治保障。 固化经验做法,推动优质政务服务常态化制度化 在浙江省衢州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联办、限时办结反馈”工作机制,企业的各类诉求可以“一站式”办结。 中心还打造线上平台,运用多维数据为企业画像,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
片段三、坚持问题导向,用法治方式推动解决企业反映的痛点堵点问题。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不得另行制定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并及时清理废止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秩序的政策规定。
片段四、围绕企业跨区域迁移以及招投标中存在的难题,根据《条例》,不得要求在指定地区登记注册或对企业跨区域迁移设置障碍,并建立迁移服务协调机制;明确招投标、政府采购应当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和不同地区经营主体,不得将企业特定区域业绩、税款社保缴纳等作为条件。 片段五、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中国全国两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也是国际社会观察中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窗口。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全国两会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通起来,充分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注】本文片段摘自《人民日报》发表的《为经营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之路(两会·读懂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