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海舰队的覆灭
2022年4月13日下午14:20左右,俄罗斯海军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在敖德萨以南海域航行时,被乌克兰发射的两枚“海王星”亚音速反舰导弹击中。
根据事后乌克兰方面发布的现场视频,结合世界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显示,第一枚导弹击中了“莫斯科”号左舷中部区域,靠近8号舱室。该位置位于厨房和船员餐厅上方,距离水线约3.5米处。爆炸破坏了轮机舱和损管系统,导致动力失效。
这枚导弹是最为致命的,直接导致“莫斯科”号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就彻底失去控制,俄军只能眼睁睁看着它的沉没。
第二枚导弹击中船尾12-13号舱室交界处,靠近AK-630高射炮和S-300F防空导弹系统。这枚导弹爆炸引发的大火进一步蔓延,随后导致了晚上22:30左右的AK-630高射炮的弹药开始剧烈爆炸,附近的防空导弹及鱼雷仓库有进一步被引燃的可能性。
4月14日凌晨,莫斯科号在拖曳途中因船体失衡沉没,396名船员中1人死亡,27人失踪。
“莫斯科”号的沉没,是俄罗斯自二战以来损失的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舰艇,没有之一。作为舰队旗舰,它的损失标志着俄海军黑海舰队开始逐步失去对黑海海域的控制能力。
在随后的几年中,黑海舰队又损失了包括“凯撒·库尼科夫”号指挥舰、“顿河畔罗斯托夫”号潜艇等在内的大量重要舰艇。
黑海舰队不得不分散到黑海东岸的小型军港内
为了减少损失,远离乌克兰无人艇、无人机及反舰导弹的巨大威胁,俄海军不得不于2023年10月开始,将黑海舰队的主要舰艇撤离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军港,转而分散到黑海东岸的小港口之中,包括奥恰姆奇拉湾、新罗西斯克和费奥多西亚等。
2、黑海舰队已经落后时代
黑海舰队搬离塞瓦斯托波尔,不仅仅意味着俄罗斯海军已经无力掌控克里米亚的安全局势,更意味着其失去了对黑海西部区域、沿岸港口及重要城市的控制和威慑能力。
黑海这片历史上一直被沙俄帝国、前苏联及俄罗斯视为势力范围,甚至某种程度上被当做它们“内海”的海域,在短短几年的冲突之中,就不得不交出了这片海域的主导权。
乌克兰海军及背后北约军队的作战模式,再一次印证了传统大型军事作战单位(如“莫斯科”号)在面对现代低成本、大规模和高灵活性无人机、无人艇及反舰导弹时的无奈。
作为冷战时期的产物,“莫斯科”号于1983年服役,无论是其搭载的“玄武岩”反舰导弹,S-300F防空导弹,还是“黄蜂”防空导弹系统,其针对的主要作战目标都是敌方的大型水面舰艇,比如航空母舰,以及高空单一目标比如“战斧”巡航导弹及F-14战斗机等。
“玄武岩”反舰导弹
但是在面对对方无人机群的饱和攻击时,以及大量电子战带来的电子干扰时,这些反应速度缓慢又缺乏主动探测能力的老旧武器,几乎是毫无还手之力的。
俄罗斯海军依然还试图依靠冷战时期的产物来控制黑海这样一个极为关键的区域,甚至还将其作为舰队旗舰,看上去十分的不可思议——从另外一方面也证明了俄军预算的捉襟见肘,连旗舰都无法及时进行有效升级,以应对敌方的无人机攻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