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34|评论: 0

[绵阳映像] 1941年,3名日本兵从坦克中伸出脑袋时,被绵阳安州的郑维邦击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20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41年,1辆日军坦克掉进旱坑,3名日本兵从坦克中伸出脑袋时,却被25岁的郑维邦击毙,谁知郑维邦却为了探路不幸踩到地雷!


郑维邦是家中的独子。
1939年1月,23岁的郑维邦怀着抗日报国的志向,顶着“家中独子不该上战场”的反对声参加了川军。

郑维邦的老家在四川安县(今绵阳安州区)的山坳里,那里十年九旱,粮食勉强糊口。父亲是老实农民,一辈子没出县城;母亲有老咳嗽,冬天咳得直不起腰。作为独子,他从小懂事,十三岁上山砍柴,十七岁能独自犁完两亩地,邻居都说他是个能撑起门户的好儿子。

1938年冬天,一位从上海退下的伤兵来到村里,讲述前线的惨烈:日军轰炸、百姓流离、士兵用落后武器对抗坦克。郑维邦听得攥紧柴刀,当伤兵说“再没人去打鬼子,家就没了”时,他突然站起来说“我去”。

家里顿时炸开了锅。父亲骂他疯了,母亲哭着劝他守家。郑维邦没争辩,只是默默准备。半个月后,他把地契交给父亲,把20个铜板塞给母亲:“鬼子不打走,家也过不安稳。我打完仗就回来给你们养老。”清晨,他背着行李,跟着招兵队伍离开了家乡。

到部队后,郑维邦才知道川军条件有多艰苦:冬穿单衣、枪械老旧、粮食短缺。班长训话:“没好装备,但不能没骨气。”他训练最刻苦,刺杀动作反复练习,夜里还向老兵学用手榴弹,手上磨出血泡也不吭声。

1939年夏天,他随部队赴湖北参加随枣会战,第一次上战场毫不畏惧。战后,他捡到一支日军三八式步枪,擦干净留作自用。

1939到1941年间,他转战鄂豫,经历十余场战斗。在河南信阳的一次战斗中,连队被围,子弹用尽后拼刺刀,他胳膊中刀仍坚持战斗。每次收到家书,他都反复阅读,把回家的希望珍藏心中。

1941年秋,在河南罗山阻击日军时,一辆日军坦克掉进旱坑。郑维邦击毙三名探头的日军后,主动请缨去探路,不幸踩中地雷牺牲。战友赶到时,他仍紧握着步枪,怀里揣着家书。

部队为他追记三等功,将事迹上报。当消息传到家乡,父亲沉默抽烟,母亲抱着为他做的新棉衣哭了一整天。

如今,在绵阳安州区的纪念馆里,还陈列着他的水壶,说明牌上写着他的生平。网上关于川军和独子兵的讨论中,网友们称他为"真英雄",赞扬川军的血性,强调不能忘记这些为国捐躯的先烈。

抗战期间,四川共出兵350多万,占全国五分之一,许多是独子。他们穿着单衣、拿着老枪奔赴前线,不少人再也没能回家。正是无数个"郑维邦",用生命换来了胜利。

如果他能活着回来,也许会和父母一起种地,给孩子们讲述抗战故事。但历史没有如果,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铭记这些不该被遗忘的名字。

你身边有没有听过类似的抗战故事?或者家里有没有老兵留下的物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更多人知道这些英雄的事迹。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