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上午,成都石室中学举办“我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第二季暨石室大讲堂第九期活动,2014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获得者爱德华·莫索尔教授,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疾病研究室主任王廷华教授、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程洪教授等国内脑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专家,共同受邀为师生带来一场跨学科的科学盛宴。
>>>教育厅厅长为学校创新发展打call 活动伊始,成都石室中学管弦乐团与合唱团的学生代表以精彩的表演《第二圆舞曲》和《成都》暖场,展现了石室学子的艺术才华与青春活力。
活动由成都石室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涛主持,他认为,此次活动不仅是响应“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生动实践,更是石室中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世界格局未来领军人才的重要举措。成都石室中学党委书记、石室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田间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回顾了石室中学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强调了学校在培养人才、服务国家方面的责任与担当。
四川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余孝其对石室中学在推动基础教育国际化、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人才方面所做的努力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省教育厅将继续支持石室中学的创新发展。
>>>诺奖得主亲临成都开讲脑科学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脑神经细胞的研究一直是备受关注,不仅关乎生命科学、医学的发展,也为探索人工智能、脑机接口提供重要理论支撑。作为2014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获得者,来自挪威的爱德华·莫索尔教授因发现大脑“GPS”——网格细胞而享誉国际,揭示了大脑如何创建空间地图,为理解记忆、导航及认知过程进一步夯实基础。
以“脑科学与未来”为主题,爱德华·莫索尔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网格细胞在大脑定位与记忆机制中的关键作用,为师生们揭开了脑科学的神秘面纱。他的演讲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激发了大家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随后的圆桌论坛上,莫索尔教授与王廷华教授、程洪教授、田间书记、刘涛校长等嘉宾,围绕脑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个性化教育的实现以及未来学校的变革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专家共同鼓励石室学子勇敢追梦 本次活动在成都石室中学(文庙校区)进行,石室中学两校区、石室中学教育集团成员学校、石室中学友好学校的师生代表、家长代表共计500余人现场参与。
在学生提问环节,石室学子积极踊跃,就大脑记忆储存、人工智能发展前景等问题向专家们请教。专家们耐心解答,鼓励同学们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勇敢追求科学梦想。
刘涛校长在结束词中总结道:“今日的对话,是大脑神经元与人工智能芯片的碰撞,是诺奖智慧与基础教育沃土的交融。愿今天的思想之光,照亮每一位石室学子的追梦之路。”
据悉,2023年9月进行的“我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第一季活动中,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作为主讲嘉宾,也曾与石室师生展开精彩对话。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将继续为推动石室中学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文图据成都石室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