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一场漫长的跋涉,我们背负着不同的行囊,走过不同的阶段。童年时,我们败给了卷子;青年时,我们败给了票子;中年时,我们败给了孩子;老年时,我们败给了身子。最终,岁月磨平了我们的性子,一晃就是一辈子。
童年的记忆本应是五彩斑斓的,是追逐蝴蝶的欢笑,是夏日树荫下的蝉鸣。然而,不知从何时起,童年的天空被一张张试卷所占据。孩子们背着沉重的书包,穿梭在补习班与学校之间,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压力。卷子上的分数成了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童年的快乐被压缩成试卷角落的一小块空白。我们败给了卷子,败给了那个被标准化、被量化的童年。
青年时代,我们怀揣着梦想与激情,以为世界就在脚下。然而,现实很快给了我们沉重的一击。票子成了衡量成功的最直接标尺。我们为了一套房子的首付而奔波,为了微薄的薪水而熬夜加班。曾经的理想主义在现实的铁壁上撞得粉碎,我们不得不学会妥协,学会在生存的压力下低头。青年的锐气被票子一点点消磨,我们败给了票子,败给了那个被物质裹挟的青春。
到了中年,生活的重担又转移到了孩子身上。我们为他们的教育焦虑,为他们的未来筹划,仿佛自己的一生只是为了他们的成长而存在。孩子的成绩、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婚姻,无一不牵动着我们的神经。我们忘记了,自己也曾是那个怀揣梦想的少年。中年人的生活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我们败给了孩子,败给了那个被责任填满的中年。
老年时,我们终于可以停下脚步,却发现身子已不再听使唤。疾病与衰老如影随形,我们开始怀念年轻时的活力,却发现连最基本的行走都变得困难。我们败给了身子,败给了那个被岁月侵蚀的晚年。
最终,我们磨平了性子。曾经的棱角被生活磨得圆滑,曾经的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