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对脱氢乙酸钠的使用进行调整?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三室主任张俭波此前介绍,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和行业实际使用情况调研,修订了脱氢乙酸钠的使用规定。
多位专家也对于此次调整原因做了分析。资料显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对一种食品添加剂进行重新评估,要考虑在安全性上有新的证据发现,需要重新评估,或是食品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当一种食物的消费量由少变多时,要考虑其中某种食品添加剂累积之后会不会超过安全限值。
范志红表示,烘焙产品近年来消费量明显增多,其中的食品添加剂含量就需要重新考量。相对来说,腌渍酸菜消费量并不多,所以只是对最大限量进行降量调整。
食品科普专家云无心指出,食品安全追求“尽可能降低风险”,而不是只有“有害”和“安全”两种状态。部分食品将禁用脱氢乙酸钠的逻辑是,有其他选择,可以把本来很低的风险进一步降低,而不是因为吃了含有脱氢乙酸钠的食物就会导致危害。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公开表示,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严格遵循国际食品安全准则,并随着发达国家标准的演进和最新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国内食品消费结构的改变而进行适时更新。此次针对脱氢乙酸钠作出的调整,旨在确保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与国际先进标准的同步完善。
脱氢乙酸钠到底是什么危害? 为什么以前没发现? 怎么不早点发现? 随着科学的发展,研究的深入,会发现食物中的各种成分有以前不知道的生理作用。有些是发现好作用,有些是发现坏作用。
比如说,在一百年前,人类并不知道多吃糖是有害的,也不知道多吃盐是有害的。直到 30 年前,科学界还不知道大量果糖是会升高尿酸、促进痛风的,也不知道烤制食物产生的丙烯酰胺是促炎物质,过量食用时有可能升高某些癌症风险。
我国学者的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多次反复地大量食用脱氢乙酸钠(200 mg/kg BW)可能造成大鼠取食减少、体重下降、凝血能力下降、肝肾组织变化等问题,在较高浓度情况(124.0 mg/kg BW多次反复暴露)还可能引起甲状腺激素紊乱。这是一些「亚临床」的损害,并不致死,但可能降低生命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