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汇聚暖意涌,乡野课堂趣意浓7月14日电 南充市营山县渌井镇万寿社区的清晨被一阵清脆的脚步声打破。西华师范大学“村域阳光,乡野童趣”三下乡实践团队的队员们如昨日般早早启程,七点半准时出现在社区教室,黑板上提前画好的卡通图案与整齐摆放的教具,正静静等待着孩子们的到来。经过前两日支教活动的口碑发酵,今天的课堂迎来了35名小朋友,比前两天明显增多,小小的教室里洋溢着愈发浓厚的童趣与暖意。 晨光里的相聚:信任与期待共赴课堂 从清晨七点半开始,万寿社区的孩子们便像快乐的小鸟般陆续飞进教室。有的孩子拉着家长的手,好奇地打量着窗明几净的房间;有的则熟门熟路地跑到自己昨天坐过的位置,兴奋地和身边同伴分享着新带的文具。一位送孩子来的阿姨笑着对队员说:“昨天孩子回去说你们教得好,还发了小礼物,今天非要早点来呢!”家长们在教室门口细细叮嘱后,便放心地将孩子交给队员们,这份信任让团队成员备受鼓舞。八点半,35名小朋友全部到齐,小小的教室被挤得满满当当,叶科汗在教室后排整理着备用的草稿纸,“昨天发现有孩子忘草稿纸了,今天多备了些,免得他们着急。”这些细微的准备,正是团队从这几天的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如今已成为守护童趣的日常。 笔尖上的专注:作业辅导浸润成长 八点半,第一节课的铃声准时响起,作业辅导课正式开始。令人惊喜的是,许多孩子一坐下便自觉从书包里掏出作业本,有的翻开数学练习册演算,有的捧着语文课本预习,连平时最活泼的几个小朋友也安静地握着笔,教室里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老师,这个拼音怎么读呀?”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举着课本轻声问道。队员祝胡立刻走过去,蹲在她身边,用手指着拼音字母耐心示范:“你看,这个是‘ang’,像小羊‘咩咩’叫的声音哦。”另一边,黄耀威正在给一个男孩讲解应用题,他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用社区里常见的果树举例:“如果一棵树上结了5个桃子,另一棵结了3个,一共是多少呢?”用生活化的比喻帮孩子理清思路。 遇到孩子们普遍困惑的题目,队员们还会临时组织小范围讲解。邹伟俊在黑板上写下易错的生字,用彩色粉笔标出笔画顺序。原本空着的作业本渐渐被填满,孩子们脸上的困惑也慢慢变成了豁然的笑容。 游戏中的欢腾:“女巫的毒药”点燃童趣 第二节课的游戏环节,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这个名为“女巫的毒药”的创意游戏,源自昨天唐芷萱小朋友的提议,经过队员们一晚的打磨,成为今天的“爆款”活动。队长何国丽走上讲台,笑着问道:“昨天唐芷萱小朋友的游戏,大家想玩吗?”“想!”35个孩子异口同声的回答,瞬间点燃了课堂气氛。 游戏开始前,何国丽先向孩子们讲清规则:“我们会选4名‘女巫’,她们要悄悄‘毒害’平民,而其他小朋友要通过观察和描述,找出女巫解救同伴哦。”话音刚落,孩子们便争先恐后地举手,最终4个幸运儿戴上提前准备的卡通女巫帽,站到了教室前排。 “现在,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女巫穿着蓝色的裙子,扎着两个小辫子。”队员小何老师开始描述第一个目标。话音刚落,一个小男孩立刻举手:“我知道!是穿蓝裙子的那个姐姐!”他跑上前,指着其中一位“女巫”补充道:“她的鞋子是白色的,还有红色的鞋带!”描述准确,教室里立刻响起掌声,一位“中毒”的小朋友被成功解救,开心地跳了起来。 随着游戏推进,孩子们的观察越来越细致:“她的帽子上有星星图案”“她手里拿着黄色的气球”。一个个精准的描述让“女巫”们接连被识破,被解救的“平民”越来越多。最终,当最后一位“女巫”被找出时,教室里爆发出欢呼声,平民阵营取得胜利。获胜的孩子们排着队领取山楂糖,酸甜的味道在舌尖散开,也甜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当然失败的小朋友也有小奖品。 星光下的回响:用初心延续乡野温暖 夕阳西下,孩子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与不舍告别。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复盘着当天的活动:黄心怡记录下孩子们对游戏的反馈,计划明天增加难度;邹伟俊整理着作业辅导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准备针对性备课;祝胡则算起了剩余的物资:“山楂糖不多了,明天得再去采购些,还要加上孩子们喜欢的水果软糖。” 夜色渐浓,万寿社区的灯光点亮了乡野。“村域阳光,乡野童趣”团队的队员们知道,支教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从第一天的紧张筹备到第如今的从容应对,从最初的陌生试探到如今的亲密互动,这份在乡野间生长的童趣与温暖,正在阳光的照耀下,愈发灿烂。而他们将继续用青春的热忱,守护这份纯真,让乡野的课堂永远回荡着孩子们的笑声。(通信员:叶科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