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向茂密的核桃林,饱满的果实压弯枝头,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四川广元市利州区坚定践行“1456”总体发展思路,突出发展木本粮食、木本油料、森林蔬菜、森林药材“四大产业”结出的硕果。
村民正在采收木耳。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利州区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态与经济共赢的精彩样本。通过实施核桃提质增效、油橄榄挂果攻坚、油茶拓展扩面等“五大工程”,全区不仅建成了蔚为壮观的万亩核桃基地,更预计今年核桃干果产量将达到4.4万吨。这些数字背后,是农业科技的支持,是品种改良和水肥一体化管理的成效,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切实路径。 林下经济的多元发展更是令人振奋。林药模式让天麻种植成为增收新渠道,林禽模式让生态土鸡变成“金凤凰”,林菌种植也将突破万亩规模。这种立体化、循环化的农业发展模式,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广元灰鸡”觅食。
更难能可贵的是,利州区没有停留在初级产品生产阶段,而是积极推进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条。从引进精深加工企业开发系列产品,到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从促进林业与生态旅游、自然教育有机整合,到打造林旅融合新业态,这些创新举措大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动力。 夕阳西下,利州的林海苍翠欲滴,这座巨大的“森林粮库”正在崛起。它不仅是物产丰富的粮库,更是生态保护的屏障,是农民增收的宝库,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石。利州的实践证明,只要找准方向,科学规划,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完全可以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农产品生产线满负荷运转。
这片绿色沃土上的成功实践,为我们展现了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动图景,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经验。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我们需要更多这样既守住绿水青山,又创造金山银山的创新实践,让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越走越宽广,让广大农民的笑容越来越灿烂。□ 童铃 苏东华 黄河
本网成都9月3日电 照片:罗金梅 广元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文良 责任编辑:李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