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总统阿拉斯加会晤前线,一名乌军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任何一位乌克兰总统都不会放弃乌克兰的一寸土地,而泽连斯基总统不出所料地断然否认了这一点会改变。尤其是在北部顿涅茨克地区戒备森严的地区。”
这名乌军称,俄军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了超过100万人,大多数人都损失在了顿涅茨克,俄军试图攻占戒备森严的斯洛维扬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芬兰总统斯塔布说的“抵御匈奴人的两座城市”),损失轻易就会翻倍,但无法保证一定能夺取这两座城市,“尽管克宫毫无悔意地将无数同胞送入必死之路,但他完全明白,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俄罗斯资源是有限的。”
“克里姆林宫知道,动员不仅极不受欢迎,还会加剧俄罗斯面临的经济问题。再加上乌克兰对俄能源基础设施的空袭,动员可能导致俄经济崩溃。这就是为什么克宫迫切需要特朗普。俄军无法击败乌军,至今仍只控制着不到20%的乌克兰领土。克宫要求放弃北顿巴斯地区,是因为他们未能在军事上做到这一点。拒绝遵守这些荒谬的要求是合乎逻辑的。”
《图片报》军事分析师朱利安·罗普克很直白地表示俄军的夏季攻势最终以失败告终,克里姆林宫的大部分目标都落空:
在多布罗皮利亚的突破最终失败,参战俄军要么阵亡,要么被俘;
在切尔尼戈夫、苏梅和哈尔科夫打造600千米长“缓冲区”的计划同样失败,目前俄军控制的边境地区仅70千米;
南线赫尔松和扎波罗热的前线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俄军消耗大量兵力和资源,三个月内仅占领了1800平方千米乌克兰领土,占乌克兰领土总面积的约0.3%;
与此同时,乌克兰不断袭击俄罗斯腹地,尤其是炼油厂,导致俄罗斯的炼油产能损失17%,不仅减少了克里姆林宫的战争资金来源,还导致燃油供应枯竭,物价飞涨。
俄军夏季攻势失败,乌克兰军队取得了防守的胜利。
“战争研究所”也发文,认为克宫所谓“俄军必将占领顿涅茨克全境”的说法是谬论,俄军从2014年至今都没有完成这个目标,俄军只有在乌军主动撤离的情况下才可能快速控制顿涅茨克全境,按照目前的进度,至少需要数年的高强度作战。
“战争研究所”列举了俄军过去的一系列“战绩”:
从2023年10月至今的库皮扬斯克战役,俄军耗时22个月仍未完成合围;
从2024年6月至今的托列茨克战役,俄军耗时14个月仅推进了10.3千米,起始点距离2022年战线不到5千米;
恰西夫亚尔战役倒是打赢了,从2023年5月到2025年7月,耗时25个月推进了11千米;
俄军拿下了巴赫穆特,但仍在遭遇顽强抵抗;
波克罗夫斯克战役,从2024年2月至今18个月,俄军所有的迂回和包围企图均告失败。
“战争研究所”总结了俄军在东部战线的三大规律:
其一,在城市化区域,平均每推进一千米就要耗时两到四个月;
其二,要塞争夺战平均持续12个月到18个月;
其三;从2024年后到现在,俄军的战役效率比2022年下降了37%。
俄军现在在战场上的推进变得越来越难,在野外的战斗相对来说还容易一些,但在被乌军作为防线依托的城市中作战时,包括城市附近的定居点,则极为困难,很大原因在于乌军现在不缺弹药、拥有很强的战场态势观察能力以及处于防御优势,乌军最大的问题就是兵力不足,不能像俄军那样搞“肉浪”攻势,不计伤亡。
不过,乌军也在采取措施改善自己的弱点,就是大量使用各种无人武器,包括但不限于无人机、地面作战机器人和无人艇,从乌军发布的大量图片和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无人武器出现在了战场上,不仅用于战场运输、侦察,还直接参战。
稍早些,乌军第93旅在多布罗皮利亚附近波克罗夫斯科耶方向,使用搭载机枪的地面机器人成功扫荡了占据韦谢莱村的俄军,那里正是俄军本次渗透作战的突破点。
本质上来说,尽管有些搭载了AI系统,但俄乌两军目前使用的大部分无人武器都是遥控,自主能力很弱,不过,随着AI技术迅猛发展以及大量实战经验的补充,这场战争很可能会让无人武器变得更加智能化,控制人员将不再具体操作,而是只下达命令并监控命令执行,到底能进化到什么地步,还是得继续观察,只是不得不感叹,战争是人类技术进步的最大推动力之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