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指刚触到中英街的界碑,榕树下的阿婆就递来一支电子莲花:"后生仔,扫码添香油可得平安绳。"她腕上的智能表盘映着观音像,紫檀手串却连着蓝牙耳机。街对面穿苏格兰裙的少年正用普通话吆喝:"哈啰喂同挥春联套装啦!"他脚下电子舞狮的LED眼珠里,倒映着我家门口的那对石狮子。
药妆店玻璃墙忽明忽暗。穿校服的阿妹把面膜贴满整张脸,手机壳却是九龙城寨的复古款;戴贝雷帽的法国导游举着自拍杆倒退走,镜头突然扫过关公像——塑像手里的偃月刀,不知被谁系上了巴宝莉的格纹领带。转角处突然啪嗒一声,铜锣铺的学徒失手打翻焊枪,蓝焰在潮湿的地面画出香港地图,老师傅却抄起 tempered >手机拍下来发朋友圈:"手艺人也要数字化转型啦!"
暴雨说来就来。我挤进关帝庙檐下,见供桌上的iPhone连着充电宝,香炉灰里插着支未拆封的电子烟。穿香云纱的阿婆突然掀开神龔布帘,捧出件刺绣龙袍:"九七老电影里梁朝伟穿过的戏服!"她抖落衣襟时掉出张收据,上面"Made in China"的字母缝着金线。穿堂风翻动经书扉页,露出夹层里张泛黄的殖民时期邮票。
日头西斜时,我在老字号鱼蛋摊遇见阿强。他左手机械地串着鱼蛋,右手却刷着TikTok:"最新网红吃法系撒陈皮粉..."不锈钢盆里,香港的墨鱼丸混着潮汕牛肉丸,在咖喱汤里跳着探戈。突然,穿荧光背心的巡警牵着警犬路过,那德牧脖子上系着端午五彩绳——去年它追着骑单车捡垃圾的阿婆,尾巴扫翻了三箩筐王老吉瓶。
海关钟楼敲响时,整条街突然亮起灯。东侧骑楼挂满红绸灯笼,穿汉服的少女举着电子许愿灯唱粤剧;西边礼品店却推出圣诞球限定款,乌克兰老板娘用中文喊:"买够三百送天安门冰箱贴!"穿胶鞋的帮工扛来一箱箱盆菜,保温箱上贴着的配送单,收件人竟是维多利亚港的星光大道。
我的手机忽然震动,是界碑旁扫码桩的提示:"您已停留1小时58分,是否生成电子纪念照?"照片里,我的影子正与百年界碑重叠,背景是两排霓虹招牌——左边"恭贺新禧"的灯管缺了笔划,右边"Merry Christmas"的字母却在年画娃娃的映衬下倔强闪烁。榕树下,阿婆们把用过的电子莲花埋进土里,说这样来年才会长出真正的莲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