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川剧《柳荫记》
李旭葵
看到资深女记者向丽琴写的新闻报道,邛崃籍川剧艺术家张崇林执导《柳荫记》在四川省川剧院正式公演,让人激动兴奋,情不自禁地拍手称赞。仿佛在悦耳的川剧锣鼓声中,又回到了当年名扬全国的邛崃川剧团辉煌的年代,激起了川剧《柳荫记》与邛崃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的回忆。
川剧《柳荫记》又名《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历史上最动人的家喻户晓民间传说故事。讲述南北朝时期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尼山读书,遇见青年书生梁山伯,,二人相见投缘,在柳荫下柳荫树下结拜兄弟,后化为蝴蝶双飞动人的爱情悲剧故事。至今以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为题材的《化蝶》动听悠扬的歌曲,响彻云霄,深入人心,成为世界名曲。
被誉为巴蜀川剧戏圣的康芷林,是邛崃固驿人。自古以来临邛就有“川剧之乡”的佳誉,固驿镇是国家文化部命各的“川剧之乡”。在邛崃的土地上,培养出许多川剧优秀的人才而名闻巴蜀大地。
张崇林是邛崃平乐人,己89岁高龄退休在家,因卓绝的编导和演技艺术,被在四川省川剧院剧邀亲自导演的川剧《柳荫记》。这台经过数月排练,于9月7日下午,在四川省川剧院剧场正式公演,成为奉献给蓉城观众的一份精美璀璨的秋日礼物,而轰动戏剧界。
张崇林老师心系梨园,以毕生的心血滋养川剧新苗,将经典的种子播撒在年轻一代演员的心中,传承历史文化作出的贡献,这种精神让人非常感动。这是对传统最深的敬畏,也是对未来最美的托付。
川剧《柳荫记》,与邛崃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早在建国初期,由邛崃县高水井街的全国著名剧作家徐文耀执笔加工,写出川剧经典名戏《柳荫记》, 1952年10月,由西南区戏曲观摩演出代表团演出的川剧《柳荫记》在北京全国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奖,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曾轰动京华,还受到了周恩来总理和邓小平的高度肯定赞扬。后来的京剧《柳荫记》,也是马彦祥先生1953年就是根据徐文耀执笔川剧《柳荫记》改编的。
邛崃还出了不少的省上著名编剧和著名演员,川剧历来为邛崃人的爱好,在城里到乡镇都有各种民办川剧团社。邛崃县川剧团名扬全国。在在1978年前后,《柳荫记》和《卓文君》等五个新编创作剧目,曾由中央和省电视台录制上播,并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
到了1978年前后,邛崃县川剧团由叶维英和王树清为主要角色演员,赵冰导演兼编剧的《柳荫记》,不仅轰动了巴蜀地区,而且在全国都有影响力。邛崃县川剧团的《柳荫记》被推荐到中央电视台,邛崃县川剧团在成都排练期间,四川省委主管文化的副书记杜心源不仅亲自到场,还亲临具体指导。
邛崃县川剧团的《柳荫记》播出后,在全国引起轰动,反响很好,在成都等地巡回演出,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邛崃县川剧团得到了国家文化部的表彰,四川省委和省政府因此专门作出決定,破例地拨出专项奖励资金,给邛崃县政府为邛崃县川剧团修建临邛剧院,作为对邛崃县川剧团在文化事业作出特殊责贡献的奖励。
新建的临邛剧院,地处在城中心繁华的东街中段112号,临邛派出所正对面,距兴贤街和北街古街仅60多米,是在原来在民国末年建的剧院地址的拆建。
县委和政府很重视,专门成立了由文化和城建、物资等部门组成的临邛剧院修建领导小组,动用县上设计、建筑各方面的资源,县上并安排了一名县领导专门负责。剧院完全严格按照国家剧院建筑标准规范设计施工,于1984年竣工。新建临邛剧院选址,是在拆除1947年修的临邛剧院地址上建的。建好后的临邛剧院雄伟高大,设施配套齐全,建筑面积有3000多平方米,能容纳1000人座位(堂厢800人,楼厢200人)。剧院两边配套建有演员化妆和观众休息走廊及厕所,场外有两个进出口。过道宽6米,进深80米,疏散安全,剧场前面还有小型停车广场。临邛剧院修好后,即对外演出。
在1986年4月7日,县委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为减轻地方财政开支,撤销事业单位县川剧团。剧团50多人被分流安置到各企事业单位,留下几人负责看管。刚修好的临邛剧院,就这样被被闲置了,失去了在文化事业的发展的正常作用。
当时,市上的文娱演出和会议都在剧院进行。2003年市委第13届和市人代会及市政胁会换届选举、市委的“三讲”动员大会和各种文娱演出活动,都在剧院进行。后来由于市宾馆和市委机关宾馆都分别建了会议室,从2004年后,剧院才被闲置,没有被利用。剧院属于市国资局管理的国有资产,现已移交由市城投公司托管。
自古以来,邛崃群众业余文化丰富多彩,川剧群众业余剧团遍布于城乡,至今仍是群众业余文化的一大爱好和邛崃地方文化的一个亮点。城里现有邛崃市文君川剧社和邛崃市梨园川剧演唱团,成都和郊市县的名演员慕名而至,定期进行公开和巡回演出,受到了国家和省、市上级部门的肯定和表彰,还荣获中宣部表彰的“全国双服务先进集体”。
在城区有京剧演唱社,名誉川内几千人的几支汉服、旗袍秀演出队和各种群众业余舞蹈队,歌舞队,还有四、五个业余乐队,在成都市郊区颇有名声,都分别获得各种演出比赛名次和奖励。但都愁于无固定演出场地和排练场而苦恼。川剧爱好者自发地捐款在剧院右侧空地,搭建了临时演出舞台,但存在着消防等不安全隐患。
临邛剧院,是邛崃川剧辉煌的象征,是地方历史文化的建筑标志,是地方重要的文化基础设施,是地方对外宣传旅游文化的重要窗口。邛崃市现已有大型体育馆、图书馆、公园、车站等城市文化公共基础设施,就是缺少一个文艺演出专业剧院,有损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城名声形象。
由于没有文艺演出剧院,戏剧、歌舞,乐队业余文娱群众组织四处找地方排练和演出,造成噪声扰民,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剧院是地方群众文化生活的要求,是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没有剧场吗?有,在由省政府出资奖励修建的剧院,仍然处在城中心北街和兴贤街一旁,但却一直被冷落闲置,是一种浪费。
闲置的临邛剧院被利用,为文化建设方面新增加建筑基础设施,为临邛古城历史文化增辉添彩,与北街和兴贤街古街风貌相融,成为古城旅游文化新的亮点。使外地游客来邛崃,能感受到古城地方厚重的传统历史文化底蕴,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填补了邛崃旅游城市多年来没有文艺演出剧院的空白。
不需要再投资搬迁新建,仅需要对剧院内外进行清理整治维修就可以投入使用。这样,解决了邛崃旅游城市无剧院的难堪,是政府少花钱为民办实事,是件顺民意得民心的大好事,也是为提升邛崃旅游城市品位,为临邛古城又增添了新的文化亮点和对外宣传的窗口。
己89岁高龄退休在家的张崇林,却因卓绝的编导和演技艺术,而被在四川省川剧院剧邀亲自导演的川剧《柳荫记》,并公开演出。这是邛崃人的骄傲和荣誉。
从张崇林被四川省川剧院剧邀请导演的川剧《柳荫记》,让人心潮沸腾,又好像回到了邛崃川剧辉煌的岁月。邛崃是川剧之乡,川剧《柳荫记》,与邛崃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临邛剧院,是邛崃川剧《柳荫记》辉煌的象征。因此,但愿应让被冷落闲置的临邛剧院重见天日,发辉其作用,让历史文化延续传承。
随着川剧《柳荫记》又在巴蜀大地的再次唱响了,但愿邛崃县川剧团当年因川剧《柳荫记》而受到省委和省政府特殊奖励,修建的临邛剧场会再见天日,从遭冷落闲置中被重新重视利用,为文化旅游发展服务,成为名副其实国家命名“川剧之乡”象征的建筑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