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9月3日举行。曾经无数英雄烈士为了民族独立解放而牺牲和奉献,今天,让我们走近四川天府新区的三位抗战老兵,一起认识这些从抗战烽烟中走来的跨世纪战士。
01 (↑张其清) 1927年生于江苏涟水的张其清,曾就职于原北京石油科学研究院,16岁加入八路军走上革命道路,1948年底进关解放天津,参加平津战役;1949年任副排长参加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广西战役;1956年退出现役;1981年6月从中石油四川石油管理局天然气研究所离休。
回忆起峥嵘岁月,张其清感慨:“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要让后人知道中华民族曾经面临生死存亡,曾经有亿万中国同胞为了新中国浴血奋战过。”
02 (↑杨恩荣) 杨恩荣1924年出生于上海青浦,青年时期便在时代洪流中坚守求学与救国的初心。金陵大学西迁到成都,包括杨恩荣在内的36名热血男儿投笔从戎,被称为“金陵36勇士”。1944年,他毅然投身中国远征军,隶属于驻印军独三营,在异国战场为抗击日寇、保卫家国挥洒热血,直至1946年退役后,才重返金陵大学完成学业。 他的一生,既有烽火岁月里的热血担当,也有和平年代中的坚守奉献。但他走过的百年历程,早已成为一段镌刻着家国情怀与时代记忆的珍贵篇章。“小时候,父亲会给我们讲述他参加中国远征军的经历,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挫折,但他仍然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杨恩荣的女儿杨薇表示。
03 (↑陈武貌) 1930年,陈武貌出生于越南。1937年,他回到祖国广东省汕头市朝阳县,从此与这片土地的命运紧密相连。1944年,年少的他怀揣报国心参军,先在部队任勤务兵;1947年,他作出人生重要抉择,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11月在淮海战役胜利的荣光中光荣入党,自此开启了一段镌刻着功勋的革命征程。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陈武貌的足迹遍布多个战场与岗位。新中国成立后,陈武貌的坚守从未停歇:在淮海战役中立二等功,新中国成立后在云南昆明军区69医院任护士长,后随部队到了云南临沧耿马孟定七团团部医院工作,离休前是团部医院副院长,离休后随子女到华阳定居至今。
如今95岁的他,始终带着革命军人的赤诚。他的一生,是从战火硝烟到和平建设的奉献史,更是一代人坚守初心的生动写照。他常对年轻人讲述革命故事,希望后辈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百岁光阴,半生烽火 这些老兵 以热血铺就和平之路 用无畏守护家国安宁、 他们凭铮铮铁骨撑起民族希望 时光易老 却始终磨灭不了他们心底的赤诚 (据“天府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