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的黑话隐语
李旭葵
要想知道真实的社会,应该懂得曾经有过的江湖黑话隐语。因为江湖黑话隐语,是不可忽视的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是进入社会的一个入口,从中可以窥见社会的变迁,还可听到社会苍生的声音。
社会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超现实地存在,都在社会各种事物与人际关系等社会关系的相互联系和制约中存在。从古到今,就是多元化的包罗万象的大千社会。是人到一万,形形色色。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充斥于民间。各行各业,为了保护其自身的利益隐私,都有自己的邦规行活黑话隐语。在江湖黑话和隐语中,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俗风情。
在丰富多彩而复杂万端的社会生活中,隐语黑话行话不仅仅是用以协调社会诸行百业、各种社会集团或群体内部人际关系、进行内部言语交际、维护内部利益的一种特殊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并非孤立存在的社会文化形态。
隐语是一种民俗语言形态,是社会文化史的特殊产物。揭去其神秘的面纱,即可为人展现一个洞察社会、尤其是中下层社会的崭新视点;又可从中下层社会芸芸众生的活世相的反射透析上层社会,亦即对全部社会进行特别角度的考察了解。
江湖又称为海湖,江寓意长远,湖、海寓意深广。合而言之,江湖或海湖的含义,是历史悠久而深广,还具有皆不可测的神秘感。江湖内幕,行家叫“海底”,有自己内部的隐语黑话,从不向外人泄露,有“逢相不露春”的行话。卖几张膏药、打药或摆个测字、算命摊的人,只能算是半个江湖,或者说他们懂得一点江湖,知道一些行话,因此叫做“淡知江湖”。
江湖黑话,又叫江湖隐语,是江湖黑道上的语言,在里面蕴含着深厚丰富的文化。江湖黑话,其中包含了一个时期和地区,浓郁的民风民俗内容,从中可以窥见到时代行进的步履,也是一部分人生存活动空间的社会缩影。也为我们从事研究历史文化和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宝贵依据素材资源,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源泉和激发创作灵感。
黑话作为古代江湖的“语言刺客”,起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对外保密联络交流作用,又是江湖组织活动的指挥联络重要手段,既是生存工具,也是底层群体在体制外构建秩序的文化符号,其背后暗藏着“刀口舔血”的生存智慧与身份认同逻辑。
黑话最早可追溯至唐朝,初期为商人贸易暗语,后演变为江湖群体的“身份密码”。为了生存环境需要,不同帮派体系独立发展都有各自传播流行的隐语、黑话。如青帮“三帮九代”密语与洪门暗语互不兼容,另有哥老会袍哥的特殊语言,还有山寨棒客自己别出新裁的独特方式口语。
古代山寨黑话是江湖群体用于身份识别、机密沟通的特殊语言体系,其核心功能体现在生死攸关的场景中。例如东北土匪接头时的经典对话“蘑菇溜哪路?(你混哪儿的?)”,若回答错误可能直接被当作“空子”(外人)处决。实则是土匪验证身份的“生死暗号”,黑话的准确性,直接决定能否获得信任,关系性命生死。
山寨身份,土匪头目称“瓢把子”,理发匠叫“顶罗祖”(因罗祖为理发业祖师爷)。袍哥,又叫哥老会,首领叫舵把子、袍哥大爷、社长。青帮成员见面喊“合吾”(谐音“和我”),意为“自己人,勿劫镖”。人体部位:头称“瓢”,眼睛叫“招子”。数字与方位:1-5为“流月汪则中”,“东南西北”称“倒切阳密”。 紧急撤离喊“扯呼”,持刀战斗称“亮青子” “并肩子,亮青子,扯呼!”。
非法贸易或帮派行动中,黑话可避免情报泄露,例如土匪下山抢劫时用暗语沟通目标。通过独特语言体系强化内部认同,同时用忌讳词缓解暴力行为的心理负担(如忌谈“死”而称“去见阎王”)。土匪黑话更直接血腥“肉票”(人质)、“撕票”(杀人)
匪盗称“白日行走”为“晒至”,称“半夜纠伙行劫”为“使暗钱”,称“速逃,恐后有追捕”为“紧滑”……是为保守其内部机密。
“黑话”,是民间对隐语最普遍的称谓,通常则以匪盗之流黑社会的隐语为“黑话”。而从语言学考察,却又有别解。“黑”在古汉语中有昏暗不明之义,如《汉书·五行志》下之下京京房《易传》:“厥异日黑,大风起,天无云,日光暗。”在此“黑”与“暗”两义相通。由此,“黑话”亦即“暗语”,乃外人闻之不明的隐语。
黑话、隐语作为一种“特殊语言符号”,也一定程度地传播、载录和反映着各种民族文化现象。
即所谓的“黑话”,以其独特的语言进行沟通,既保护其秘密不被暴露,也是身份认同的一种工具世上三百六十行,都有依各自职事不同而流行的 “行话”,大都明显带有回避外行、外界听懂的隐私保密功能性特点。
江湖最讲究的是忠义,哥老会又叫袍哥,就是信奉的宗旨是桃园三袍哥的忠义。袍哥最早是明末清初时期,作为一个反清复明的民间秘密组织出现的。在长期的反清斗争中,他们需要不断与清政府进行周旋,需要不断扩大自己的队伍,因此他们逐渐创造了自己独特神秘的联络沟通手段。《海底》原本是记载洪门、袍哥、天地会等帮会组织内部交际规则和方法的一本书,是江湖人对自己的内部语言的称呼。《海底》,也为袍哥的各种用语提供了依据。
袍哥有自己的隐语,与江湖话也有相通之处。袍哥在举行会议或新成立一个公口,称之为“开山堂”,或“开山立堂”,或简称“开山”。袍哥的总部经常被称为“码头”,但“公口”更为常用。袍哥的 “汉留”,这其实是反满意识的一个强烈表达。“汉”这里是指汉族,以别于满人。“留”则是“遗留”,即明代的汉遗族,他们肩负着反清使命。
因刘备被称“刘皇叔”,是刘邦的后裔。“留”也可以是“刘”的谐音,是汉朝的皇姓,主要是指三国时的蜀主刘备。
袍哥正月为新进袍哥举行仪式的迎宾会,五月十三日是纪念三国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关羽忠义的单刀会。袍哥又分清水袍哥和浑水袍哥,清水袍哥他们讲规矩,就是兔子不吃窩边草。当时浑水袍哥是要抢人的。但是是自已在的乡镇的百姓,是绝对不会抢的, 必须要到远点的地方。
袍哥活动的踞点设在茶馆,为了活动保密的需要,他们也有袍哥之间相互联络交流的秘密黑话隐语。袍哥在日常生活、仪式、联络等活动中,经常使用独特的词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黑话”或者“隐语”。出卖同伙叫点水,伤了面子叫臊皮,到处吃得开通叫吃通,能起决定作用叫关火,按规矩办叫落教,大力相助叫扎起,失约叫放黄,共同分摊叫打平伙,伙起捡便利叫吃欺头,筷子叫豪杆。
“袍皮闹”,以袍哥称“皮”,皮者革也,即“改革之意,政治腐败宜革,社会不景气宜革,教育不良宜革,思想不良宜革,汉留所负使命为改革”。就是说,他们对现状不满,要求改革。
理解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袍哥的神秘历史、自我认同和行为方式。就袍哥而言,我们可以从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文书规则中找到他们的声音,揭示他们的活动,为我们理解他们的思想、行为、组织、成员、内外关系以及政治文化打开一窗。
由于他们的经典为《海底》,因此他们的隐语又称“盘《底》”,或叫“亮底”“切口”“春点”“与天同姓”等。四其秘密语言对袍哥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他们说:“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宁给一锭金,不传一句春。”成员之间的沟通经常是隐语与暗号同时进行最常用的记号被称之为“摆茶碗阵”。当然,如果他们的联络地点是在酒馆,那么则用酒杯;如果在饭馆,则以饭碗代之。
茶馆酒肆,是江湖黑道袍哥秘密重要活动场所和联络点。因此,在茶馆里有喝茶的特殊语言和用茶碗来表达的手势符号。茶水暗号:“凤凰单点头”表示茶壶只剩一杯茶,属于“文切口”(雅化黑话)。除了摆茶阵和吟诗外,袍哥也用手势,即使“对面不相识、不相交一言之人,赖一举手之微,即知其为自己弟兄,而发生'生死与共之义气”。秘密社会自行发明的,充分利用手和脚在膝、腰蹲的各种动作姿势,用 “金木水火土”肢体语言以表达所要表示的意思,进行相互沟通联络,以求生存空间,以及开展种种秘密活动的方式。
随着经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佛神州大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复苏与现代文明的交接,国门大开后的西方文化浸入碰撞交融,曾经流行的神秘江湖黑道隐语一些渐渐地消失了。由于社会存在贫富悬殊的残酷现实,人被分为三六九贵贱的不平等地位高低差异,社会财富存在着严重分配的不公,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的贪腐未绝,有的村霸地痞还在嚣张横行。由于滋生江湖黑道的土壤环境未清除,江湖黑话隐语必然会还存在。就像茅厕粪坑阴沟都还在,必然就会有蚊虫苍蝇的滋生泛滥。但是千年“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就出手”的“替天行道,除暴安民,打富济贫”江湖理念信义尚存,中华民族的忠义廉耻传统观念仍深入人心。
江湖黑话隐语是国家的一种民俗语言形态,是社会文化史的特殊产物,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内涵,是洞察了解社会现象本质的重要窗口,由此会听到来自底层苍生的心声。
因此,想要知道一个真实的社会,就有必要值得我们去深入调查挖掘分析研究尚存的神秘江湖黑道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