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心湖、西航港、华府等涉及双流多个区域的几千亩土地,与高新南区的几千亩土地纳入统一规划这件事,早在一个多月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招投标。 那是一个涉及高新南区约6180亩、双流区约5010亩,总计约11190亩未开发区域的城市级规划设计项目。 就是因为这个项目,业内和坊间传出了怡心湖等区域“划入高新”的声音。今天,就来聊聊这个事情。 高新与双流合作,共同打造、管理部分区域,这不是第一次。 比如说,早在2016年就已经立项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尽管已经过去近十年时间,这片区域目前并没有明确划入高新区范围。但在统计高新区范围的时候,该区域都会在列。 本世纪初,当时还叫郫县的部分区域,划归高新区,就是高新西区。20多年过去,如今的高新西区与郫都区之间,似乎并没有拉开像高新南区与其“脱胎”之处武侯区和双流区那样肉眼可见的差距。 高新西区如今的房价,与郫都区仍处于同一水平。今年4月,郫都区德源镇辖区内约7平方公里的区域划归高新区。这是时隔多年后,高新西区的又一次扩围。 除了高新南区、高新西区,以及高新区与双流区共建、共管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区域,高新区在东部新城还有一片“飞地”。2017年,简阳12个乡镇划归高新区托管,一度被称为“高新东区”。 成都“一圈层”之所以被称为“5+2”,而不是“七城区”,原因就在于,高新区和天府新区,与“五城区”,即主城区还是很不一样的。这两个区不是和“五城区”一样的“法定行政区”,而是“非法定行政区”。这一定位,就为两个区的管理范围,留足了“弹性”空间。 说回双流区的约5010亩。之前高新与双流和新津共建共管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面积约44平方公里,合计约66000亩,其中绝大部分面积在双流境内。此次双流与高新共建共管的约5010亩,仅相当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规划面积的约7.6%。 此次双流怡心湖、西航港,和华府板块与高新区的统一规划设计项目,与九年前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合作方式很像。 统一规划设计,与“划归高新”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即便同属高新南区,大源与中和的发展轨迹完全不同。同样是划归高新区托管,高新西区与“高新东区”,也不是一回事。 有一点是确定的:高新区整体向西拓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想,这可能比具体哪些板块划入高新,或者与高新区共建共管,更值得重点关注。 成都所有行政区中,双流区与高新区的渊源,是最深的。如今高新区大部分的面积,都是从双流区划过去的。 倒退十几年,成都不同“圈层”之间的房价“鸿沟”,和房地产板块能级差别,远不像现在这么明显。近来公布的最新规划,让我越来越确信:“去圈层化”,已成大势所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