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融媒记者 黄俊钦 文/图
今年以来,内江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交出亮眼答卷:累计受理申请18.39万件,直接带动消费13.26亿元。从各领域数据来看,呈现出“家电为基、汽车为核、多品类协同”的鲜明格局,既贴合民生需求,也为消费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从结构分布来看,家电与数码产品是绝对主力。全市家电以旧换新及数码产品购新申请量达16.88万台,占总申请量的91.8%,带动销售额5.52亿元。这一数据背后,是居民家电更新换代需求的集中释放——随着节能、智能家电普及,老旧家电在能耗、功能上的短板日益凸显,以旧换新政策有效降低了居民换新成本,同时契合绿色消费趋势,成为拉动日常消费的重要抓手。
汽车领域则凭借“政策叠加”效应,成为拉动大额消费的核心引擎。数据显示,全市汽车报废更新申请1883台、置换更新申请3948台,合计带动销售额7.26亿元,单台平均消费额显著高于其他品类。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内江精准推出的汽车消费奖励政策密不可分。
根据《关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的若干措施》,内江自7月1日起启动汽车消费奖励活动(持续至12月31日,补贴资金用完即止),形成“国补+地补”的“补贴叠上叠”模式。此次活动总补贴金额700万元,其中新能源乘用车补贴450万元、燃油乘用车补贴250万元,按购车发票价税合计金额分四档发放:5万元(不含)以下档位,新能源车补2000元、燃油车补1000元;5万元(含)-15万元(不含)档位,新能源车补4000元、燃油车补2500元;15万元(含)-25万元(不含)档位,新能源车补6000元、燃油车补4000元;25万元(含)以上档位,新能源车补8000元、燃油车补5500元。
精准的补贴政策迅速激发市场活力。截至目前,全市符合要求的汽车奖励申请达1877台(总名额1900个),仅剩23个燃油车名额(且仅5万元以下档位有剩余),其中新能源汽车1020个名额已全部用完,直接带动销售额1.61亿元。政策明确“个人消费者、市内购车、内江上牌”的适用条件,既确保政策红利留在本地,也贴合居民购车实际场景,“先到先得”规则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参与积极性。
此外,电动自行车、家装厨卫等领域也展现出稳定增长态势。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申请1968台,带动销售额506.33万元,顺应了城市短途通勤需求升级趋势;家装厨卫以旧换新申请7366笔,带动销售额4392.52万元,反映出居民家居环境改善需求的持续释放,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补充。
内江以旧换新工作的显著成效,源于多维度举措的协同推进。在政策设计上,内江针对不同品类消费特性精准施策:家电领域对主流品类按能效等级给予差异化补贴,降低居民更换节能、智能家电的成本,同时将补贴延伸至数码产品,有效激活日常电子消费品换新需求;汽车领域则叠加“国补+地补”,通过分档位补贴、明确个人消费者市内购车上牌等条件,精准撬动大额购车消费,不少汽车经销商反馈以旧换新订单占比显著提升。在服务优化上,内江简化申请流程,消费者通过线上平台即可完成补贴申报,无需反复跑腿;同时扩大参与商家覆盖范围,整合家电卖场、汽车4S店、家装门店等资源,构建起全市服务网络,让居民就近就能参与以旧换新。
政策时间节点的精准衔接,进一步放大了拉动效应。内江将以旧换新政策与“五一”“国庆”“新春消费季”等传统消费旺季结合,在节点期间推出企业让利叠加政府补贴的双重优惠。例如在暖冬消费季等活动中,居民购置家电、家装产品时,能同时享受政策补贴与商家折扣,切实降低消费成本。这种“政策+节点”的组合模式,既营造了浓厚的消费氛围,也精准对接了居民集中换新的需求,推动各品类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形成“精准施策+便捷服务+节点造势”的良性循环,为以旧换新成效提供了坚实保障。
总体来看,内江以旧换新工作既让居民在旧物处理、新品购置中获得实惠,也推动了消费结构升级。随着后续政策的持续落地,有望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的双向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