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成人和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问题,四川将推出哪些干预和支持措施?未来的体重管理门诊会如何运作?市民该如何获得科学、专业的体重管理指导和服务?
8月28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新制定的《四川省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红星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该《条例》共8章63条,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四川已有447家医疗机构,设置健康体重管理门诊
记者从现场获悉,该《条例》主要包含了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推动健康服务多元化、强化“一老一小”健康保障等内容。
《条例》规定,明确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开设健康生活方式门诊,提供体重管理、科学运动、睡眠改善、慢性病预防管理等指导和服务;强化院前急救,明确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开展常态化急救技能培训,鼓励在高原地区的宾馆、交通沿线相关场所等设置便民急救设施设备;为未成年人营造更加良好的网络环境,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设置未成年人模式,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设立家庭病床,开展巡回医疗、护理等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为六十五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据介绍,下一步,四川将重点从四个方面帮助大家管好自己的体重:包括制发《四川省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加强健康支持环境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鼓励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设置健康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门诊等内容。
例如,四川将组织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和“健走天府·万步有约”等体重管理年系列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对婴幼儿、中小学生、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和合理膳食指导;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体重管理纳入签约服务,向群众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服务。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共有447家医疗机构已设置健康体重管理门诊。为方便群众快速查找,四川还发布了“四川省健康体重管理资源地图”。此外,体重管理门诊可以为群众提供健康体重管理相关咨询评估、临床营养、运动康复、精神心理、中医药等专业指导和支持,为肥胖症、营养代谢障碍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为合并并发症患者提供专科诊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