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蓬安县委政府人大政协以及宣传部文旅局各位领导的一封建议信
尊敬的蓬安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各位领导:
尊敬的蓬安县委宣传部各位领导: 尊敬的蓬安县文旅局各位领导: 您们好!
蓬安燕山寨又称燕山,披衣山,因为这里云雾缭绕,整座山看起来像是在运动着一般,所以又被称之为“运山城”。蓬安燕山寨风光旖旎,历史悠久,距今大约800年前的南宋时期,这里曾是南宋朝廷抗击蒙古大军入侵四川的重要军事堡垒,与合川钓鱼城齐名,被誉为抗蒙八柱之一。
1258年,蒙哥汗以号称十万之众攻蜀,在拔取阆州州治所在的大获城后,亲率大军向蓬安运山城推进,于12月乙酉这一天,进至运山城下指挥攻城。运山城被蒙军占领,成了蒙军的都元帅府治所,再后为蓬州总管府治所。至1278年,运山城一直为蒙军征战川南时的总指挥部。
1259年,蒙军攻克蓬州运山、南充青居山后进逼合州,在合州钓鱼城下遭遇合州知州王坚的坚决抵抗。当年,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古第三代大汗蒙哥率领的铁骑军,以狂飙之势横扫欧亚大陆,所到之处无不望风披靡,蒙哥因此有“上帝之鞭”之称。正当他调兵遗将,立志灭南宋,一统中原的时候,谁知从西北进军的部队,自恃精兵悍将、不可一世,却在巴蜀受阻,且损兵折将,大怒中的蒙哥率精骑四万,御驾亲征,于次年2月,兵临钓鱼城下。蒙古军硬攻了四个月,竟攻不破钓鱼城一个角落,于是总元帅汪田哥向蒙哥大汗献计,在钓鱼城前筑台造楼,高竖旗杆,再派士兵爬上度杆窥探城内虚实。一次不行再爬二次,最后汪田哥竟亲自爬上旗杆。可就在这时,王坚下令开炮,硝烟弥漫之中,旗杆炸断,当场击毙蒙古军总元帅汪田哥。转眼间又过了几个月,恼羞成怒的蒙哥亲自指挥攻打钓鱼城的两道城门。而守城军民则集中优势兵力顽强抵抗,在众炮轰鸣、万箭齐发的炽烈交战中,蒙哥被炮石击伤,翻身落马,只好下令撤围,退守到温泉寺(北碚北泉公园内)治伤。却不料伤势严重,无以为救,于同年8月,死在了温泉寺的庙宇之中。
蒙哥之死,使蒙军主力从四川全线撤兵,当年9月,南宋朝廷宣布合州解围。由此,蒙哥由蜀图宋的作战计划宣告彻底失败。蒙哥死后,庞大的蒙古帝国陷入了争权夺位的内战,无暇再对南宋开战,使得南宋的统治得以延续了20年之久。蒙哥大汗在合川钓鱼城的战死,被历史学家称之为“上帝之鞭为之折断。”合川钓鱼城之战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战改变了欧洲及世界历史的进程。
蒙古帝国内战结束后,夺得汗位的忽必烈才重新开始再次南下攻宋,不过他的作战战略已经有了改变,不再把四川作为进攻的重点,而是力取襄阳,直扑江南,终于在1276年攻占了临安,迫使南宋朝廷投降。而钓鱼城在南宋灭亡后仍然孤城坚持抵抗了三年。 钓鱼城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一场防御战,钓鱼城军民凭借有利地形,筑城设防,屯粮掘井,保境练兵,他们机动灵活,顽强抗击,取得了击败蒙古帝国骑兵的重大胜利。在冷兵器时代,作为山城防御体系的典型代表,钓鱼城之战充分显示了其防御作用,其经验对当时和后世的防御作战都有较大的影响。
明朝末年,蓬安运山城曾是张献忠的农民军队伍和地主武装的“义师”多次争战的地方,先后有数万人丧生。《蓬州志》载:“厥后李光奇,僧容宏拾积骸而埋之,盖累累数万具也。”
1933年初冬,燕山寨属川陕革命根据地范围,它是红九军防守的重要据点。红军八十一团的一个排和游击队,仅500余人,为掩护主力北撤,浴血奋战,英勇抗击杨森部混成旅和南充精练营4000余人的进攻,坚守三天三夜,顺利完成掩护任务,借助群众帮助,留下少数人坚守阵地,其余从寨北面悬崖下山转移。
1985年,运山古城被蓬安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蓬安县旅游局邀请四川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对运山古城进行了旅游开发策划。
蓬安燕山寨与合川钓鱼城同为抗击蒙古军入侵四川的“抗蒙八柱”之列的军事要塞和军事堡垒,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合川钓鱼城早已打造和开发成为了享誉国内外的知名旅游目的地了。但是,蓬安的燕山寨目前依旧犹如羞答答的玫瑰藏在深山无人识。这不能不说是蓬安旅游事业的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
2025年9月13日早上5点多钟,我专门前往蓬安燕山寨去看了一下日出,也看了一下云海!只见天地之间云海苍茫,天空之中日月同辉!苍茫数十里,云雾缭绕,仙气飘飘,宛如人间仙境,更展示出一幅壮阔的江山如此多娇的雄伟宏丽画卷。风景绝美,壮观,气势磅礴,让人震撼。到蓬安燕山寨看日出观云海的游客人山人海络绎不绝。在蓬安燕山寨看日出,观云海,这里丝毫不逊色于四川峨眉山! 为此,我诚恳地向尊敬的各位领导建议:能否马上将蓬安燕山寨暂时打造成为一个让游客们看日出、观云海的旅游打卡地,通过打造、宣传,先把蓬安以及周边各地的游客吸引到燕山寨来游览,然后,再慢慢地挖掘、打造和开发蓬安燕山寨的众多历史人文景点,最后将蓬安燕山寨和合川钓鱼城一样打造成为一个国家AAAA级旅游度假区,从而不断推动蓬安文旅事业的又好又快大发展。此举必将造福河舒当地以及蓬安广大人民群众,此举必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以上意见和建议仅仅只是我的一点粗浅的想法和看法,仅供尊敬的各位领导参考。以上意见和建议如有说得不妥之处,还望各位领导批评指正和海涵。 建议人:邓四平 2025年9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