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96|评论: 0

民有所呼 我必有应丨麦尔玛草原上的“卓斯哒”温情守护牧民数智生活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5-8-24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卓玛姑娘,你们可算来了,我这手机流量总不够用,正等着你们帮看看呢!”在四川阿坝州阿坝县麦尔玛镇莫哇洛村草原上,远远看见熟悉的中国移动服务车沿着草甸驶来,牧民恩波急忙举着手机迎上去。中国移动四川阿坝分公司贾洛服务中心主任泽让卓玛打开车门,笑着应道:“大叔别急,我们马上帮你弄。”这便是被牧民们称作“卓斯哒(藏语意为灯塔)”的远牧点流动营业厅,每次在草原上亮相时最常见的开场——没有繁琐的招呼,满是家人般的熟络。

IMG_1549.jpeg

四川阿坝州阿坝县草原幅员辽阔,各个乡镇的远牧点分布零散,每到夏冬放牧季,牧民们就要带着大批牛羊辗转于不同的远牧点放牧。大部分远牧点距离行政村普遍几十公里远,牧民们扎下帐篷就是大半年,只有生活物资不够时才会回村里一趟。由于各个草场之间距离远,一家帐篷离另一家隔着十几公里,别说办业务,就是想找个人搭把手都难。

“我不懂汉字,不熟悉自己在手机上充话费、充流量操作,手机一旦停机,就只能趁回村拉物资时去营业厅办,有时候牛群转场没赶上,家里的电话都收不到。”尕里大叔的话,道出了远牧点牧民的常态。“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正是看到牧民们的难处,中国移动四川阿坝分公司决定把营业厅“拆”了,装到车上、搬进帐篷,沿着牧道路线巡回,把服务送到牧民帐篷边。

每周,泽让卓玛和同事都会根据远牧点的地图规划路线,开着车在草原上寻找帐篷。牧民转场去了新的远牧点,他们就跟着牛马的脚印四处寻找。泽让卓玛记得,他们走过最远的一个远牧点,距离镇上约60公里,但他们依然坚持提供服务,确保每位牧民都能得到帮助。

IMG_1550.jpeg

今年夏季放牧刚开始,远牧点流动营业厅的蓝色帐篷又一次出现在尕里大叔的面前。“尕里大叔,今天要充话费不?”泽让卓玛热情地迎上去,先帮他查了话费余额。“姑娘,我今天想给家里的帐篷装个宽带。”尕里大叔搓着手说。泽让卓玛一听,耐心地咨询他对宽带网络的具体需求,然后安排工作人员上门为大叔安装好宽带,并教他如何使用中国移动APP。当信号灯亮起,尕里大叔拨通视频电话,孙女小卓嘎的笑脸浮现在手机屏幕上,尕里大叔黝黑的脸上满是笑容:“以后就算在多远的地方放牧,都可以跟家人联系了。”

临走时,尕里大叔提到自己的血压有点高。泽让卓玛和同事迅速拿出血压计:“大叔,我们帮你量量血压。”这顶帐篷里的“暖心事”,早不止于通信。帐篷内,信号放大器、业务终端、应急充电宝、血压计、藏汉双语服务卡一应俱全,甚至备有常用药品,只要牧民有需要,他们都会第一时间提供帮助将数智便利与暖心关怀送到牧民身边。作为团队里的“双语担当”,泽让卓玛还承担起翻译的角色:“很多藏族老人不会写汉字,我们就用藏文登记。”她边说边递给尕里大叔一张藏汉双语的服务卡片。从办业务、装宽带,到量血压、递药品,这流动的营业厅就像一条暖绳,把分散的牧民和贴心服务紧紧拴在了一起,让牧民们在时代的浪潮中同享数智幸福。

IMG_1551.jpeg

而这流动服务能稳稳落地,背后是扎在草原深处的通信“基石”。2024年,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在实现村村通5G基础上,通信工程车开进草原,在牦牛群旁、山坳里竖起50余座基站,为阿坝县15个乡镇70余个远牧点都连接起移动信号,让全县6000余名牧民满格信号。

IMG_1552.jpeg

“以前觉得草原太大,人心太远,现在信号跟着转、营业厅跟着走,心就踏实了。”夕阳西下,尕里望着远处的中国移动基站,充满了感慨。此刻,信号塔立在草坡上,流动帐篷走在牧道上,一个守着网络的“线”,一个递着服务的“暖”,让草原上的数智生活,既有信号满格的顺畅,更有触手可及的温情。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