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人们普遍相信人生满意度遵循“微笑曲线”:年轻时期处于高点,中年跌至低谷,随后逐渐回升。近日,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这一模式正在发生剧烈变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称为“20岁危机”的现象,即:不幸福感在人生早期便居高不下,且随着年龄增长反而逐渐缓解。
《参考消息》援引西班牙《国家报》消息称,研究成果来源于覆盖全球的大规模数据,包括美国上千万成年人的调查、英国数万个家庭的纵向研究,以及44个国家200万份问卷的结果。如此庞大的样本显示出惊人的一致性:年轻人正成为心理困境的高发群体。伦敦大学经济学家布兰奇弗劳尔坦言,这种跨国一致性出乎意料,也凸显问题的普遍性。
至于成因,研究虽未直接验证,但新冠疫情、住房压力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被普遍认为是关键因素。尤其是手机,它并非直接导致心理困境,而是通过吞噬闲暇时间、取代社交和游戏等有益活动,使年轻人日益远离现实生活。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青少年抑郁和焦虑症病例激增,自杀率和药物依赖水平持续上升,美国相关急诊就诊率也明显提高。
专家认为,这一发现动摇了社会科学长期认可的“微笑型幸福曲线”规律,揭示了新一代心理困境的严重性。与此同时,也有学者补充指出,年轻人焦虑可能还源于教育方式的过度保护,使他们对挫折的容忍度不足,当现实与期望发生落差时,更容易陷入情绪困境。更为严重的是,“20岁危机”并不意味着“40岁危机”的终结。Z世代未来仍可能面临中年阶段的低谷,幸福感曲线或许会在几年后以更极端的方式重现。这意味着,年轻人所遭遇的心理挑战并非暂时现象,而是可能叠加成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布兰奇弗劳尔提醒,这项研究提醒各国必须重视年轻人幸福感的下滑趋势。应限制过度使用手机,更重要的是提供现实替代方案,让年轻人通过社交聚会、户外活动和游戏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让孩子们像孩子那样生活”,既是对青年群体的呼吁,也是对未来社会的警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