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与四川省戏曲名家王文训工作室“川剧音乐创作人才培养班”开班侧记
斯慈平
9月14日,著名作曲家王文训先生站上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街道文化中心的讲台,开启“川剧音乐创作人才培养班”第一课。作为一级作曲、文化部文华大奖、文华音乐创作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王文训曾为近百部戏曲、广播剧、舞剧等作品谱曲,是中国戏剧音乐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创作者。这一次,他将自己渊博的学识与丰富的戏曲音乐创作经验,倾囊相授于来自成渝两地的19名川剧音乐研究者与演奏员,他们也成为川剧界首次推行“小班教学”的受益者。
烫金的笔记本、精心准备的钢笔,庄重印有“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四川省戏曲名家王文训工作室”字样的教学资料,无一不体现出主办方对此次培养班的用心。开班仪式由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院长蒋明睿亲自主持,成都市文旅局、龙泉驿区文旅局及十陵街道相关领导亦莅临现场,传递出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对川剧音乐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与坚定支持。
尊师重教,名家欣然承担“小班教学”
几年前,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院长蒋明睿走马上任时,曾前往著名作曲家王文训家中拜访慰问,并诚恳提出:“王老师,您能为川剧界培养几位音乐创作人才多好啊!”这一提议一直记在王文训先生心里,尽管已退休多年,他始终未曾停止创作与教学,更心系川剧音乐人才断层之困局。经双方深入沟通,最终决定由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与四川省戏曲名家王文训工作室联合举办“川剧音乐创作人才培养班”。
不仅是“培训”,更是“培养”
“培养班”与“培训班”虽仅一字之差,却体现出主办方更深远的考量。面对川渝地区川剧音乐创作人才严重匮乏的现状,主办单位立足川剧艺术传承保护的大局,以开放视野面向川渝两地的院团及高校音乐教学人员,致力培养一批真正具备创作能力的川剧音乐人才。王文训先生作为川剧音乐“国宝级”人物,不仅艺术造诣深厚,更怀有传承使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人选。
今年春节刚过,王文训便投入紧张的课程准备中。历时半年,他系统梳理个人创作经验,精心制作了300多页PPT课件,内容涵盖《戏曲音乐创作中的思考与做法》《川剧音乐特色与戏曲音乐创作谈》《川剧高腔艺术的传统与现代》《川剧高腔创腔技法与配器手法》等核心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学员将系统了解戏曲作曲与创腔的基本规律,深入把握川剧声腔与传统曲牌,掌握配器与核心作曲技巧,同时借助这一平台实现交流与共进。
第一课就是“干货满满”
王文训先生热情开朗、思维敏捷,课堂上的他如春风般亲和,又如乐章般动人。简短的开班仪式后,他旋即开启第一讲《戏曲音乐创作中的思考与做法》。王文训先生着重强调戏曲音乐创作的系统思想,“‘系统思想’与‘局部思维’——这是传统戏曲音乐设计和现代戏曲音乐作曲在思维方式上的分水里。”一开口,他便沉浸于艺术的分享之中,课间休息甚至下课都需旁人提醒。他说自己常连续工作数小时甚至二三十个小时,“只要学生愿问,我就必答。你们学得越多,我越高兴。”
开班首日虽仅有五小时课程,但内容却十分丰富:音乐如何成就戏曲的一半魅力、艺术视野决定音乐品质、传统如何与现代融合、川剧高腔曲牌的运用、总谱写作与戏曲配器基本规律……信息密集、内容系统,令人受益匪浅。
本次培养班将持续半年甚至更久,从理论到实践,从创作到舞台呈现,全方位锤炼学员的作曲与配器能力。王文训表示,如有需要,他将延长教学时间;若此种模式成效显著,未来还将继续推进,为川剧音乐的传承和巴蜀文化的弘扬贡献更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