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中国最大页岩气生产基地—中国石油川南页岩气田累计产气1000.4亿方,成为我国首个累产气量跨越千亿方页岩气田,持续巩固中国石油国内页岩气先行者地位,为国家能源革命注入强劲动力。
1000亿方,如果全部转化成热能,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同期发电量产生的总热量。有数据表明,1000亿方页岩气可供日均用气量1方的家庭2.6亿户、8.1亿人一年用气,可以带动地区GDP增长8610亿元,创造全产业链就业岗位约450万个,对地区就业的贡献率约为7.5%,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显著提升。
中国石油2006年开始勘探开发页岩气,是国内最早勘探开发页岩气的企业,相继钻成我国第一口页岩气井——威201井、第一口具有商业价值的页岩气井——宁201—H1井,并建成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产业示范区。近20年来,西南油气田等中国石油川南页岩气田参战单位持续加大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奋力推进页岩气革命,川南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已累计提交探明储量超1.5万亿方,累计投产井2300余口,日产超4800万立方米,年产规模超150亿立方米,累产气量突破1亿立方米的井达到119口,形成资源基础扎实、技术体系成熟、管理模式适应的新发展格局,是国内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和未来产量主要增长点。
西南油气田公司威202-1中心站,黄文俊摄
中国石油聚焦增储上产,夯实中深层、深层、新层系三大稳产上产阵地。中深层“控递减-增动用-降成本”多措并举,百亿方长期稳产基础更加扎实。深层套变压窜攻关和高产井培育成效显著,效益建产能力稳步增强,正加快建设第二个百亿方页岩气田。在新层系筇竹寺、吴家坪组勘探取得重大突破,资201井、大页1井等评价井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先导试验平台进一步证实多层系开发潜力,形成第三个“万亿储量、百亿产量”上产新阵地。
中国石油聚焦技术革命,突出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施以“井筒瘦身”为核心的钻井提效新技术提效,持续开展“一趟钻”技术完善与迭代,深层完钻周期突破85天。深化地质体稳定性量化研究,创新“层内W型布井”及“平台加密多轮实施”部署模式,推广全石英砂替代和电驱压裂,建立防复杂提产及降本组合模式,推动压裂工艺2.0向3.0全面升级,深层页岩气千米EUR提升10%以上。制定发布了首个页岩气国际标准,引领国际国内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
西南油气田公司泸207中心站,肖毅摄
中国石油聚焦管理创新,以“三统一、全共享、创一流”为纲领,打造新时代页岩气会战“五个一体化”组织管理模式,凝聚内外参建单位的强大合力,装备队伍迅速集结高峰期动用钻机169台,动用压裂设备30余套。科研技术力量全面支撑,建立6类专家资源库和钻井压裂支持中心,引进创新联合体团队协同攻关,有效提升复杂防控和产量提升。
据悉,到2025年底,中国石油川南页岩气田年产量将突破160亿方,约占我国页岩气年产量的60%,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建设川渝地区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坚实能源保障。(来源:图文/西南油气田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