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在珍佑大队的一个上海知青小组,四男三女,都勤劳能干,安排什么干什么,连掏粪坑,挖烂泥田的活路,他们都没有说过“不”字。可是,每年评优选干参军,他们都是马路上的电线杆――靠边儿站。年轻人有几个愿意老死田间的?他们想起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古训,于是写出十封信,向飞出去的金凤凰们讨教。谁知收到的前九封信,都是给他们打官腔,无非是“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 “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党叫干啥就干啥”之类。 最后收到的回信是断桥大队一个外号叫“长肚皮”的知青写的,他已经当上了民办教师。他在信里说:“想得到那些好处,不在于埋头苦干,而在于给公社的第一把手(切记,必须是第一把手)意思意思,他心头有了你这个人,拿个眼角挂着你,一有了机会,不就成了你的?这种‘意思’还必须与众不同,让他时刻不忘。”七个知青,这才如梦方醒:这才是唐僧取回的真经啊!他们商量了整整三个晚上,一直认为只有茅台酒,才堪当此重任,于是写信给自己的父母要钱。
终于,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名闻世界的茅台酒摆到了七个知青住的茅草房下的饭桌子上。面对这个系着全组人命运的宝贝,七个人,这个摸一摸,那个嗅一嗅,喜得手舞足蹈。那诱人的酒香,竟把七个人都吸引来围着桌子团团坐定了。其中一个叫小胡子的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桌子上摆着世界名酒,我们为什么不先饱口福?”“对!对!对!”另外六个人都异口同声的附和。 年轻人,再美的计划也敌不过头脑发热。不一会儿功夫,半瓶茅台酒就溜进了各人的肚子里。“别喝了!”一个长辫儿姑娘在一旁急得面红耳赤直顿脚:“茅台酒买来是干什么的!”这一声断喝才把大家的理智和清醒给“喝”回来了。矮胖墩说:“这,该怎么办?”大家这才急得抓耳揉腮。
小胡子说:“加半瓶水。”长辫子姑娘说:“去打半斤老白干,和在里头。”矮胖墩说:“那种人,只配喝尿!”“对!尿!”年轻人的脑袋又都发起热来了。小胡子乘着酒兴拧着茅台酒瓶到两扇篱巴围成的厕所里,“嘘嘘嘘”的灌了个尿酒洋溢。然后由三个细心的姑娘照原样用蜡封好,选随机应变的小胡子、矮胖墩给公社书记送去。
这书记姓曾,长得又短又粗,走在路上活像一个大酒坛子在滑动。他和后来的贪官们比,简直几乎可以说是很廉洁的了。他只不过是喜欢占点小便宜,你送他一瓶酒,塞给一包烟,他能作主的事儿,就随手给你办了。这天在伙食团吃了午饭回家里来睡觉 ,她妻子说:“珍佑大队的知青,给你送了瓶茅台酒”“茅台酒?!”“来,在桌子上。”这位书记高兴得有些发楞。他的月工资,不过36元5角,做梦也没想过喝茅台酒。别的人送礼,也不过尖庄、彭山二曲之类。他两步跨到饭桌跟前,伸手死死捏住瓶颈,慢慢举到眼前,睁圆两个眼珠,狠狠地瞪着酒瓶;那草书的“茅台”二字,似龙飞凤舞。他凑到鼻子尖上,一个深呼吸,那酒香直透心脾。真是国宝啊!他把茅台酒放到桌子上,拿起桌子上的一张小纸,上面写着珍佑大队七个知青的名字。他手头正有九个当兵的名额和四个粮管员的名额。他又把茅台酒举到鼻尖子上嗅了嗅,然后放到了橱柜的最里面。混到公社书记这种职务的人,想问题都不是近在咫尺的。他想到了半年后公社党委的换届选举,说是选举,实际上不过是上头定谁就是谁。他给这瓶茅台酒想好了用武之地,只不过还得等一个好的时机。
珍佑大队的七个知青,在三个月内,都如愿以偿了。三个当兵,四个当粮管员。而那瓶掺尿茅台酒也到了脱颖而出的时候。公社曾书记通过在县委当炊事员的外侄女的内线,知道县委常委正要议定各公社党委书记候选人名单。曾书记第二天鸡叫二道就起床,把茅台酒装在小手提包里,赶早班车到了县城,估计县委书记起床梳洗完毕的时候,便按响了门铃。县委书记开了门: “呵,曾酒坛儿,这么早来干个十三呀?”公社曾书记点头缩肚,一脸笑:“老书记日理万机,迟了,可就打起灯笼火把没处找了。”“照黄鳝呀, 打起灯笼火把?”他们说着笑话进了屋。曾书记从包里摸出茅台酒说:“亲戚送来这瓶国宝, 我哪有资格享这么大的福?想来想去,这个县只有您李老书记才消受得起,就麻着胆子,给你老人家送来了。 ”李书记一眼就看清了“茅台”二字 “你有这么阔的亲戚?该不是有港澳台的关系吧?”“老书记还不了解我?入党提干时,不早就查过祖宗三代了。是一个汽车司机!书记这几天工作繁忙,我就不打搅了。 ”曾书记只字未提候选人的事便退了出去。李书记在后面说了声:“你小子,下不为例呀!”曾书记这回算是吃了定心丸了。 在李老书记的词典里“下不为例”和“小事一桩,办了就是”是等义词;三个月之后,曾书记又以全票当选为这个公社的第三届书记了。
光阴荏苒,时事多变,转眼就过了18年。当年因为个头太矮无缘当兵的矮胖墩,当了几年粮管员又回上海东碰西撞,成了一个商贸公司的总经理,他没有忘记他当知青时的那个贫困县,于是领起一个小组,来这个县洽谈农副产品的深加工问题。生意谈好了,县长要办招待。矮胖墩说: “你们县连教师的工资都发不起,可不吃你的公款招待。”那位县长说:“那就到我的家里,私人便饭招待。”吃饭时,来陪的有县长的父亲早已退休的李老书记,还有新任县人大曾主任。这是县长探知矮胖墩曾在珍佑村当知青,特地请来作陪的。老领导老部下见面的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饭桌子上,县长的父亲李老书记今天格外高兴,一边是自己读过大学的县长儿子,一边是自己亲手提拔起来的干部,他见桌子上摆着全兴酒,就笑呵呵的说:“今天,我请你们喝国酒茅台。”他说着,便颤巍巍的从里屋提出了一瓶茅台酒。他坐好后说:“这还是18年前曾主任当公社书记的时候送的呢,就请曾主任来开瓶斟酒。”矮胖墩一见曾主任接在手里的这瓶茅台酒,先是觉得似曾相识,后来把曾主任、李老书记一看,顿时明白了一半,这就是他们在混乱年代的杰作。他蓦地站起来说:“这酒不能喝!”李老书记满认为矮胖墩是在谦让,说:“该你喝,后生可畏呀!”矮胖墩不好解释,伸手一把夺过茅台酒说: “保存了18年,太珍贵了!”曾主任这才恍然大悟说:“这还是珍佑大队的七个知青送的呢!”李老书记颇纳闷,当年他不是说是汽车司机送的?矮胖墩说: “还是我和小胡子亲自送的哩!这瓶茅台酒就送我作纪念好了,就喝全兴吧!”除矮胖墩外,全桌人都有些愕然,但看见这位总经理公然把茅台酒塞进了自己的小提包和不容商榷的神情,都莫名其妙的大笑起来:“就喝全兴,全都万事兴!”
事后,老书记很想不通,说:“曾酒坛儿,看不出来,还会撒谎!那个知青小子,让大家尝尝不是更好!”
|