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994|评论: 0

[四川教育] 老铁道兵带老照片走进李杜祠社区 讲述“硬核”过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21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增强国防意识,9月21日,在共青团游仙区委的指导下,由绵阳市游仙区尚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的游仙区“天府银龄牵手关爱青少年主题活动”在李杜祠社区温情启幕,以老铁道兵的峥嵘岁月为“教材”,为辖区20余名青少年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bd1e13d125b4467fa4f5f8fbe197b822~tplv-tt-origin-web:gif.jpeg

银龄榜样登场:老铁道兵带老照片讲“硬核”过往

活动伊始,我们特别邀请的“银龄志愿者”全国铁道兵战友总会副秘书长、绵阳五地市铁道兵战友联谊总会会长——张光明爷爷,用一张1965年的老照片,开启了当天的故事。照片中,十几岁的张光明身着军装,背着几十斤重的物资,在成昆铁路悬崖边的小道上艰难前行,脚下是深不见底的深渊,身后是亟待打通的隧道。

“当年,美国阿波罗登月、苏联人造卫星与中国成昆铁路,被并称为国际三大工程奇观。而这条铁路,是我们铁道兵用双手在崇山峻岭里‘抠’出来的!”张光明爷爷的话语铿锵有力,瞬间点燃了青少年对“硬核年代”的好奇与敬佩,也让国防意识在不经意间融入青少年心中。


f24ee1bfa1804069970cca490e9b57fa~tplv-tt-origin-web:gif.jpeg

讲述奋斗故事:成昆精神里的“担当密码”

谈及当年建设经历,张光明爷爷回忆道:“我所在的部队负责白虎山、大拉别隧道施工,没有大型机械,我们就靠钢钎、大锤、炸药和双手,一寸一寸往前掘进。隧道里粉尘呛人,大家戴着简易口罩,一天干十几个小时,手上的血泡破了又长,没人喊过一句苦。”

更令人揪心的是频繁的地质风险——一次施工后,他们刚撤离工作面,身后就传来山体滑坡的巨响,半个山体轰然坍塌。“再晚几分钟,我们就被埋在里面了。”张光明爷爷的讲述,让青少年深刻体会到“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成昆精神,也让“担当”二字在他们心中有了更具体的注解。


b18e463477ba4d17a699308cf5e9c896~tplv-tt-origin-web:gif.jpeg

民族团结添彩:老故事里的“温暖力量”

除了奋斗与坚守,张光明爷爷还分享了成昆铁路建设中的“民族团结佳话”。当年在云南楚雄州,一位十三四岁的黑彝小姑娘,每天主动为铁道兵送水、带路,甚至在隧道出现险情时,第一时间跑来通知,帮大家躲过一场灾难。“几十年了,我还记得她纯真的笑容。”张光明说,这段军民鱼水情、民族互助情,是成昆铁路精神里最温暖的底色,也让青少年懂得“团结协作”是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力量。

诗与远方共鸣:在文化浸润中筑梦

活动现场,张光明爷爷还带领青少年重温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与铁道兵“天当被、地当床”的奋斗精神共振交融;提及绵阳富乐山的博物馆、科技馆与越王楼,他更是鼓励青少年:“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铁道兵在群山之巅架起钢铁脊梁,你们也要在学习路上勇攀高峰,为家乡、为祖国拼搏!”

据悉,此次活动是团委探索“银龄志愿者+高校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关爱模式的重要实践——以银龄志愿者的红色经历为“魂”,以青年志愿者的活力为“翼”,以社工的专业服务为“桥”,让青少年在听故事、悟精神中树立“强国必有我”的远大志向。未来,团区委将持续搭建此类平台,让红色基因代代传,让青春力量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刘敏 陈程)

炬光觀察|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更多这样的“活教材”

这是一堂跨越时空、生动深刻的“思政金课”!活动以银龄志愿者的红色经历为“魂”,巧妙地将艰苦奋斗的成昆精神、团结互助的民族情怀与李白杜甫的豪情壮志相融合,让国防教育不再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有血有肉、可感可触的峥嵘往事。它成功探索了“银龄+青年+社工”的协同育人新模式,不仅为青少年厚植了爱国情怀,更让红色基因在代际传递中焕发新的光彩。这启示我们,立德树人需要创新载体,用鲜活的故事触动心灵,方能激励青少年真正将“强国必有我”的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