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泸高铁,“十五五”有戏吗?
南泸高铁规划全长235公里,设计时速200~250km/h,为客货共线铁路,总投资358亿元,建设周期约4年半。线路走向:起于南充市,经重庆潼南区、大足区、荣昌区,终至泸州市,串联南充、潼南、大足、荣昌、泸州等7个川东重要城市,精准填补该区域高铁空白。建成后南充至泸州可实现1小时直达,串联成渝中部经济带,分流既有干线压力。
南泸高铁是川渝黔高铁环线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价值在于可与成渝中线、西渝高铁形成立体交叉,构建“十”字枢纽,如同打通经济血脉的栓塞,将显著提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通效率。南泸高铁将川东7城串珠成链,1小时通勤圈让南充品泸州老窖、潼南赏大足石刻成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条设计时速250公里的“经济动脉”预计年增10亿旅游收入、创造2.3万就业岗位,更将巴人文化、石刻艺术与白酒酿造连成“巴蜀文旅走廊”,让千年蜀道化身共富快车道。以前从南充去泸州,坐大巴得晃3个小时,路上想眯会儿都怕坐过站。现在南泸高铁正在争取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规划,未来两地通勤仅需1小时,比同城出行还便捷。这条高铁不仅是简单的时空压缩,更是为川东发展安装新引擎,无论是务工经商、文旅消费还是区域振兴,都将迎来全新机遇。据预测,该线路日均客流潜力超5万人次,将彻底改变沿线居民依赖长途大巴的出行方式。参照成渝中线高铁使两地通勤效率提升40%的先例,南泸高铁必将重塑川东出行体验。
长远来看,2026年渝昆高铁通车后,未来南泸高铁将与之联动形成“川南-滇中”经济走廊,助力川东货物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走向全球,真正实现从’蜀道难“到”蜀道畅“的历史跨越。
不过,南泸高铁的规划建设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线路穿越嘉陵江、赤水河等生态敏感区,需要规划采用“桥隧+绿色通道”方案平衡工程与环保;资金筹措可借鉴泸遵高铁跨省协作经验,探索川渝联合投资模式;创新推出"车票+景区联票"等增值服务提升综合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