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25|评论: 0

[信息动态] 30年后再演大戏!德阳川剧团携手名家工作室复排《彩楼记》惊艳登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7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0年后再演大戏!德阳川剧团携手名家工作室复排《彩楼记》惊艳登场


原创德阳日报纵目周刊2025年08月27日 11:10四川



“悔不当初识俊才,也叫世人笑凉薄。”

锣鼓一响,粉墨登场,水袖轻舞,飘逸如画。8月25日晚,德阳市艺术宫响起阵阵热烈掌声,时而激越时而婉转的川剧高腔,让台下的川剧迷们如痴如醉。两位梅花奖得主肖德美(本名肖得美)、虞佳扮相俊美,唱念做打,功底深厚;德阳本土川剧演员生旦净末丑悉数上场,表现亮眼;音乐、唱腔、舞台布景皆让人耳目一新。

640
两位梅花奖得主肖德美与虞佳领衔主演。

这是第五届德阳戏剧季活动之一,由德阳市铜锣川剧院(德阳市川剧团)与四川省戏曲名家肖得美工作室联合复排的川剧经典《彩楼记》的首次公开演出。为了将这出经典剧目重新搬上舞台,主创团队坚持守正创新,将现代审美意识融入传统艺术,精心打磨数月,力求让川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戏也是德阳市川剧团在时隔整整30年后,再次排演大幕戏。它也将代表德阳参加下月初在成都锦江剧场举行的四川省第三届川剧汇演。

经典再现
做好传承创新的“加减法”

“停,这里节奏慢了……”

年过八旬的陈国礼教授坐在台下,眼睛仔细盯着台上,对演员们的任何一个表演细节都不放过。有时他还走上台,手把手地为一些演员示范。陈国礼,一级导演,中国戏剧学院客座教授,本次复排《彩楼记》的艺术总监、剧本整理。从8月中旬开始,德阳、成都两地的所有演职人员,在德阳市文化馆进行了最后一轮集中排练,为德阳市艺术宫的首演及全省汇演做最后的准备。

640

两位主演正在排练。刘春梅 摄

作为川剧传统戏“江湖十八本”之一,《彩楼记》源出南戏《破窑记》,讲述了宋代宰相刘懋(张庆模 饰)之女刘翠屏(虞佳 饰)于彩楼抛球择婿,绣球端中穷秀才吕蒙正(肖德美 饰)。蒙正随翠屏入府参拜,谁知刘懋嫌其贫穷,执意悔婚。翠屏不从,二人被逐出相府,同到寒窑居住,安贫度日。后来,蒙正上京考中状元,衣锦荣归、一家团聚。

640

刘翠屏的绣球抛中穷秀才吕蒙正。

“《彩楼记》是川剧八大记之一,著名的经典传统剧目。1952年,我的师爷曾荣华与‘川剧皇后’许倩云老师,凭借其折子戏《评雪辨踪》获全国二等奖;1957年,西南川剧院整理的《彩楼记》全本,获得了优秀剧本奖,被京剧、昆曲和越剧等多剧种移植。”肖德美,一级演员、第1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在剧中饰演男主角吕蒙正,并与刘谋远共同担任该剧的传承导演。他坦言,《彩楼记》的剧本文学性很强,影响力很大,但遗憾的是,这么多年来,四川没有人再演出过全本,事实上是一个“冷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复排《彩楼记》于他而言,既是一项挑战,更是一种责任。

“川剧这么好的艺术,如果我们这一辈人不努力留下点东西,怎么对得起这个时代?复排经典,既是希望让现在的年轻人看到,原来川剧是这样的,同时也想为后人留下这出戏的一个演出模本。”

640

吕蒙正考中状元,皆大欢喜。 唐雅冰 摄

重排经典,绝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从项目一开始,以德阳市川剧团团长杨波和陈国礼、肖德美为首的主创团队便确立了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如何守正创新,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吸引年轻观众观看,是主创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

640
夫妻恩爱情意浓。

“原剧长达三个多小时,我们做了很多减法,删去了冗长的段落,也做了一些加法。过去娱乐方式不多,川剧都是‘老’人‘老’演,现在面向当下的青年观众,情感表达的方式也应当有所不同。比如,第三幕《悲途》,是我这次新写的。对吕蒙正与刘翠屏夫妻间恩爱之情的创新表达,让剧情之间的起承转合更符合现代人的情感逻辑。最后的结局也变了,原来的版本是吕蒙正对老丈人怀恨在心,如今我以一首‘好不悔也’的藏头诗,化解了老丈人与女婿之间的心结。”陈国礼说,类似这样的创新改编广受好评,适当的加减法调整,让这一版的《彩楼记》时长变成了两小时。

640

寒窑祭灶。

强强联手
精心呈现川剧之美

肖得美工作室是2022年公布的四川省首批戏曲名家工作室之一。用肖德美的话来说,这次与德阳市铜锣川剧院(德阳市川剧团)共同复排《彩楼记》,是一次“强强联手”,也是他继文华大奖剧目《草鞋县令》(饰演杨承祖)之后,与德阳方面的第二次合作。

“德阳市川剧团底蕴深厚,历史上有‘四大名丑’之一的刘成基、著名生角司徒慧聪、‘川西第一刀’尹华宣等名家,当代也涌现出李乔松、杨波等名角。”除此之外,这次合作,还被肖德美视为对其恩师蓝光临先生的一种怀念与追思——20世纪80年代,川剧泰斗蓝光临先生,与德阳市川剧团的优秀演员合作了八个经典折子戏,并录制成视频流传下来,至今仍是中青年演员学习的范本。

“德阳又是川剧之父李调元的故乡,发展川剧,振兴川剧,责无旁贷。”肖德美真诚希望,通过本次合作,借助其戏曲名家工作室的资源和影响力,带动地方川剧事业的发展。

杨波是本次复排《彩楼记》的项目负责人,专攻丑角的他,在剧中饰演了唐七一角,其滑稽的动作,诙谐的语言,令人捧腹大笑。杨波透露,德阳市川剧团已经有30年没有排演过大幕戏了,这些年一直只有折子戏、小戏,上一次排演大幕戏,还得追溯到1995年的《草鞋县令》。而排演大幕戏,最能体现一个剧团的综合实力,也一直是德阳川剧人这些年心底的一个梦。去年底,当肖德美找到德阳市川剧团,表达合作意向时,双方一拍即合。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杨波是有信心和底气的——德阳市川剧团有强大的人才班底,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最重要的是,德阳川剧人对川剧的那份热爱与情怀,初心未改。

担任本次《彩楼记》音乐唱腔设计的何宾,1993年从四川省川剧学校毕业后进入德阳市川剧团,近年来进行了大量川剧音乐的创作,代表作有《文昌第一福》《玉簪记》《焚香记》等,多次参加省市级音乐晚会创作,并担任第二届四川省川剧汇演颁奖晚会的音乐总监。业内人士赞其作品既具有传统川剧音乐特色,又能做到古今融合,“形成了守正又时尚的音乐新风”。这次借《彩楼记》的复排,何宾终于迎来为德阳的大幕戏创作音乐的机会,实现了长久以来的一个夙愿。新版《彩楼记》的音乐出来后,主创团队赞不绝口,一致认为音乐是全剧的亮点之一。

640

负责音乐唱腔设计的何宾(左一)正与团队沟通。刘春梅 摄

“这部戏的音乐,新写的部分占到了一半。为了适应现代人的快节奏,原来偏慢偏冷的部分都改掉了。紧扣故事主线,用符合故事情节的音乐语言助力剧情演进,特别是主题音乐的设计,在剧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同时,借用灯戏的音乐结构与节奏来表现高腔曲牌,也是一种新的尝试。”这几天排练时,何宾既是乐队指挥,又兼任唢呐演奏。哪里快了、慢了,哪里高了、低了,哪里没有衔接好……现场不停地与导演、演员及乐师交流,相互切磋磨合。

振兴川剧
一群德阳艺人的坚守

为了排演这出大幕戏,德阳市川剧团全员上阵,很多退休人员,或是早年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川剧团的人,听说团里要排大幕戏,纷纷推掉了其他事情,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彩楼记》的排练中。

说起张庆模,德阳的川剧迷们肯定不会陌生,他是著名川剧须生表演艺术家。曾代表德阳市出访德国、俄罗斯、波兰等欧洲国家演出,也曾受邀参演绵阳艺术剧院的《文昌第一福》。在复排版《彩楼记》中,他饰演刘翠屏的父亲刘懋。上一次德阳市川剧团排演《草鞋县令》,他领衔主演纪大奎。前后跨越三十年,再次参演德阳市川剧团的大幕戏,张庆模感慨良多。

640

张庆模饰演的刘懋。

“这些年,川剧团经历了很多人事变迁,我也曾短暂离开过,但从12岁进入德阳川剧团起,这一辈子都离不开川剧了!虽然我在《彩楼记》中只有一场戏,但也是个重要的角色,人物身上有一种内在的情绪变化,表演时需要运用手眼身法步,塑造人物的内心世界。”张庆模表示,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他都是一样的态度,“戏大过天”,争取在下月初的全省汇演中取得好成绩,让更多人关心德阳川剧的发展。

刘军,1978年进入德阳市川剧团,主攻文武小生的他,这次在《彩楼记》中客串丑角,饰演唐八;廖晓萍,主攻青衣、闺门旦,1994年参加四川省丑角比赛获配角一等奖,1996年参加四川省旦角比赛获二等奖,《彩楼记》中饰演刘夫人;刘斌,与张庆模、廖晓萍同时入川剧团,20世纪90年代曾担任过市川剧团团长,后下海经商,这次在剧组乐队中吹唢呐……

640

杨波(右)与刘军(左)的表演诙谐幽默。

“大家心里有一个共识,只要能为德阳川剧的发展添砖加瓦、添柴加薪,只需要一声招呼,别的什么也不用说,这让我感动。愿这场时隔30年的大幕戏的排演,能够为德阳川剧的发展翻开新的一页。”杨波如是说道。      


德阳传媒记者 刘春梅
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