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近日发布声明,称“中国一县一特云平台”与其及所属企事业单位、主管社团无任何关系,提醒社会防范风险。据悉,该平台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中国一县一特云平台秘书处”名义活动,宣称连接全国供销社购销网络并收取单品包装服务费,还擅自使用“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这并非首次冒名事件,2024年12月,“中国供销海外购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曾被打假。
上述声明在网上引起舆论关注。“供销社的公信力是几代人攒下的,这些冒牌货专挑老百姓信的国字号骗,不光骗钱,还毁大家对助农组织的信任,必须严查!”“农村不少人辨不出真假,看到供销俩字就信,这些骗子用政策术语包装一下就忽悠人,防不胜防。”“不止供销社,邮政也有仿冒的。”
媒体称,这些冒名行为是投机者利用供销社的公信力敛财,不仅损害消费者财产,更蚕食助农惠农的信任根基。供销社在群众心中是可靠、公益、惠民的老字号,投机者套用官方标识和政策术语,轻易获取信任。而套用供销社名义的危害在于破坏群众与官方助农组织的信任纽带,消费者被骗后易对正规供销社产生负面情绪。面对信任危机,仅靠事后辟谣不够,应让官方查询渠道更贴近农村,如接入政务软件、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打假指南”、协助村民核验等,同时强化技术赋能,利用大数据监测异常,与平台方对接完善事前审核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