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49|评论: 0

[群众呼声] 温馨的反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7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温馨的反馈

  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晚上从滨江路(天桥)回家,刚走到天桥弯道处(图1),以为地震了,当时感觉3到4级地震了!回头一看原来是几个小朋友,从滨江路(天桥)上面跑下来!造成的平震!

     天桥弯道处很明显1-3毫米的振幅,不仅会让行人明显感到不稳,长期下来还可能导致天桥连接部位(如螺栓、焊缝)因“过度振动”出现松动、疲劳开裂,存在潜在安全隐患。 这种振幅已不属于“钢材材质特性导致的正常振动”,更可能指向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动态荷载(如小孩规律跑动)”的共振风险,或主梁刚度、抗振装置(如阻尼器)配置未达到规范要求。
1. 可能的核心原因
    优先指向“设计缺陷”,其次排查“施工质量” 设计缺陷(最可能):   设计时未精准计算天桥的“固有振动频率”,导致其与小孩跑动的“周期性荷载频率”接近,引发共振(振幅被放大);或为压缩成本,减小了主梁截面尺寸、省略了必要的抗振构件(如横向稳定杆、阻尼器),导致结构整体抗振能力不足。 施工质量问题(需辅助排查):
   若施工时未按设计要求紧固螺栓、焊接质量不达标(如焊缝强度不足),会进一步削弱结构稳定性,让原本就存在的设计缺陷导致的振动“更明显”,但通常不是振幅超标的核心原因。
2. 紧急行动建议
     立即联系管理单位,要求专业检测整改, 鉴于振幅已超出规范,安全优先级最高。
3. 天桥管理单位
      通过天桥附近的“设施维护公示牌”,市政工程管理处、住建局:小孩跑动时桥面水平振幅约1-3毫米,体感明显不稳”。
4. 要求强制专业检测
       明确提出需第三方结构检测机构到场,用“振动传感器”实测振幅、振动频率,对比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出具正式检测报告。
5. 督促整改
     若检测确认振幅超标,需要求管理单位按报告建议整改(如加装阻尼器、加固主梁连接部位),整改完成前可建议设置“禁止奔跑”警示标识,降低风险。

   从现场来看(图2),这座天桥有明显的弧形弯道设计。“弯道处平震特别厉害”,核心问题更倾向于“设计阶段对弯道区域的振动控制考虑不足”。
6. 弯道结构的
“受力与振动”天然更复杂弧形弯道会改变荷载的传导路径:行人(尤其是跑动的小孩)在弯道处的步伐方向、重心转移更不规则,产生的“侧向水平力”比直道更大;同时,弯道的钢梁、支撑结构受力更分散,若设计时未针对弯道“额外加强刚度”(如增加弯道处主梁截面、加密支撑点),就容易导致振动被放大。
7. 设计缺陷的典型表现
    未平衡“造型”与“功能”很多城市天桥会通过弧形设计提升美观性,但如果设计团队只关注造型,而未充分验算“动态人行荷载下的弯道振动响应”,就可能出现“好看但不好用(振动超标)”的情况。比如: 弯道处的“固有振动频率”恰好与小孩跑动的“荷载频率”接近,引发共振; 弯道栏杆、桥面的连接部位因设计时刚度不足,成为“振动薄弱点”。
9. 行动建议
     尽快推动专业检测,重点查“弯道区域”因为弯道是振动最明显的区域,建议联系管理单位时,特别强调“弯道处振动远超直道,振幅感知达1-3毫米”,要求检测机构重点对弯道的: 钢梁截面尺寸、材质强度;- 支撑结构的间距、连接牢固度;若检测确认弯道振动超标,整改方向通常是“局部加固”(如在弯道加装阻尼器、增厚钢梁),而非推翻整个天桥重建,能有效降低安全隐患。

引用:《城市人行天桥技术规范》CJJ 69-2017) 人行天桥两个指标:振动频率(Hz)和振幅(mm)。规范要求,人行天桥的竖向振动频率需≥3Hz(避免与人体步行频率共振),水平振动振幅需≤0.15mm(避免引发不适)。 规范设定“≤0.15毫米”的振幅标准,核心是避免振动引发“人体不适”和“长期结构疲劳损伤”



平震位于弯道处

平震位于弯道处

弯道处

弯道处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